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他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鲁迅研究——朱正与他的鲁迅研究

3 已有 108 次阅读   2024-10-02 08:30
他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鲁迅研究——朱正与他的鲁迅研究
北京日报 2024-10-01 16:33
数十年来,鲁迅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门“显学”。尽管时间久长,研究者甚众,作品堆叠,超逾《鲁迅全集》数十百倍,可其中朱正先生前后期所撰《鲁迅传略》《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两部传记,在众多研究著述中,特别受到读者关注。
《鲁迅传略》朱正著
一点“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莽撞劲
《鲁迅传略》,据作者陈述,出自一位青年之手。这部书的初稿,是1956年2月11日开始动笔的:“这日子很好记,因为正是夏历乙未年的除夕,同事们都回家过春节去了,我却依然禁足不能回家,为了排遣这寂静和烦闷,我就动手来写这一本久已想写的小册子了。”(《鲁迅传略》1982年版“重版后记”)这一节文字稍加品味,颇有鲁迅行文的笔调,想来是沉浸其中久了的自然而然。
年轻力盛,仅仅一个半月,初稿完成。接下来“边抄边改”,到5月初抄毕,计十万字。除去“力盛”,还“胆壮”。当月,稿子寄去了当时最为权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12月,《鲁迅传略》即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当时的副牌作家出版社名义印制出来。
作者朱正,当年25岁。首度著述,便得出版,那种幸运,那种鼓励,今天看来,说“巨大”也不夸张。作者后来虽然自觉“我是在完全不具备必要的条件之时写了,并且出版了我的《鲁迅传略》的。粗疏肤浅,自不待言。”“但我并不后悔写了这一本有着许多错误的书。我想,这是我从事鲁迅研究的‘入场券’。没有它,也就没有我后来的研究了。”有此作为,作者还有了做事的感触:“我感到,做事是得有一点‘初生牛犊不畏虎’的莽撞劲。”“是的,我们为什么不应该在工作中增长自己的才能,而一定要等待才能增长之后再开始工作呢?还没有开始做,凭什么就认为自己一定会不胜任呢?”这一点认识,笔者以为,对许多欲做事者,颇具参考价值。总希望把所有情形把握完全才动手去做,最后失了胆气,也未能通过不成功训练,获得基本能力,以致一事无成。这样的例证,在学人中,是很容易找到的。
笔者手上的这本《鲁迅传略》,是1982年的修订新版。它与当年的那个小册子,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能够对这部著述进行修订,也有赖于这部稿子的早期出版。到了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进行《鲁迅全集》编注,因为朱正曾写成并出版过《鲁迅传略》,自然被“借调”去参加这项工作。在此期间,除去读了许多过去未曾读到的著述,还“接触到了过去没有看到过的资料。”他手头的那部分编注工作完成后,“就着手来修订这书了(《鲁迅传略》),主要是纠正原版史实上和提法上的一些错误,此外就是把许多转述的史料改为直接的引用,以避免转述文字的不够准确。”
这部著述的修订当然不止于此。当初作者动笔写作此书,不过25岁。除去阅读未广,涉世相对也浅。25年过去,长时间亲身感知繁复的中国社会情形,对鲁迅作品的意涵,理会增添许多丰富。又在《鲁迅全集》编注过程,对鲁迅的作品,有亲炙手泽的机会。这些接近,使朱正对鲁迅,更加亲近和理解深切。从修订幅度说,从初版的十万字,增添修订到二十万字。增幅达整整一倍。可是,作者仍不改《鲁迅传略》原名。原因:“因为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我真有点爱它,再说,尽管有二十万字,对于叙述一位像鲁迅这样的重要作家的一生,依然只能是十分简略的。”在笔者看来,这部修订本的价值,或许通过再过二十五年出版的另一部鲁迅传《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的比较之间,可以看得更为清楚。
值得认真对待的“正误”
在鲁迅研究领域,较之《鲁迅传略》,朱正先生的另一部著述,产生了更大影响,这就是《鲁迅回忆录正误》。鲁迅的亲密战友,陪伴他后半生的爱人许广平,在1960年的《新观察》杂志上,连续刊发出她写的《鲁迅回忆录》。许广平是鲁迅的亲密接触者,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她的回忆文章,自然有着他人无法替代的视角及精微细密处。可在当时风习之下,为应和社会对鲁迅的时代意义解读,许广平的不少文章,出现了一些或超逾时代的拔高言辞,或应和此时人物褒贬的议论。对此,作为学者的朱正,搜集考据大量相关资料,就许广平《鲁迅回忆录》的部分内容进行严格细致的分析比对,就其中的误记甚至失实之处,写出考证文章予以辨正。这批文章,经过断续十数年的反复交叉印证,辨析真伪,出版问世后,引发极大反响也属十分正常。
《鲁迅回忆录正误》产生极大反响,笔者以为首先是对研究界甚至读者群的思维冲击。多年来,对于某些人物文章,我们总是自然信任,甚至有意无意“神话”,从来不曾或不敢去质疑。这在“显学”的鲁迅研究中,表现也异常突出。正因此,《正误》给当时鲁迅研究界带来的震动可想而知。作者不仅质疑,且是针对鲁迅最亲近爱人的忆念文字。推想开去,其他人回忆或研读文字,其中因时代风习影响,带来的诸多困扰,更值得认真对待“正误”了。
由此可知,在鲁迅研究上,朱正秉持着的,是怎样严正的态度,开阔的思维,怎样细密的解析……这是他的研究成绩,特别受到人们重视和信赖的地方。此外,朱正一直在鲁迅研究的道路前行,写出不少相关辨析或溯源文章,受到研究界及读者关注。在数十年的资料积累、人生阅历精神成熟加持下,终于,顺理成章地,又一部鲁迅传记水到渠成完成。这就是沉厚达30余万字的《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一个人的呐喊:鲁迅1881—1936》
应重视人性角度的体会解读
按作者自己对这部传记的评估:“我希望现在写的这一本能够保存下去。它比我原先写的各本,进步是很明显的。”在自信之余,作者客观地认为:“这进步首先要归功于时代的进步。只说书中所用的资料,许多都是近年才出现的。不但1955年,就是1982年,也没有这些。”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作者对此自然颇多体会:“再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有所增加。”个人方面:“我的主观条件也可以说有了一些改善,在这些年里,又多读了一点书,增加了一些阅历,对鲁迅的一生事迹,自以为大体弄清楚了。”
世上情事,有时颇意外神奇。譬如作者25岁时,写成了《鲁迅传略》;过了25年,出了该书的修订本;这部《一个人的呐喊》,居然又是25年后完成问世。真是一个奇迹。
这里,笔者只就比对阅读,以两处来略加评述。鲁迅的婚姻,尤其妻子朱安的介绍,在笔者读到的大量研读文字中,都鲜有开明正常的态度。朱正《鲁迅传略》1982年修订本中,在征引了不少鲁迅婚后的文字后认为:“看来朱安恰巧是一个缺少妻性的女人。”笔者以为,这不过是站在可以文字记述心情的鲁迅立场,如果朱安可以文字表述,鲁迅是怎样的男子形象,不好猜测。
按照多数文章介绍,朱安是母亲安排给鲁迅“礼物”。朱正也是这样评述的。不过,在《一个人的呐喊》引用的一则资料可以清晰读出,“母亲给他定亲的事,是通知了在外求学的他本人的,鲁迅也没有作过不同意的表示。”(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59页)这算是与不少研读者甚至认为母亲骗回鲁迅有了区别。笔者以为,鲁研界谈论此事,绝少站在朱安女性立场详加考察,似乎她可以忽略一般。其实作者是可以略略调换角度表述的。这一点,笔者所见,只有西北大学张华教授的文章,对鲁迅妻子朱安,有真正人性、人道角度的体会解读。
再,《鲁迅传略》叙述鲁迅逝世前一年情形,特别介绍到传主最后一部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对几篇作品的内容、思想、艺术,通过征引鲁迅其他文章,给予内行精到的解读。这一节笔者读来颇为过瘾。《一个人的呐喊》出来,字数增加颇多,笔者以为对《故事新编》,当有更大篇幅评叙,不料,全然没有了。这一年叙述,基本在人事。作为传记,人事当然重要,可笔者以为,鲁迅之所以值得这许多人写出巨量文章讨论,在于他首先是杰出文学家。文学更多是精神性的。精神性内容,正确、准确把握,难度更大,因而更值得作者多费笔墨。
获得珍贵的签名本
在笔者眼里,朱正先生的著述文章,结实耐咀嚼,有非常的历史意义价值。尽管收存有限,可阅读认真,收获是极大的。《鲁迅传略》《一个人的呐喊》,在教书期间,常常特别倚重。其他报刊发表的作者文章,见到总立即剪下,夹附在书中。两书因而饱涨出不少。前些年有搜藏作家签名本的“毛病”,可朱正先生,一直不曾获得大致住地,也不敢把这么宝贵的书寄出去乱撞。
2020年初,远远超逾笔者的爱书人萧君,读到一篇拙作,以为也是同道,便将包括朱正在内的四位大家在自己写作、编写书籍上题跋,加上萧君妙笔一一介绍而成的一套著述馈赠。感激之余,立即产生妄念:可否通过萧君,走个捷径,让我可以方便得到朱正先生签名?
萧君曾经行伍,极为迅捷。他很快联系朱先生,经同意后,告知我地址及回寄的留意事项。《鲁迅传略》《一个人的呐喊》之外,我还存有一册《散宜生诗》,是朱正注释本。我赶紧写一致奉朱正先生的短函,表达敬意及感激,并把三部书一齐寄出。
本文作者收藏的《一个人的呐喊》作者签名本
很快,收到珍贵的朱正先生签名本。两部鲁迅传记内封上,朱正先生用他略带隶味,开张的行笔,竖着题了“××××览正”“朱正旧作”字样,“旧作”下面,是一方不小的篆体名章,让整个幅面红蓝搭配,鲜明起来。最后一行落着签名年、月,是历史研究学者几乎下意识的自觉。《散宜生诗》内封页亦竖行题字:“××××正注”;换行“朱正”签名下方,清晰盖上那方篆字印章;再转行依然落年、月。
一下子似乎成了“富翁”。居然有了三部大家的亲笔题字签名!身居僻地,常常有一种无奈的作为。希望获得名家题字签名。通过手泽,来满足不能亲炙的遗憾。朱正先生大大满足了我的愿望。
当然,这所为一切,全然有赖于大家尊奉的文学巨匠。由朱正看去,他的最好年华,许多都献给了鲁迅。初版,修订,再修订,三部传记,由三个25年编织。人们因为阅读鲁迅,借重朱正的鲁迅传记,结识了朱正。笔者因为“痴念”,获得朱正题字签名。著述之外,我是否比其他读者,增多几分幸运?
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 杨建民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