中国油画的历史溯源及发展 从源头看,中国的油画最早出现在棺椁器具之中,据周礼、汉书等文献所记,二千多年前的中国已有用“油”绘画的历史。不过当时的“油画”和今天意义上西方的油画无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严格意义上的西方油画传入我国最早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而展开的。
据记载,大约在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来华传教士罗明坚随行带来一批圣像油画,这也是我国有关油画作品的最早记载。此后,随着西方传教士来华的频率不断增多,油画这一美术形式在我国的影响和传播得以进一步扩大。不过由于当时画工地位低微,学习西洋油画的人并不太多,加之他们大都没有受过西方的教育,因此对西方绘画也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邃的理解,因而当时的油画艺术水准不是太高。
自新中国成立后,纵观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路径,对油画民族化这一问题的不断探讨与反思也是伴随始终的。尽管这其中既有支持的声音,同时又有质疑的声音,但对油画民族化的争论与实践仍将会伴随中国油画创作的发展而进行下去。而本文正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的结果。
油画民族化是否有必要,关于这一问题,目前美术界的争论似乎还没有达成一致。从已有研究看,多数研究成果还是对此持赞成态度的。就其理由来说,油画创作这一艺术形式自传入我国以来就不断吸取民族性的元素,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民族化是外来艺术形式本土化发展的客观现象。并且在今天软实力竞争呈现激烈态势的时代,民族化发展也是包括油画创作在内的各种艺术形式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油画民族化也是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价值目标导向,是展现民族特质的重要体现。此外,油画民族化的发展也促使创作者更加注重对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核的挖掘,不断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油画的创作发展融入了更多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这一方面既有利于油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从上述这些角度来说,目前多数美术学者及油画创作者对“油画民族化”这一问题还是支持的。
油画民族化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如前所述,尽管油画民族化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必要性,但从实践来看,当前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历程同样也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而这主要表现在“民族化”的含义模糊。就像前文批评“油画民族化”的声音所说的那样,尽管当前很多艺术评论家都在倡导所谓的“民族化”,但对于什么是民族化、怎样民族化等问题事实上业界却并未有一致性看法。有人认为“油画民族化”就是“中国化”、“本土化”,还有人认为“民族化”是油画创作的战略导向。当然也有部分评论者认为加入了传统元素的油画作品就是“民族化”的作品,等等。
对油画民族化发展的理性思考,油画民族化同时也要兼容并蓄。在开放的时代下,各种艺术形式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同时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我们在提倡“油画民族化”的同时也必须做到“油画兼容并蓄”,既要吸收我国传统艺术中的有益成分,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油画创作的先进经验。
以民族化为基础推进油画创作的和谐发展。“油画民族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不宜过分解读,更不应该对此进行曲解。我们应倡导科学合理的油画创作发展路径。而所谓的以民族化为基础推进油画创作的和谐发展,就是要求油画作品回归到自身应具有的感情要素和精神内核,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时代、歌颂生活、歌颂民族旋律,充分表达画作者对民族精神的积极领悟,并通过油画作品的艺术张力将其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油画民族化也不是要达到“整齐划一”,而是以民族化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在展现西方油画技法的同时结合不同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意蕴丰富的作品来,从而达到中国油画创作百花齐放的目的。
“油画民族化”应注重文化的传承。任何艺术形式都极少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经历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才形式今天多种多样但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世界。这一点对于我国的油画创作发展来说也同样如此。如前所述,我国的油画起源与西方油画有着密切联系,与此同时,油画在我国的创作和发展又同时融入了相当多的民族风格。因此,从传承上说,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并非是一个要割断与前面的联系而独立发展的过程,相反,它应是在不断去粗取精的过程中薪火相传的过程。
综上,对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自始至终将伴随中国油画的创作发展过程而继续下去。事实上,民族化正是油画艺术发展的一种构成途径,但对此我们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在今天的时代艺术背景下,在强调油画民族化的同时我们也应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充分吸收借鉴我国传统艺术以及西方油画艺术的精华,这样才能推动中国油画创作迈上新高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