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教材里的人从教材中走出来了”

3 已有 157 次阅读   2024-06-22 11:40
“教材里的人从教材中走出来了”
金台资讯 2024-06-21 15:17
近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诗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臧棣走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带来文学沙龙和《狂喜之诗 事关生命的觉悟——从海子的诗谈起》专题讲座。四川大学教授向以鲜、评论家吴向阳、著名诗人李海洲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沙龙现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中学时候我们有个小团体,大家都热爱文学。起初我喜欢戏剧,后来突然感受到现代诗的魅力。我们最熟悉的语言,居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关联,带来心灵上极大的触动,注意到生命中可能从没注意过的角落,这引发了我的兴趣。在海涅、普希金、纪伯伦、惠特曼的启蒙下,我开始尝试诗歌创作。”当日上午,在青年诗歌沙龙上,臧棣为大家讲述自己的创作开端。
向以鲜评价:“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臧棣笔耕不辍,可以说是持续性写作的代表。很多人在二三十岁、荷尔蒙旺盛的时候,凭借爱情、冲动写作,可步入中年后,往往因为工作和生活的重压搁笔。而臧棣的诗集却几乎部部都是‘砖头’,简直是奇迹。”
据了解,臧棣还频频出现于中文系教材,从一个诗歌研究者,成为了众多师生的研究对象。现场有文学与新闻学院的教师感慨,教材里的人从教材中走出来了。
沙龙结束后,臧棣、向以鲜、吴向阳分别接受了学院小记者们的采访,并作为推荐大使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讲座现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在下午的专题讲座中,臧棣将诗人海子的作品《西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三首诗歌逐句拆解,进行文本分析,全方位讲授。
李海洲总结,诗人有很多种,既需要刹那间划过夜空的彗星,也需要臧棣这样的结构主义大师。但臧棣不仅是创作者,同样是重要的诗歌学者。今天,他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带领众人重新阅读海子、理解海子。
针对学生们的提问,从严肃的诗歌问题,到如何看待“摆烂”和“躺平”,臧棣都一一认真解答,并向学生赠书、签名。
臧棣为师生签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图
据了解,臧棣讲座是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系列活动《名家进校园——大师写作课》的首场。学校还将邀请国内顶尖文学大咖赴校开展讲座、沙龙,帮助学生理解经典文学知识体系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升文学作品阅读感悟、解析评价、鉴赏审美和文学创作等专业核心能力。(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供稿)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