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原创 鲁迅为何公然指责佛教,推崇道教?知晓历史才明白先生的苦心

2 已有 75 次阅读   2024-09-19 14:09
原创 鲁迅为何公然指责佛教,推崇道教?知晓历史才明白先生的苦心
史公姬 2024-09-18 18:00
鲁迅的文风向来不会让人失望,在点评事件方面更是一流,经由鲁迅先生发出的评论性文章,必然会在文坛上引发动荡。鲁迅不会突然提出一个观点,但若是能在文章中见到与他人截然相反的结论,那必然是有着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鲁迅在《小杂感》中提出“和尚和道士”的论点,鲁迅认为千百年来道士在国内的地位不一般,可同样与道士并存了千年的和尚和尼姑却是遭人憎恶。这个点其实在民间是约定俗成,只是没有一位在文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提出。如今鲁迅在文坛上抛下一颗炸弹,自然是将“和尚与道士”的论点摆在了明面上。
道家与佛教的区别
只把道家与佛教拿出来,还不足以成事。中原大地其实是“儒释道”三家并存,虽然起始时间不同,可也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上千年。
儒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创始人孔子,虽经过秦朝的焚书坑儒,可自西汉汉武帝之时起,便被皇家尊崇。只可惜虽然为宗教,日后却经过皇家不断更改,最后成为为皇权服务的工具。所以真正以宗教流传下来的其实只有佛教和道教。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讲究的就是无为而治。这种思想一般在王朝早期作为主要治国思想存在,可当王朝崛起之时,道教的思想自然是被排除在外。可多年来,道教一直被历代王朝尊为座上宾,尤其是后期昏聩的帝王,想要通过道家的炼丹术求得长生不老。
道家身上包含了医学、阴阳学说以及民间巫术,古代科学不发达,出现邪性之物都指望道家之人化解。所以即使思想退出了皇家,可地位并未在民间乃至皇室消失。
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传入时间是公元三、四世纪。虽然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要比道家短,可地位并不逊色。历史上对佛教的态度是两边站,前有隋文帝以及独孤皇后一心信佛,后有三武一宗灭佛。佛教在中原的存在要远比道家更为动荡,可即便如此,佛教仍然在中原大地蓬勃发展。
鲁迅提出观点的原因
鲁迅能够提出这个论点,其实还是要结合鲁迅生活的当下环境。《小杂感》发表的时间是1927年十二月份,此时距离四一二革命过去了将近八个月。鲁迅先生是个文人,举不起枪杆子,只能从思想方面拯救国人。可奈何两千多年封建思想无法得到根除,国内仍然存在一些封建余孽。
其中就是佛教的存在,如果是儒家思想是皇家统治的主要工具,那么佛教便是辅助工具。佛教的主要思想是“来生论”,粗暴点的意思就是今生多受罪,来生必然安康。基于这一点理论,在佛教最为盛行之时,全国出现30万的僧侣,可寺庙仅有4万所。出于对佛教的尊重,僧侣是不用纳税的。所以30多万的僧侣,需要全天下人供养,官僚体制一度荒废,国不将国。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已经是支离破碎,如今正是我等重振旗鼓之日。可佛教在国内横行,依然用旧时的理论向苦难老百姓灌输,那么国家何时能有站起来之日!
今日我国受到的屈辱绝非是一人之事,需要全民的团结。可老百姓却受到佛教的荼毒,一味期待来世,对今生得过且过。中国的发展本来就落后西方一大截,如今在思想方面也停滞不前,焉能有胜利之日?所以面对佛教,鲁迅自然是憎之恶之。
可道教不同,道家的观点是“今生论”,比起佛教那些虚无缥缈的结论,道家的思想更接地气,而且于中国当下的大环境也更加适用。道家讲究人性,更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要求人类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望,从而追求自己的欲望。
当然,在当下环境,世人对于佛教和道家已经不存在太大的偏颇。可在民国这种动荡的年代,正是需要老百姓民智开启之时,但佛教的存在却一味阻碍,在国内大肆散播来生论,这岂不是要将国家置于危险之地?
鲁迅先生看问题向来尖锐,能从千万人苟同的观点里抽丝剥茧,摸清楚困扰中国当下的绊子,这才能将国家从一片泥泞中解救出来。佛教或许有利于皇权的巩固,但决不利于民国这种大时代背景。鲁迅先生能提出和千万人相悖的言论,可见当时有多少国人被佛教所害,民族有多危险!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