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正的艺术领域里,没有预备学校,但是有一个最好的预备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碾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 歌德
经 典
油 画
+
《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
1888年 画布油画,132.70×214.40厘米
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荷兰画家,1836―1912年。花卉是这位画家十分钟爱的主题。《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充分印证了上述判断。这幅画是以罗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加巴卢斯为依据创作的。埃拉加巴卢斯长相十分俊美,他原名瓦里乌斯·阿维图斯·巴西亚努斯,因崇拜非尼基性爱之神埃拉加巴卢而改用现名。
这幅画是画家的三幅杰作之一,是受当时英国著名土木工程师约翰·艾尔顿(1833―1911)的委托而作的。当时正值这位工程师负责将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移至西德纳姆郊区,手中有钱,大量收购名画,为这幅画他就付出了4千古英镑。该画是阿尔玛-塔德玛的颠峰作品之一,1888年曾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展出,被《艺术日报》评为“画家阿尔玛-塔德玛的杰作”。画面被画家描绘得十分绚丽:花瓣、大理石、绸缎、薄纱、青铜器,花朵等等。清明亮丽的环境中,走动着绝色佳丽。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严酷的现实,但是,作者没有直接描述现实的丑恶,而是通过布景与色彩把它表现了出来。
阿尔玛-塔德玛描述了埃拉加巴卢斯的一个表面娱乐大众而实质十分诡异的主意:往出席皇帝晚餐的客人身上洒玫瑰花瓣。但是花瓣洒得如此之多,甚至把一些食客埋在底下喘不过气来。画家把皇帝安置在宝座上,观察着受苦的食客,旁边坐着皇帝的母亲和宠臣。在这幅画里,画家把人体和玫瑰花瓣溶为一体,把他的绘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爱丽舍的卖花姑娘》
(1896年)路易斯·玛丽·德·施莱佛
《布格涅林荫大道》
1902年 路易斯·玛丽·德·施莱佛
法国,1862―1942年
《 相 思 》
画家:John William Godward
这幅画是约翰.威廉.格威德的《相思》,英文名是《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原本就是一句谚语,相当于中文里的“小别胜新婚”。看了一下介绍,说是这个画家非常善于对古典服饰的勾画,奢华美丽的衣服衬托出画面里主人公的心情。
《扎白围裙的女孩》
1884年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1841―1919年
《塞纳河畔,韦特伊附近》
画布油画,60×80cm
克劳德·莫奈 法国,1840―1926年。1878至1881年间,莫奈住在贝特维尔。这是一座位于巴黎和鲁昂之间的小城,莫奈的房屋正好在塞纳河边,周围是一片美景,为他捕捉一年四季的光线变化提供了绝妙的环境。画家在贝特维尔完成的对塞纳河的观察,说明他对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产生的变化不定的效果怀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为他二十年后完成的《睡莲》系列大作打下了伏笔。此外,逐渐远离巴黎喧嚣的现代化生活,也让莫奈集中精力专心探究同一景色的各种变化。这种归隐的生活方式表明,莫奈对描绘一个地方的特殊自然环境的各种不同景象,怀有极其强烈的兴趣。
《仲夏夜》
1899年 画布油画 101×91cm
爱德华·蒙克 挪威,1863―1944年。蒙克作品最常见的主题都是与人类的悲剧情怀相关的,例如孤独、忧伤、痛苦、死亡等等。蒙克的大部分作品充斥着上述源自疾病和家庭悲剧的情感,给人的感觉是灰暗和悲观。这种思维特性构成了他的艺术天分的基础。大家公认这位挪威画家和多产的雕塑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同时还是北欧最杰出的画家,与高更和梵?高齐名。
在这幅蒙克旅德期间(1892―1908)绘制的作品中,集中了画家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主题:夜晚和亲吻。他执拗地多次在作品中以它们为题进行创作。通过基本色调的搭配,他把天空的夜色表现得淋漓尽致。像其它人物画一样,这幅作品又刻画了人生的周期性。他把四对看不见面孔和相拥着几乎溶为一体的恋人,放在路上供人欣赏。他们看上去,与其像沉溺于爱情的恋人,更像是夜色下的幽灵。
《安提比斯》
1888年 画布油画,65.4×81.3cm
克劳德•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的标志性人物,正是其题为《印象》的油画,才引出“印象派”的命名。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成长于诺曼底海岸。年幼时他非常顽皮,不喜欢上学,只喜欢在海边玩耍,或在悬崖顶上闲逛,沐浴着诺曼底美丽的阳光,吹着诺曼底湿润的海风,他画些河畔村庄的风景等较传统的题材,然后渐渐地他对视觉着迷,开始探索自己的视界,即自己所看见的周遭世界。他创作美丽的图画,执著于光影及色彩的追寻。莫奈是世界上最受人欢迎的画家之一。对许多人来说,莫奈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一直以来,莫奈非常受人欢迎。莫奈之所以受人欢迎,是因其艺术浅显易懂,它不是在教训你,莫奈也不会画那些让人不愉快的东西。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创作目的,而莫奈的原动力则来自想要传达自然之美的强烈欲望。他到法国各地旅行,尝试用画笔捕捉剧烈的天气变化,画暴风雨袭击下的海洋,画下雨的情形,试着让自己觉得可以征服自然。莫奈用了70年的时间和2000张画布,捕捉自己看见的世界。身为引领印象派的先驱,莫奈善于表现转瞬即逝的风景,并将艺术从工作室带往户外。莫奈终生住在塞纳河畔,捕捉那里瞬息万变的风景和色彩急流。在莫奈年老又近乎全盲时,他回到了自己位于吉维尼的花园,这里是他的伊甸园,这里的自然可以人为地控制,然后尽情发展成长,生命在画布上流淌,而他就是这场交响乐的指挥,是通过色彩和图案表现情感和力量交流的画家。在莫奈人生的最后10年,他专注于描绘自家的花池,创作出许多睡莲的美丽景致。如今,莫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拥有一幅莫奈的作品就像戴上了文化地位及雄厚财力的标签。
《拾麦穗的女人》
画布油画 101.6×78.7cm
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法国)
如果说是米勒最先继承了巴比松画派的遗风,杜普荷、布雷东和莱尔米特这些人则在19世纪末全身心地投入了描绘农村题材的创作中。
朱尔•布雷东原籍库里埃,由于巴黎生活的压力和多病的身体,布雷东的一生都在这个小镇和巴黎的艺术氛围之间渡过。和米勒一样,布雷东也把周围农民的生活理想化了,这种乌托邦式的视角在他的画后题记中表述得更为清楚:他说农民过的是“艺术家的生活”,而他本人不过是个“画家农民”。在他的作品里,农村里的人永远是快乐的、热情洋溢的。
【更多作品欣赏】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