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1. 待秋: 他以为初学书法宜求平正,进而须求险怪奇绝,最后复归平正,通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三步曲,便能达到艺术的化境,也就是“人书俱老"的境界。 (04-03 17:36) 回复
  2. 待秋: 。然就孙过庭自己简单的说明来看,他的“四法’’涉及到了执笔、运笔、结体和章法等内容。孙过庭认为,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当经过“三时三变”的学习过程。 (04-03 17:36) 回复
  3. 待秋: 曰:‘非一点分向背,一画辨起伏之谓乎。”执、使、转、用的真正内涵到底是什么,因孙过庭未详加说明,后人难以确解。然就孙过庭自己简单的说明来看,他的“四法’’涉及到了执笔、运笔、结体和章法等内容 (04-03 17:35) 回复
  4. 待秋: ’曰:‘次谓转,可得闻乎?’曰:‘非钩缳不乖、盘纡相属之谓乎。’ (04-03 17:34) 回复
  5. 待秋: 曰:‘其次谓使,可得闻乎?’曰:‘非纵横不乱、牵掣不拘之谓乎。’曰:‘次谓转,可得闻乎?’曰:‘非钩缳不乖、盘纡相属之谓乎。’曰:‘次谓用,可得闻乎?’ (04-03 17:34) 回复
  6. 待秋: 对于这四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宋曹在《书法约言》中以问答形式予以进一步解释:“客谓射陵子曰:‘作书之法有所谓执,可得闻乎?’射陵子曰:‘非深浅得宜、长短咸适之谓乎。 (04-03 17:33) 回复
  7. 待秋: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瑕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04-03 17:33) 回复
  8. 待秋: 在心与手的关系上,孙过庭继承了前人关于心手相应的理论,强调心手合一,心手双畅。他多次谈到心手问题: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04-02 09:14) 回复
  9. 待秋: 所以我觉得所谓四宝,没有一个绝对的好坏标准,只要你使得习惯,写起来特别有精神的那一种,就是最好的。”尽管启功先生主要是从文房四宝来谈书法的,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创作者精神的重视。 (04-02 09:13) 回复
  10. 待秋: 启功先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说:“怎么样写适合自己的习惯,这只有个人的习惯问题,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定得用什么样的纸,什么样的笔,什么样的墨,砚台更不用说了。 (04-02 09:13) 回复
  11. 待秋: 在此前提下,孙氏以为创作者的精神准备在诸种条件中是最为重要的,这一点合乎书法艺术的创作特征,也体现出孙氏对书法创作的认识超越了前人。 (04-02 09:12) 回复
  12. 待秋: 而孙过庭在全面分析创作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看重的是书法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主客观的交融与统一 (04-02 09:12) 回复
  13. 待秋: 但更多地是对创作客观条件的强调,如王僧虔在《论书》中说:“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4-02 09:11) 回复
  14. 待秋: 在孙氏以前,虽然也有对书法创作上主观条件的强调,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04-02 09:11) 回复
  15. 待秋: 在书法创作的主客观条件中,其中主要是精神状态的准备,所谓“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这是孙过庭对书法认识的深化。 (04-02 09:10) 回复
  16. 待秋: 孙过庭在全面分析创作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看重的是书法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主客观的交融与统一。 (04-01 13:00) 回复
  17. 待秋: 在孙氏以前,虽然也有对书法创作上主观条件的强调,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04-01 12:59) 回复
  18. 待秋: 。“五合”强调的是进行书法创作应当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而“五乖”则指出了进行书法创作的不利条件。在书法创作的主客观条件中,其中主要是精神状态的准备,所谓“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这是孙过庭对书 (04-01 12:59) 回复
  19. 待秋: 五合之中,既涉及到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涉及到客观方面的因素。在孙氏看来,只有达到主客观的融合与统一,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04-01 12:59) 回复
  20. 待秋: 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 (04-01 1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