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我画意象油画

12 已有 6131 次阅读   2016-01-18 10:12
               【观点】我画意象油画
A-A+

作者:鸥洋
  1986年,我在广东“星河展”展厅展出我首批探索意象油画之作品。这些作品是在参加了法籍著名画家赵无极先生主办的油画训练班学习,以及去美国考察了一阵子世界艺术之后完成的。我曾在展览会的前言中写道:“我希望开拓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希望按我自己——一个东方人的眼睛、感情和语言,去发现、去感悟,去寻求艺术的真谛。”我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我一直有一种艺术的失落感,在长期接受外来油画体系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观察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以致一直未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这点当我在美国美术馆考察世界油画时,这种“食残羹”的感受更为强烈。
  我自认为是属于艺术上不安分的那类人,喜欢在艺术的探索和开拓的挫折中寻找乐趣。尽管我面前已有别人铺垫的平坦之路,但我却执意去领略坎坷。正如画家林墉同志在评论我的近作的文章中所写的“如果她循着苏式灰调子搞下去,应是属于生动派的,自然有功绩。又如果她跟着印象派发挥下去,亦可搏得满堂彩。然而她不,她要直接捧出心,对人生直抒情怀……”
  其实,艺术家作画,本无太多玄妙,无非是内心的需要,选择一种与心灵亲近的表述形式而已。就像人要倾诉,用自己的语言讲心里话一样。我能不能找到自己的油画语言呢?
  我该感谢赵无极先生,是他增强了我去走融合中外优秀传统,画我自己的样子的决心。他曾说:“……这许多中国最好的传统,每一个人,拿出一部分最欢喜的,对你的性格最接近的,把它消化了。然后把学到的西洋的东西,好的东西拿出来,两方面合起来,慢慢地,自然而然地融合起来,那你的画风就有了。”
  在赵先生艺术思想的启迪下,当时已并不年轻的我,开始艺术上的自我变革。我尝试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人画中,吸取与我性格较为接近的抒发情感的意象绘画语言,藉以表白内心自我,表现我对于人生、现实、自然的种种感应。
  我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抓住凝聚东方精神的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思想的内核——“气韵生动”,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现代意念和抽象因素。
  我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出发,选择了触动人们内心的自然景态,如池莲等题材作我的绘画凭藉,以西洋印象派的油画光色,中国水墨画的笔情意趣,抽象意象的造型等,来表现生生不息的宇宙、自然、生命的运动。着力表现这种生命运动乐曲中的旋律、色彩、音响和节奏感,赋予其现代意味。
  从1986年的初次探索到今天,已有十多个春秋,其间我的新作曾经历了冷遇,送展的作品也常落选,画商更不屑我的画。在这漫长的寂寞岁月里,可幸的是我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我坚持下来了。
  到后来,我的这些作品逐渐有了知音。当接到北京通知说我的《冬天里的春》获银牌奖;当我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同行肯定,作品《沉浮》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当我在法国巴黎举办个人画展,一位法国国家美术馆馆长特意找到我,赞赏我的画并邀请我参展;当我在中国“94中国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作品获优秀奖;当我从电话中听到一位普通工人因喜爱我的作品,不展提出愿出相当于几个的工资的价格收藏我的一幅作品时……我欣慰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我感谢他们给我的鼓励和信心……。
  1997年8月于广州美术学院
  (文章来源:艺术家提供)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