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之初(7)
像《人之初》那个站在地平线上的小男孩 1972年贾浩义带了十几名业余画者在延庆县的山村里写生。 说好8月31日一定要回文化馆的。贾浩义画了十几天,也舍不得 离开这山这水。捱到30日早上才离村。每人背起行李匆匆上了山, 给一位老乡 10斤粮票请他带路。上山时没道,愣爬。而后看见两 条隐隐的小路,一条往下,一条通往山梁。贾浩义这个老山沟知道,顺着山梁走,站得高,一般能找到路。但是老乡说应走往下的那条道。大家自然相信用10斤粮票请来的当地老乡。往下走没 多久,就没道了。人站在大山洞里,两边是大峭壁。老乡已经告辞了。哥们一行在山洞里转了两三小时也出不去。西边,雷声隆 隆滚动着向这边席卷而来。一旦下暴雨,山洪下来哥儿们几个就 水葬了。雷声推进到他们头顶上,放空炮似地猛吓唬这些莽汉。戏 弄个够后终于没有倒下雨来。这行莽画家一直走到晚上才到一个 村子边。一个开店的姑娘向他们招手:住下吧。他们一行中最 敢的小伙子却说:住下吧。前边还有40里山路,怎么走?贾浩义说,必须连夜爬完这40里山路,否则明天怎么如期赶到城里?夜间的山上,月亮浮出云层的时候,如玉树琼瑶;月亮潜进云海的时候,却如黑洞一般。瘆得慌。每个人的嘴都瘆得顿住了,每个人的眼睛都在活动,怕野兽,也怕坏人。零点光景月亮又出现了, 一行十几人蹦叫起来。用叫喊一吐刚才的压抑。这叫声赢得砰砰 砰几枪朝他们打来。子弹在他们身边飞过。有没有撂倒的?都活着呢。总是民兵打的枪,不知这半夜出了什麽事呢。此时贾浩义的惊喜已完全驱走了劳累和恐惧——月亮在他脚下呢。他第一次看到月亮在自己脚下的景观。他这个“马性”画家用自己的“蹄子”敲开了夜景不易启开的一扇门。启开那黑洞洞的大门,原是世界的两极。贾浩义把墨云层次转化为墨块形体,以单纯的画墨意识画他净化了凝炼了的对世界的感受。自然这是危险的,冒险的。 弄不好失掉了水墨宣纸的特殊韵致。但是大黑大白的极端的撞击, 很能突现生的气势和生命意识。一幅2米宽、7米高的《巴特尔》画面上一匹飞驰的马,马的四蹄只是四笔如草书一般大小不等的黑点。全与马身断开的。飞起的马尾也与马身断开的。虽是没骨画,虽然不匀边,然而马的飞动感跃然纸上。马身上又跃起 一汉子,挥起一套杆正在套马。他的上身也只是草书般三笔腿: 一笔是左胳臂,一笔是背,一笔是右胳臂。结构、力量、意韵、气势,都强化地溶进一笔。然而这位巴特尔套住了多少中外观众的 眼神。
贾浩义的作品已经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 展出、收藏了。但是他如同站在一个过去和现在、意象和抽象、颠狂和童真的立体交叉点上,他像一个躁动的孩童似地站立不安。他希求他的绘画意识更加单纯。“童年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不但是他生命的起点,往往也是他的艺术旅程的归宿。”他说,倔着劲儿, 黑回回地站那儿,像一团浓墨,像他画的《人之初》那个站在地 平线上的小男孩。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