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80、90年代的朋友们而言,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实在是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回想当年的学校课堂上,课文里处处可见鲁迅先生的笔墨,而老师们更是郑重其事地强制我们加以背诵,他真是近代历史上难以忽视的璀璨巨星,享有极高的声誉与热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那份对黑暗社会尖锐无情的嘲讽,在当时传统封建社会的背景之下,他仿佛跳脱于那个时代之外,如一位冷眼旁观者,冷静审视并毫不留情地批评着社会。
在一些名人的身上,往往是在他们离世之后,才焕发出深入人心的价值光芒;然而,令人钦佩的是,鲁迅先生却并非如此。早在他活着的那个时代,他就已经名声显赫,备受各行业的精英们尊敬与爱护。当已故的他在1936年永远离开我们时,人们为他举行的丧礼盛况空前,据传,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之长,出席的有钱人数不胜数,甚至连当时的有权有势的军阀大佬也都纷纷聚集,表达尊重与怀念。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血脉传承传统,鲁迅先生也不例外,他一生共有两段婚姻经历。首度婚姻虽由父母包办,但彼时年幼无力反抗的他只能默默接受;然而,由于与发妻朱安之间始终存在无法调和的感情问题,性格独立坚韧的鲁迅先生注定选择了坚守无性的婚姻。对于那位一生孤独无依的朱安女士,我们深深表示抱歉,也是那样的时代让她成为了无辜的牺牲品。
之后,命运之神终于眷顾了鲁迅先生,为他安排了真正灵魂相契的伴侣——许广平女士。二人生下的儿子周海婴,无疑是鲁迅先生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据说,在他出生的那一刻,鲁迅先生坚定地告诉医生,无论如何也要确保母子平安。幸运的是,最终秩序得到恢复,母子平安。自从有了孩子以后,鲁迅先生将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孩子身上,对他进行了毫不松懈的悉心指导。无奈的是,在儿子七岁那年,鲁迅先生却因病逝世。尽管如此,周海婴在回忆起父亲的教诲时,依然感慨万分:这对他而言影响深远,塑造了他坚定的价值观,对于时代的憎恶,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遭遇的深沉同情。
虽然鲁迅先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巨擘,但是他的儿子周海婴并未选择继承他的衣钵。这其中的缘由很复杂,鲁迅先生一生的遭遇并不尽如人意,无法成为他的榜样。在求学之际,周海婴选择了通往未来的另一条道路——物理学的研究。在他看来,自己的身份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大家谈及他,必然会牵扯出鲁迅先生。正是这种强烈影响力,使得他在稍有差池之时,便有人指责他失职无能,认为他不如父亲出色。
周海婴内心深处的愿望,便是能够过上普通平静的日子。然而,现实总是残酷,这个简单而美好的梦想并未能如愿以偿。毕竟,在那个社会不安而又传奇的时代,鲁迅先生作为“反传统的带头人”,早已声名远播,无人不识。毕业之后,周海婴前往物理研究所工作,随后转至广电总局任职。在他漫长快乐的余生中,尽管失去了父亲的陪伴,但借助其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他也担任了众多重要职务,如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等。最终,遗憾地是,周海婴在2011年因病医治无效辞世,享年81岁。
#优质作者榜#颇值一提的是,现今的教材中将鲁迅先生的作品悄然删除,报送至学界的解释共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便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内容凝聚着较多的"负能量",对照充满正面活力的当今社会环境,其"负能量"或许可能对社会产生部分的消极效应;而另一方面,鲁迅先生的文字表述过于深奥难解,尽管我们曾经认真地研读过他的文章,但相信诸位中几乎无人能够深入洞察背后的哲理,这亦实属无奈之举。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