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1. 待秋: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12-17 17:59) 回复
  2. 待秋: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 (12-17 17:59) 回复
  3. 待秋: 创作要求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 (12-17 17:58) 回复
  4. 待秋: 同时由于行书运笔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要特别注意笔调的沉着功夫,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虚浮之病,特别是写长撇、悬针等出锋之笔,收笔时要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余势,不可势尽力竭,打 (12-17 17:58) 回复
  5. 待秋: 按语:行书结字必须具之动势。方法一,加大横、竖画的倾抖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二把方形的字倾料成料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势;三采用歌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四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 (12-17 17:58) 回复
  6. 待秋: 所贵乎稼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习,可以兼通。" (12-17 17:57) 回复
  7. 待秋: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苦不相远。'《兰亭序》及右军诸帖第一,谢安石、大令诸帖次之,颜、柳、苏、米,亦后世之可观者。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 (12-17 17:57) 回复
  8. 待秋: 南宋姜夔《续书谱·行书》曰:"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 (12-17 17:56) 回复
  9. 待秋: 于是在汉代千姿百态的隶书园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书书法艺术。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两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 (12-16 20:58) 回复
  10. 待秋: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12-16 20:57) 回复
  11. 待秋: 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12-16 20:56) 回复
  12. 待秋: 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 (12-16 20:56) 回复
  13. 待秋: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 (12-16 20:55) 回复
  14. 待秋: 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 (12-16 20:55) 回复
  15. 待秋: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12-16 20:55) 回复
  16. 待秋: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12-16 20:54) 回复
  17. 待秋: 尽管书法审美观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但书法对于用笔、结体和章法的要求,应该是始终如一的。就用笔而论,古贤二王、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苏轼、张旭、怀素等大家们的用笔,都是尽善尽美的,而小家们则未必,常 (12-15 20:03) 回复
  18. 待秋: 论及书法欣赏与批评,笔者不得不要说,现时的书法品评观和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比较模糊。比如,现在有些人喜欢写丑书,竟相丑化,有意为之,把字写丑了,居然还称之为“大家”,而且还互相吹捧,“蔚然成风 (12-15 20:02) 回复
  19. 待秋: 学习书法,初时需要“入”,及至后来需要“出”。“入”是做“功”,是师古人,是继承。“出”是性成,是“自立门户”,是创新。然而,“入”之者有深有浅,“出”之者有高有下。深浅高下之间,良莠互现,于是就有了 (12-15 20:01) 回复
  20. 待秋: 笔、结字、造势¨¨¨一切之一切,都在“功”的统领之下。而“功”的统领,又必须建筑在“性出”上。所谓“缓以会古,疾以出奇”,就是强调书法用笔需要“心为”。何谓“心为”?心为者,主控也。笔之所致,皆心之所 (12-15 20: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