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从“艺术个性”而说起

8 已有 2619 次阅读   2011-07-23 13:34

    很早就想写写这个话题。缘起于在某处看到某些人的作品受到批评时,被批评者常常以所谓艺术个性来唐塞——“这是我的艺术个性”云云,而且同时还要教训批评者一顿:没有个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的确如此,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们,特别是开宗立派的领袖们,他们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这是艺术作品最大的价值所在。所谓个性,当然是指特殊性,对于人而言,即是其思想、性格、品质等诸方面异于他人的特质。这种特质通过其语言、行为、情感等方式表现出来。艺术个性当然就是艺术家的人格品质、艺术素养、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质通过艺术形式的表现。总体而言是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其价值观。

    在书画(包括篆刻)上,即使未受过任何基础训练的人所作的作品,同样都具备了其艺术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此,开华虔诚地要恭贺!诸位都是开宗立派的艺术宗师了!

    关于艺术作品的艺术个性,我以为首当其冲的,是作品所反映的作者的艺术素养。什么是艺术素养,艺术素养包括基本功、艺术理论修养、生活阅历、文学修养等因素。所以,请宗师们别忘了,大师与工匠的区别,正是在艺术素养的高下上拉开了距离。

    恰好不久前,在欣赏一幅某老师的作品时,多嘴提了几点建议。他回复说他是学的某位前辈大师的,开华愚鲁,直言不讳地指出前辈大师的特点并未在这幅作品中体现出来。这位老师立马教训了开华一顿:学习不能照搬别人的东西,而是要有自己的个性。说得真好。艺术个性是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素质。

    个性即是特质,现在几乎所有能写两笔、画两笔、刻两刀的人都会说这些(听也听会了)。说过这些话的人何止千千万万,谁都把它扯过来当遮羞布用。提醒一下这些不愿在艺术上“照搬”的人,这些话恰恰就是“照搬”的。

    本着对人对己对艺术负责的态度,我对照这位老师所说的大师作品,仔细欣赏了这位老师的作品。可能是天资愚笨的我,内功太浅,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没看出他从大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又如何化到他的作品中去了。

    开华以为,学习传统,学习前人,首先要辨识前人作品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这就需要学习者要加强学识修养,提高自己的眼界。有了辨识才能知道学什么,如何学,才能学而能化。陆俨少先生在《辨识与吸收》中说过,“第一必须要有辨别好坏的能力,看出哪些是它的好处,哪些是它的不足之处。”

细观前辈大师的作品,我以为这位以工丽见称的大师的好处正是“圆转爽利,细而不薄,挺劲含蓄……”再细观这位老师的作品,恰恰舍弃了前辈大师作品中好的东西,线条薄而无力,方处不挺,圆处不润。也许这正是他所追求的“自己”,是他的“艺术个性”。

    开华以为,艺术个性的形成,有着自身的规律,或许不可强求,它是一种水到渠成的东西,并非因求即得,好的艺术作品都有个性的存在;但反过来说,有个性的作品不一定就是好的作品,还要由品质来决定。

    当然艺术个性,艺术水平的高底不能仅凭一、两幅作品来判断,大师也有不成功的作品。如果仅凭这一幅作品就作出此公作品品质不高的结论,那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就此幅作品的艺术个性以及学习前辈大师的特点本身而言,确实是舍本求末,当然更算不上佳品。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艺术与学术的关系问题。我以为,文艺批评无论是对艺术行为、艺术现象,还是对艺术作品,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进行评价。而不是意气用事,甩棍子戴帽子,虽然我们身处的现实,存在着名利意气相裹挟的低俗风气。但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则应自觉地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立足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有利于批评对象的进步,有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的出发点,来进行讨论。因为,道理总是越辩越明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