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鲁迅先生,大家脑子里会想出怎样的一番形象?小美心中的鲁迅先生曾经是这样的:一袭黑色长袍,一撇胡子,不苟言笑,总让人想起古代那些念着“之乎者也”的老先生。他跟我们,似乎永远都有距离感。
从小读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Q正传》、《故乡》长大的我,总觉得先生永远是那么高高在上,他似乎永远不苟言笑,喜怒不形于色。他的心中装着的家国情怀,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力量和厚重感,一字一句都有讲究,透着格调。
直到长大后,开始读鲁迅的诗集,才在诗的海洋里见识到了鲁迅在小说、杂文中不曾体现的另一面。本期要说的这3个名句加起来共42个字,又酷又霸气,刷新了我对鲁迅的认识。每次读完,小美都在想:现代文坛中除了鲁迅,能有几人写得出来这样的诗。让我们一一品来:
1、寄意寒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小美想问,后7个字酷不酷?以前在网上读到这后7个时,总觉得这该是某位武侠大师的妙笔,但是再看到前7个字,我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小说家能写得出来。此诗出自鲁迅的《自题小像》,全诗如下:
当时鲁迅剪掉了清朝时的长辫子,还去照了个相,在照片背后写了这首七言绝句。为何不美说这样绝句一般现代文人写不出来?因为从平仄格律来看,这是一首十分工整的七绝,没有任何格律上的问题。其次,这诗28个字,先后用了5个典故,分别出自《庄子》、希腊神话、《九辩》、《离骚》、《史记》,用了后还看不出什么痕迹,这就是鲁迅的笔力。
2、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这个名句出自《答客诮》,当时有人觉得鲁迅太过溺爱儿子,各种中伤,他便用这首诗来回怼,全诗如下:
同样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句句都有出处的。未必和如何相对,真豪杰与不丈夫相对,无情和怜子相对,鲁迅对大丈夫的定义让人无力反驳。后两句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以虎为喻也十分精准。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首七绝写于1934年,当时局势紧张,万家凋零,很多人都觉得看不到希望,鲁迅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了这样低调中不失霸气的作品,令人叹服。全诗如下:
在唐代诗坛,咱们见识过李白的飘逸和洒脱,但诗仙一生为己忧、为己乐,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却并不是一个心系家国的持笔者。我们也见识过杜甫的家国情怀,正是因为他心怀天下,所以才被尊为圣。
鲁迅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但他在某种意义上他的人生格局胜于二人。因为鲁迅和杜甫一样心系家国,悲天悯人,但他不会像杜甫一样沉郁。山河破碎时,杜甫只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但鲁迅却在伤感中看到了希望,他在万籁无声中的黑夜里,能听到人们悲愤的声音,这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这种不惧眼前,于黑暗中看见光亮的能力,让他的诗作充满了力量。
这3个名句,字眼上酷酷的、冷冷的,但却一腔义胆。不管是从诗作本身的文字水平,还是其精神内核来看,都是诗中精品。这样的古体诗,大家在现代文坛中,还能找到能与之相媲美的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