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未来艺术世界:超级富豪的游乐场?

已有 110 次阅读   2021-09-06 18:36
未来艺术世界:超级富豪的游乐场? 

未来艺术世界:超级富豪的游乐场?

文 李靖越

虽然描绘未来的艺术作品很多,却很少有人谈论艺术本身的未来时态。

未来艺术世界是何种样貌,我们终究无法预见,但现如今VR的进入、NFT的登场,正在让艺术变得更加科技化、虚拟化。此外,女性和少数族裔艺术家正受到持续的关注,尽管时至今日,他们还未成为主流。

按道理说,艺术在哪个时代都应该是自由意志的代表,它不受偏见、财富和正确与否的干扰。但现实却从来不是如此,和游艇、超模、私人飞机一样,艺术正在沦为超级富豪的又一个炫耀工具,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买下那些数千万美元的艺术品,并为整个艺术界制定出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

艺术正在沦为超级富豪的又一个炫耀工具。/图·pexels

开箱来自过去的 “盲盒”

为了应对气候危机、环境恶化或者世界动荡等不确定因素,许多艺术家创作了送给未来的作品,他们将之如盲盒般封存在世界各个角落,等待未来的人去开启。

2014年,苏格兰艺术家凯蒂·皮特森(Katie Peterson)在位于挪威奥斯陆的公共图书馆一处特别设计的房间内,启动了名为“未来图书馆”(Future Library)的公共艺术项目。该图书馆每年委托一位作家撰写一篇文字,这些文字会被留存,直到2114年才发表。当这些文本重见天日的时候,印刷它们的将是2014年种下的树——皮特森在挪威种植了一片森林,它将为100年后的那本书提供纸张。

2017年,路易十三干邑与流行歌星“菲董”(Pharrell Williams)合作了一首将在100年后——也就是2117年——发行的歌曲。这位音乐人、兼职策展人用水溶性黏土制作了一张唱片,储存在路易十三的酒窖中,由专门设计的最先进的保险箱保存,只有当它淹没在水中才会被破坏。

科学家预测,如果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持续升高,在100年内,世界上的一部分土地可能被水淹没,包括“菲董”这张唱片。这背后的概念是,除非人类能够反转气候变化的劫掠,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否则后代将永远无法听到这首歌。

当然也有急性子的人。时下炙手可热的艺术家丹尼尔·阿尔轩(Daniel Arsham)预料到了未来考古的场景,他将电话、乐器、服装等物件“石化”并堆砌在一起,将作品制造成1000年后刚出土时的样子。阿尔轩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未来遗物”。

艺术正在变得更加科技化、虚拟化。/图·pexels

赢家通吃,越来越贵

虽然无法判断达·芬奇的《救世主》接近4.5亿美元的拍卖价格是否已经接近个人财富所能承担的极限,但不可否认,艺术品正变得越来越贵。 未来,这项被认为最能抵抗时间的投资产品,可能会彻底飞到云端。

艺术家威廉·鲍里达(William Powhida)曾预测2118年会比当下更像1918年——一个分配不平衡且岌岌可危的世界。

这并非危言耸听。如今超级画廊正在连锁化,中型画廊逐渐消失,而小型画廊只能自生自灭,这揭示了艺术市场“赢家通吃”的冰山一角。在巴塞尔艺术展这样的夏季艺术盛事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改期后,顶级艺术藏家已经找到了更好的乐园——面积比纽约中央公园还小,因跑车、低税收和赌场出名的摩纳哥。

未来,艺术这项被认为最能抵抗时间的投资产品,可能会彻底飞到云端。/图·unsplash

这里聚集了相当规模的艺博会和画廊,新入场的玩家中不乏白立方、贝浩登、豪瑟沃斯和佩斯这样的顶级画廊,而苏富比和佳士得也早已在这里呈现了跨品类的拍卖,奢侈手袋、游艇、宝石和费尔南多·博特罗(Fernando Botero)的一件大型作品摆在一起,拍卖价格都在100万欧元以上。

“摩纳哥有点‘公私皆有’的意思,”一位去过那里的艺术界内部人士说,“它从某种程度上看还挺私密的,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大型VIP休息室。”

一个只欢迎挥金如土的国度,或许就是未来艺术世界的缩影:一切都是为少数超级富豪而设计的游乐场。

绘画不会死,只会走上神坛

还有20年,就到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宣称“绘画已死”的200周年,但这个媒介显然还没有什么老态龙钟的样子。反倒是许多唬人的新媒介一次次进入聚光灯又离开,绘画则在原地踏步中与时代并行。

还有20年,就到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宣称“绘画已死”的200周年,但这个媒介显然还没有什么老态龙钟的样子。/图·pexels

比如,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创作的iPad绘画;卡拉·甘尼斯(Carla Gannis)的《室外VR作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成员苏格文·钟(Sougwen Chung)制造的依靠摄像机捕捉自己的绘画轨迹,然后同步重复作画的机械臂;还有亚当·塞比尔(Adam Sebire)创作的热成像画和舞蹈行为艺术。

从市场角度来讲,绘画销售仍然是拍卖行、艺术博览会和画廊的主要驱动力,所有破纪录的艺术品销售几乎都来自画作。20世纪上半叶完成的现代绘画,仍然是市场上最令人向往和最昂贵的艺术品。有史以来销售得最昂贵的10件画作中,有9件是1892年到1955年之间完成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艺术品的发展,对艺术品物质性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技术和物质主义的范式无法战胜精神体验,创作绘画时迸发的灵感仍将带着其独有的美丽和诗意,持续地取悦人类。

从“仿造自然”到“体验与探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的表现以及感知形式也在改变,它让艺术作品的创作、观众的介入乃至社会传播的路径都发生了变化。相比于VR、AR等虚拟技术在创作领域不温不火的表现,这些技术在改善艺术体验方面更被看好。

2018年,杭州,浙江展览馆,参观“蒙娜丽莎的微笑”展览的观众。/视觉中国

按照艺术理论家梅尔文·L.埃里森伯格 (Melvin L.Alexenberg) 的说法,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但模糊了现实与想象的空间,也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空间。

“艺术”这个词的含义,正从希腊古典时代的关于“仿造自然”的技艺转向“体验与探索”,艺术家可以与自己创造的作品一起游戏,并邀请观众以史无前例的方式“体验”自己的作品;观众的回馈与反应,和作品本身一起构成整件艺术品。

比如奈良美智和Graf机构推出的联展,将绘画和空间布置的过程开放给观众参观,让自身创作的行为变成作品的一部分。

英国新锐视觉艺术家马特奥·扎马尼(Matteo Zamagni)2015年推出的作品《自然的抽象》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在一个播放着电子乐的半透明的立方体空间,每个参观者进去之后,都会戴上一副VR眼镜,来感受不断变化的CG多边形组成的虚拟世界。

艺术如何再现现实?/图·unsplash

观众可以从作品内部和外部来探索“碎形几何”这种神秘的形式——自然与生物形式的数学视觉表现。当观众戴着VR设备从外部观看时,身处空间里的观众,也变成了作品的元素。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未来人类虚拟和现实生存合二为一的隐喻性表达。

NFT会统治未来吗?先问问有没有那么多电

今年 3 月 8 日,街头艺术家班克西 (Banksy) 的作品《白痴》 (Morons) 被其持有者烧毁并全程进行视频直播。3 月 25 日,当代中国写实画派领军人物冷军的一件作品也被焚烧。不过,这两幅画作烧毁前,它们都已经被数字化了,而且,经过区块链技术处理,这两件数字作品拥有了独一无二的标识,即 NFT。

NFT是当下爆火的话题。当美国艺术家Beeple(迈克尔·温克尔曼)的一件NFT作品《每一天》以6934.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亿元)的拍卖价成交时,NFT这波浪潮彻底火了起来。

事实上,这件作品是一个由5000张图片拼接而成、大小为 316MB 的JPG文件。

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会被NET取代?/图·pexels

《每一天》的出现鼓舞了所有人,一时间,万物皆可NFT,人们疯了一样开始给各种东西加密:李世石跟AlphaGo的围棋对局、埃米纳姆的收藏、斯诺登的新闻自由、蔡国强的烟花、姚明的葡萄酒、推特CEO的一条推特等,都可以拿来收藏。

然而,对NFT的质疑也随之而来。毕竟,目前交易的NFT作品,其价值以许多人共同参与的信任机制为基础。如果未来人们的注意力被新的艺术形式吸引,这些作品的价值可能面临断崖式下跌。又或许,数字货币的价格发生波动,NFT作品价值亦将受到波及。

《自然》杂志采访了在伯克利国际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研究加密货币的尼古拉斯·韦弗(Nicholas Weaver) ,他对NFT持悲观态度——倒不是觉得这是一场骗局,而是这其中隐藏着生态环境承受不了的奢侈。

“见得越多,就越觉得这事太疯狂了。”韦弗说道,“售卖NFT就是一种浪费,因为区块链要防止数据损毁,就要依赖计算机运算,这样耗能极大。举例来说,数字货币运行商以太坊(Ethereum)现今的能耗量,等同于津巴布韦全国所用。这让NFT除了当一个数据库——存的还是些乱七八糟的所有权凭证——啥有用的事都不干,简直是犯罪程度的浪费。”

抽象画/图·pexels

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

重新挖掘女性与少数族群是当下艺术界讨论到几近疲劳的话题,但它仍被认为是艺术世界延续到未来的关键。虽然仍难称乐观,也无法对大环境做出改变,但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艺术家的作品开始受到重视。

少数族裔艺术家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的作品《无题》(Untitled,1984)于2017年以1.1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4亿元)的价格创下当代艺术品拍卖的最新纪录。当代非洲裔艺术家作品的售价也创下纪录——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的作品《过去的时代》(Past Times,1997)以21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7亿元)售出,创下在世的非裔美国艺术家的拍卖新纪录。

重新挖掘女性与少数族群是当下艺术界讨论到几近疲劳的话题。/图·unsplash

相比于“赢家通吃”的未来,一个更民主的未来艺术世界自然是众望所归。这两种未来的对立与分野,不禁让人想起玛吉·皮尔斯在1976年完成的推理小说《时间边缘的女人》,书里的主角康妮去了2137年的两个未来,其中一个环境稳定,种族和性别平等已经实现;另一个未来则更加黯淡,人类的尊严、清新的空气和自主的思想只是提供给超级富豪的商品。

艺术消失了

法国思想家雷吉斯·德布雷说过,“电视出现的那一刻,艺术就消失了”。毕竟,人们的注意力从窗外的世界转变到了室内更小的屏幕上,自然也不需要去画里找什么远方。未来的艺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我们很可能都不会花太多时间关注它,因为我们的关注点一定会越来越商业化。

在《全息平台上的哈姆雷特》一文中,珍妮特·莫里写道:“我们可以通过无缝交互式的叙事体验媒体,让我们直接参与表演、图像、声音和触觉,就好像电影、戏剧、电子游戏、书籍和广告都被合并到一起。”随着虚拟现实迅速成熟,艺术是否也将变化无常、转瞬即逝?

随着虚拟现实迅速成熟,艺术是否也将变化无常、转瞬即逝?/图·unsplash

牛津大学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在《无穷的开始》一书里对“任何过程的可计算性”坚信不疑。抛弃了人类视角的机器观,似乎将我们引向一个符合“底层”崇拜的领地,一个由数字、字节、模型、进程和测量统治的运算世界。

“从无限小到无限大,不仅逃脱了粗陋的人类感觉的把捉,而且逃脱了为了使感觉更加精细而制造出来的庞大精密器具的把捉。”(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

人把对世界的认知交由纯粹抽象与中立的计算性(computability)托管,也是对自然心智与感官经验的主动遗弃。到那时,艺术——这枚对世界敏锐观察,主动思考并积极介入的温热果实——将再也无法与自然、生活、社会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吸。

这枚对世界敏锐观察,主动思考并积极介入的温热果实——将再也无法与自然、生活、社会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吸。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