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是什么加速了“去鲁迅化”?到底要去什么?看看莫言、余华怎么说

4 已有 337 次阅读   2021-07-01 19:45
是什么加速了“去鲁迅化”?到底要去什么?看看莫言、余华怎么说 

鲁迅在近现代的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想必80后、90后从小都在教科书中阅读背诵过他的文章,如果再往前说,在很多60后、70后,乃至30后、40后心中,鲁迅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可时间是在流逝的,时代也是在进步的,如今21世纪的今天,中国早已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了全世界谁也不敢小觑的国家。

越来越多的人出生、成长、生活在安逸的和平年代,渐渐忘记了上个世纪的动荡不安、贫穷落后和遍地饿殍。现在大多数人都认为,只要肯努力,自然就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最起码可以做到衣食无忧。

也正是在这种安逸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鲁迅的文章着实太落后了,完全不再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形势了,于是“去鲁迅化”的声音出现了。

一般来说,坚持“去鲁迅化”的人认为,他的文章现在读来太过于晦涩,整体的文风也过于阴暗,至于内容更是不堪入目,不是时代的不公、黑暗、冷血,就是对当下社会的冷嘲热讽和无情鞭挞。

所以这些内容完全不符合21世纪的发展趋势,有明显的文化隔阂,更不适合用来教育孩子。

而这件事对于崇拜、欣赏鲁迅的人们来说,自然也是无法接受的,那么“去鲁迅化”问题愈演愈烈,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一、“去鲁迅化”浪潮

1、当代大师的看法

在鲁迅的“粉丝”眼中,虽然他已经去世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可依然是伟大、崇高的,甚至是一种信念,是一个时代的代表。

鲁迅他们是中华民族民智未开的黑暗年代里的鞭子,是警钟,由于这些人的存在,才让一代代年轻的中国人对世界、对中国、对真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那么到了现代,就应该把鲁迅这个人,以及他的所有作品全部摒弃掉吗?这公平吗?

对于这件事,或许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了解其中的深意,也不会发出什么“有效”的声音,那我们不妨看看如今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们是怎么说的吧。

莫言也好,余华也好,都多次公开表达过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对于时下炒得火热的“去鲁迅化”这个话题,基本都是不以为然的态度,在他们心中,哪怕今时今日所写的作品,实际上也是一种对鲁迅的致敬。

2、“反对者”的声音

所谓“去鲁迅化”,就是把教科书中有关鲁迅的文章全部进行整改或者直接删除,这个话题其实早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出现了,大慧总结了一下,出现这种声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他们认为鲁迅的文章过于复杂,学习难度较大,不太适合让学生们学习接受。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即便是读了、背了,也很难理解作者在其中想要表达的深意,况且现在中国优秀的作家不在少数,完全可以拿别人的作品顶替。

第二,认为他的文风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民国时代是个啥样的时代啊?那是到处弥漫着暴力、血腥、侮辱、不公和动荡的黑暗时代,所以鲁迅的笔就像刀枪一样锋利、猛烈,一直都是直面现实,处处洞察人心,想要警醒世人。

可是现在新中国都成立几十年了,科学文明的进步,让鲁迅当年的思想和现代年轻的思想出现了隔阂以及冲突。

第三,如果有青少年确实很喜欢他,完全可以在教科书以外,通过网络、书店等其他渠道了解,所以没有必要把“去鲁迅化”和忘记历史、忘记鲁迅这个人相提并论。

二、现代社会真的不需要“鲁迅”了吗?

1、鲁迅是一种思想

对于这件事,有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表示支持,毕竟鲁迅的文章动不动就要求全文背诵,让不少人留下了“童年阴影”。

带着这些阴影长大的家长,也认为如今的社会竞争激烈,与其让自己的孩子去背诵鲁迅的长篇大论,倒不如把精力放到学习更多科学知识上。近年来,“去鲁迅化”已然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鲁迅的文章正在渐渐消失。

时代的确是在发展,中国也确实在不断进步,所以现在的孩子根本无法想象,上个世纪中国人身处黑暗之中所受到的压迫。

但是大慧认为,既然是一种思想,那么就不应该以时代作为隔阂的标准,鲁迅的文章中承载的思想,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们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可是反观精神和思想上的建设成长呢?我想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

鲁迅向来以犀利的话语警醒世人,也会为不公的事情抱不平,对各种剥削、压迫毫不留情的抨击,说白了,这不是年轻人需要的吗?这不是追求真理的必然之路吗?

2、学习既影响

学校是年轻人学习文化知识,激发自我智慧的地方,广大青少年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都要以学习作为主业,同样的,这也是认识和接受鲁迅思想最好的阶段。

的确,现在我们可以买书,可以看电子书,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和学习到鲁迅的东西,可是以目前国人的阅读量以及整体文化底蕴来看,一旦走出了学校的大门,是否会愿意去接受所谓“晦涩难懂”的鲁迅文章呢?对此,我想大家心中自然是有数的。

莫言曾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鲁迅,起初的写作也刻意模仿过鲁迅,所以即便是得到了诺贝尔奖,自己也必须要承认受鲁迅的影响极大。

无独有偶,余华也同样对鲁迅“情深意切”,他坦言,曾经在学生时代为背诵鲁迅的文章感到恐惧和厌恶,但是成年后,却被其文笔和思想所吸引,并极大震撼了自己的心灵,如今能够有这番成就,离不开来自鲁迅的影响。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