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看当代女艺术家如何阐释弗里达,“无可定义”上海展出

3 已有 114 次阅读   2023-11-02 23:52
看当代女艺术家如何阐释弗里达,“无可定义”上海展出 

身着墨西哥民族服饰,头上戴着盛放的鲜花,乌黑的粗眉几乎连成一条线……以自画像闻名的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的形象几乎成了符号化的存在,有着令人过目难忘的辨识度。11月1日晚,“源于弗里达‘我,无可定义’女性艺术家群展”在上海人民公园内的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开幕,展现7位当代女性艺术家以弗里达为灵感创作的作品,呈现他们对这位传奇女艺术家的阐释。

在展厅一楼,展览以弗里达的蓝房子园林为灵感,别出心裁打造了“艺术家的花园”,弗里达自画像中时常出现的热带植物郁郁葱葱,从场馆外的人民公园一直延伸到一楼展厅内。循环放映的弗里达影像、以弗里达为灵感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场馆内处处呈现着与艺术家之间的某种联结。

从人民公园延伸到展厅的大型艺术装置《艺术家的花园》

开幕现场

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是墨西哥女艺术家,1907年出生在墨西哥城郊。她坎坷的人生遭遇以及与墨西哥画家迭戈·里维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其身上的传奇色彩。她一生长时间受到身体损伤的侵害。6岁时患上小儿麻痹,令其轻微瘸腿。18岁时遭遇了她此生最沉痛的车祸意外,脊柱和子宫受到严重损害,需要依靠紧身衣和石膏胸衣(后期)固定脊柱,减轻身体的压力和痛楚。她还因此失去了怀孕的能力,曾三次尝试怀孕三次流产。车祸之后,她通过绘画寻找自己的人生出路。“她一生中创作了100多幅的自画像,她的整个人生都在长久地凝视着自己,自画像让弗里达从身体的束缚中释放出来,获得宣泄的渠道。”上海当代艺术馆执行馆长、策展人孙文倩说。

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

弗里达·卡洛曾说:“我一生中有两次意外,车祸和你(迭戈),你最是严重”。从经历交通事故,奇迹般幸存,在面对爱情和生命极度灰暗的日子里,以用绘画表达自我,如星般闪耀的她,将苦痛转化成艺术,成为被赋予权力的身份象征,传达独立精神,成为不被定义的自己。

展览以“7+N”模式,展出7位女性艺术家——翟永明、付彤、许以、林芳璐、蔡雅玲、陆晓琳和王美喽,以弗里达充满病痛与爱恨争斗的人生为灵感源的创作。其中包括结合AIGC科技与影像创作的沉浸式装置艺术和影片,绘画、摄影与诗歌融合,纸雕和可持续环保材料以及扎染、刺绣等结合非遗工艺的装置艺术等多种跨界融合作品。

开幕现场 策展人与艺术家

策展人孙文倩说, 这是向墨西哥传奇女艺术家弗里达·卡洛(Frida Kahlo)诚意致敬的一次主题展。“弗里达·卡洛对于这个时代已经不止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是代表着自由与变革的勇士,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每个人都能找到不被定义的自己。我们会持续做下去,也希望有一天能把弗里达的真迹带到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展厅。”

展厅一楼以在弗里达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蓝房子和她自画像中反复出现的热带植物意象为灵感来源,由黄浦区绿化局、金外滩和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共同参与打造了《艺术家的花园》大型装置艺术, 郁郁葱葱的仙人掌、龙舌兰从人民公园一直延伸到展厅空间,呈现绿意盎然的蓬勃生机。

大型艺术装置《艺术家的花园》

大型艺术装置《艺术家的花园》

穿过 “艺术家花园” ,会与林芳璐、许以、付彤、王美喽等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不期而遇。

艺术家许以作品《弗里达的回声》是⼀部三屏高清视频,画面中呈现弗里达的肖像、iPhone旅行摄影、墨西哥及周边地区的纪实视频、以及通过人工智能(AI)辅助衍生的弗里达油画重释。全片以电影蒙太奇叙事语言,把多种媒体形式的素材结合到了同一个语境里,杜撰了艺术家印象中不畏荆棘的弗里达形象,和她在那场改变命运的车祸前后的主观情绪。

展览现场《弗里达的回声》

展览现场《弗里达的回声》

展览现场《弗里达的回声》

艺术家林芳璐的作品运用源自白族的扎花与扎染工艺。她将作品《她的石头》进⾏了重新组装,命名本次新作为《她的太阳纪元》,致敬弗里达·卡洛在1943年创作的油画《根》。艺术家林芳璐表示,金字塔的形状与墨西哥阿兹特克文明交相呼应——由此,白族的扎花演化成了阿兹特克文明的石雕。《她的身体》系列以代表着血液和生命的鲜红色为主色调,作品表面布满了螺旋和褶皱,犹如⽔下世界,又似流淌在⼥性⾝体中强劲有⼒的⾎流,赋予⽣命的⼥性能量之流。

展览现场《她的太阳纪元》作品运用源自白族的扎花与扎染工艺

展览现场《她的身体》系列 作品运用源自白族的扎花与扎染工艺

展览现场《她的身体》系列 作品运用源自白族的扎花与扎染工艺

《秘境耳语》是一组由青年艺术家王美喽与上海市第四聋校以及各学段学生志愿者们一起完成,致敬弗里达的废弃物再生的纸雕塑装置。艺术家提炼了与听障弱势群体相关的器官元素呼应弗里达常用在绘画中的器官,选用了《山海经》中的能降服两只花斑虎的聂耳国人作为主体元素体现耳朵与中国文化属性,以及主体是与听力有关的赋予生命有着大大眼睛的耳蜗、耳朵与助听器、富有墨西哥风情的动植物等。

展览现场《秘境耳语》本系列装置使用的材料均为可回收废弃物,体现一定的双碳概念

本系列装置使用的材料均为可回收废弃物,体现一定的双碳概念,这组装置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

展览现场 《血与蝶》

站在通往二楼展厅的坡道长廊向下俯视,一个巨型的显目的胸衣造型的多媒体装置跃入眼帘,它是艺术家付彤的新媒体作品《血与蝶》,融合了AI技术与投影艺术,将荆棘、血液与蝴蝶映射到胸衣上。据艺术家付彤介绍,荆棘是弗里达一生中不断与病痛斗争的见证;血液,代表了生命的流转和再生;蝴蝶,是弗里达灵魂中不断追求的自由与变革的符号;而胸衣,则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呈现多种与弗里达相关的意象传达她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展览现场 《血与蝶》

沿坡道继续上行,映入视线的是诗人、艺术家翟永明绘画与诗歌作品于巨幅墙的展出。策展人介绍说,在《我们都是弗里达》摄影系列之外,最近开始的绘画创作中,翟永明用新的媒介,新的观察方式,新的创作手段,去延续这一母题,去致敬她热爱的女性艺术。此外,她的绘画让自身的诗意通过另一媒介在画布上流淌时——依然是诗人的手笔。

展览现场《两个弗里达》翟永明

展览现场 翟永明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 翟永明绘画作品

展览现场 翟永明摄影作品

艺术家蔡雅玲选取着极为日常且触手可及的材料——头发,创作出了四件刺绣作品。母亲的白发,女儿的黑发,与怀孕至生育后象征着新生命的头发,一根根转圈手缝,波普点的形式,或是以传统中国的水波纹样式,绣至源自童年有关母亲回忆的的确良布上。这是关于时间的对话,回忆与新生。

展览现场 艺术家蔡雅玲作品

展览现场 艺术家蔡雅玲作品

展览最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青年刺绣艺术家陆晓琳的苏绣装置《弗里达的刺绣花园》。陆晓琳是苏绣乱针绣第五代传承人,出生于苏绣世家,其母亲也是一位苏绣非遗传承人。母亲的创作沿袭传统,而陆晓林则擅长以传统技艺表达当代艺术。

艺术家陆晓琳的苏绣装置《弗里达的刺绣花园》

艺术家陆晓琳的苏绣装置《弗里达的刺绣花园》

艺术家陆晓琳的苏绣装置《弗里达的刺绣花园》

《弗里达的刺绣花园》由一张绣满动物的绣棚和一张还原弗里达疗伤时躺在床上对镜自画场景的床的装置构成。据艺术家陆晓琳介绍,这张中式木床是母亲1987年结婚时购置的婚床。“我将她花园里的植物和宠物这些符号用融合的丝线和虚实结合的针法集中呈现,在空间的另一端,我用中式床和脐带符号构筑了与这些’生命’的另一种联系。躺在床上,你可以在平静中体验弗里达的视角,感受潜藏于痛苦之下,生命的精彩。” “得益于刺绣创作的不连续性,利用丝线针脚的间隙,构筑一种支离破碎的真实感。” 陆晓琳说。

讲座空间内将定期播放《弗里达:生命万岁》

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讲座空间内,还将定期播放与弗里达相关的影片。

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12月1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