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待秋:
欣赏者目循心摩,顿觉神思飞跃,激情奔放。第二行“势”字独立而左倚,下半部“力”字的一撇略收敛,尤如蓄势待发。“入”字两笔遒劲而富有弹性,猛然将笔意撑住。
(03-08 06:11)
回复
-
待秋:
请看唐怀素《自叙帖》中“(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三行的节奏(因本文所引用先贤大师们的法帖,网上随便就能看到,所以我就不加图片了):第一行曲线多变的“(云)奔蛇走虺”数字,几乎是一
(03-08 06:10)
回复
-
待秋:
。历代书法家特别注意线条的主次对比,并往往将最能表现书者个性的笔画作为“主笔”以展示特有的美感。如颜真卿饱满的悬针竖,黄山谷一波三折的长横和大捺,米芾别致的竖勾等。此外还有大小、纵横、向背、偏正、疏密
(03-08 06:10)
回复
-
待秋:
“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草书如若粗细一致而无节奏的线条是不能给人以美感的,所谓抑扬顿挫,提按起伏,满纸云烟,虽寂然无声,却有音乐的旋律,这恰恰是草书艺术备受人喜爱的重要原
(03-08 06:09)
回复
-
待秋:
所以说,先贤大师们的经典法帖就如同一口口千年老井一样,你把桶放进去,总能够打上新鲜的水来,重要的是,这一口口老井永不干涸。那么,经常读贴,都能读出什么呢?
(03-08 06:09)
回复
-
待秋:
写草书,读贴太重要了,以我本人的经验,每天临帖之余,我会拿出更多的时间读贴,甚至一本贴曾读过无数遍,可有时再读一次时,又会有顿悟、茅塞顿开的惊喜。
(03-08 06:09)
回复
-
待秋:
草书怎样能够写出美来,这是每一个草书作者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问题。我认为,通常的办法是多临帖,但光临帖是绝对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多读贴,要多分析、揣摩先贤大师们在笔法、章法、墨法、意境等等方面是如何操作的
(03-08 06:08)
回复
-
待秋:
尽管书法审美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但书法对于用笔、结体和章法的要求,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就用笔而论,古贤二王、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苏轼、张旭、怀素等大家们的用笔,都是尽善尽美的,而小家们则未必,常
(03-07 15:17)
回复
-
待秋:
论及书法欣赏与批评,笔者不得不要说,现时的书法品评观和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比较模糊。比如,现在有些人喜欢写丑书,竟相丑化,有意为之,把字写丑了,居然还称之为“大家”,而且还互相吹捧,“蔚然成风
(03-07 15:17)
回复
-
待秋:
学习书法,初时需要“入”,及至后来需要“出”。“入”是做“功”,是师古人,是继承。“出”是性成,是“自立门户”,是创新。然而,“入”之者有深有浅,“出”之者有高有下。深浅高下之间,良莠互现,于是就有了
(03-07 15:16)
回复
-
待秋:
然而,所有的“美”皆源于笔法。书法中的功和性,功是前提,是手段;性是结果,是目的。用笔、结字、造势¨¨¨一切之一切,都在“功”的统领之下。而“功”的统领,又必须建筑在“性出”上。所谓“缓以会古,疾以出
(03-07 15:16)
回复
-
待秋: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感觉不外一个“美”字。但是,这个“美”,应该是综合美,而不是单一美。就笔墨而论,它应该是功力出众者。就结字而论,它应该是匠心独运者。就章法而论,它应该是颇有灵性者。
(03-07 15:16)
回复
-
待秋:
学习书法,一靠天分,二靠勤奋,三靠悟性。天分是睿智聪慧,是先天所有,也是后天所修。勤奋是刻苦钻研,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悟性是迁想妙得,是学识修养之积累。三者皆优,自会心手相应,心手相发,随性所适,处处得
(03-07 15:15)
回复
-
待秋:
功”是入,是师承,是书之本源。“性”是出,是继承出新,是学而有成。“功”者事也,“性”者理也,一则学无止境,一则艺无止境。学人当戒自满,当思日新。古人云:“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
(03-07 15:15)
回复
-
待秋:
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曾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此句,可以说是书法学习的经典之说。
那么什么是“功”呢?“功”就是笔墨功夫。什么又是“性”呢?“性”就是写字人的学识修养。学书法,二
(03-07 15:15)
回复
-
待秋:
在心与手的关系上,孙过庭继承了前人关于心手相应的理论,强调心手合一,心手双畅。他多次谈到心手问题:
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
(03-06 13:16)
回复
-
待秋:
但更多地是对创作客观条件的强调,如王僧虔在《论书》中说:“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孙过庭在全面分析创作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看重的是书法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主客观的交融与统一。
(03-06 13:16)
回复
-
待秋:
这是孙过庭对书法认识的深化。在孙氏以前,虽然也有对书法创作上主观条件的强调,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
(03-06 13:16)
回复
-
待秋:
五合”强调的是进行书法创作应当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而“五乖”则指出了进行书法创作的不利条件。在书法创作的主客观条件中,其中主要是精神状态的准备,所谓“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
(03-06 13:15)
回复
-
待秋:
五合之中,既涉及到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涉及到客观方面的因素。在孙氏看来,只有达到主客观的融合与统一,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03-06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