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怎样欣赏书法 马飞

4 已有 4120 次阅读   2016-09-24 09:47   标签马飞书法 

怎样欣赏书法

马飞

我们在探讨书法欣赏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以传统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为宏观,以共同性的客观美标准为大前提,去寻求相对统一的书法欣赏的共同语言。传统的书法审美主要标准,客观的讲应有理通、力遒、形美和韵胜四大方面。

首先要讲一下理通,理通就是合乎规矩法度。自古以来学书皆应从规矩入手,然后从规矩再走出来,要识法明理。从广义上讲,用笔的笔法,字的结体造型,整篇的章法布局甚至包括墨法都包含着“理”,一幅好的书作,所写的字有根有源,同时还有发展,也就是说既有传统规矩又有变化,而不是自己随意横涂竖抹,点画狼籍,荒诞狂怪,没有传统的作品只能让人看了产生厌恶而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理通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必须师古人,学传统,学规矩法度。二是走出传统存发展,后者必须是在前者的基础而上产生的。清代乾嘉之际,被称为当时四大书家有翁方纲,刘墉、梁同书、王文治。这四人中书艺最高应推刘墉,从表面上看刘墉的字圆圆的、软软的,仿佛纸上堆着一团团棉花,但细看却骨络分明,内涵刚劲,被称为“棉里裹铁”。刘墉是师从赵孟頫和董其昌,可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出赵董的迹象。因而他是善学前贤而不受前贤奴役的人。和他齐名的翁方纲写了一辈子的“化度诗”碑,但始终跳不出欧阳询的圈子。

书法审美的第二个标准是力遒,也就是说写的字要有力度,平时所说的骨力劲健。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说:“善笔力者多筋骨、不善笔力者多墨猪,多力丰筋者胜,无力无筋者病”。平时,我们看一件作品的优劣,力遒是极为重要的标志,用比喻的说法就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如椎画沙,如印印泥和屋漏痕”等等。这种笔力是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摸索和体会,驾驭毛笔这一特殊书写工具的功夫和技能,这种力并不是求其表面张扬外露,而是渗透着作者情意并藏于笔墨中的椎沙印泥之妙 ,使写出的字有一种“骨劲和内美”,也就是“寓刚劲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笔力”一词比较抽象,前人在论述笔力时也多采用比喻之类的评说。如梁武帝评王羲之书法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阁”。王羲之说:“腰肢无力的伤长字似死蛇挂树”,但这类比喻往往给人更为抽象的感觉,让人在实践中无法从师。在古代书法中还出现了“用力说”“技巧说”二种,比如:卫夫人说“尽送一身之力而送之”。包世臣说“点画细如丝必皆须全身力到”,康有为也说“欲用一身之力”。“技巧说”的代表唐代书法家卢肇说:“用笔之力不在力,用力笔死矣!”米芾也说:“写大字,用力提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但不管怎么说,历代书家和书法评论家都十分重视“笔力”,它是衡量书作优劣的首要条件之一。

书法审美的第三大标准是“形美”,也就是结体美,书法要写出仪态活泼生动,而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而不是平庸的把点画搭配在一起。这种优美字型形态的创造,是与作者的心意紧密关联的,是受作者艺术构思驾驭的。前人所谓“字形在纸,笔法在手,笔意在心,笔笔生意”。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就是字要写的活而生动。王羲之在书论譬成章十二中说:“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折一肱”。这里是指笔法的重要性,但也直接影响到结体美。在整个字的造型上,王羲之有更加形象的比喻,在节制章第十中说:“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zhai病)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肢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一个有造诣的书家对每个字的长短、大小、疏密都应做到精思熟虑,意随笔到,笔随势生使之曲尽其美,富有生趣。让人从静止的字形中看出活泼飞舞的动势来。给观众以凝神观赏,余味回甘的艺术享受,使人感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字形即刚健笃实又意态端庄灵秀。
书法欣赏的第四个标准是韵胜。也就是气韵生动。作为艺术品的书作,不但要求有流于外感美观的字型,同时不要求精神内涵富于传神,具有奕奕动人的风采和韵度,才能算上乘之作。当我们去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时,不但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看,还要把全篇当作一个艺术整体去看它的总的格局,总的章法,看它如何首尾相应,上下衔接:看它运笔的徐疾及虚实隐显,整篇布局的参差错落,疏密相间,还有施墨的浓淡枯湿,擅变善化等,这些就是整个书法作品的“气韵风度”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应是气脉相通,生动活泼,神采飞扬,并且蕴含着音乐的韵律,脱然出纸,天机流荡,动律优美,风采飘然,精神横溢,富有生趣,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以上从理通、力遒、形美、韵胜四个方面对书法欣赏的标准进行了浅析。作为书法艺术,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是互相联系和影响的,也正是这几方面有机的结合,才构成了和谐统一以至臻完美的书法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一幅书法作品的最后完成,可以说是辩证统一规律应用在书法艺术上的创造上的成功。

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两个方面。""的方面是有形的。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的方面是无形的,包括神采、气韵、意境等内容。两方面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共同表现出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
  用笔、结构和章法,都是可见的形体。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相辅相成。 


  神采、气韵、意境,都是无形之物,他须要通过有形的用笔,结构与章法加以表现。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古人评论书法,早有"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的说法,但同时又指出"规矩既失,神则无存"。神采美只有通过形质美才能表现出来。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是形与神之间的桥梁,是表达情性的介质.书法家掌握了熟练技巧,运气达于毫端,以气行笔,点画之间气脉相通,气韵和神采才表现出来。意境也是书法艺术的内在美,包含意境、情调、风度、品格等内涵。他与神采、气韵相比,更偏重于作者主观精神的表现,是更高层次的书法审美内容。书法的意境美是可以通过作品的字里行间确确实实的感触到的。

     书法品评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他与书法创作取反方想向的运动。书法创作是集点画以成字。组字而成篇,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书法品评的第一视觉印象常常是书作的神采、气韵、再审视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结字,用笔、有书作的意向,而联想到生活中种种事物,作者的创作环境和思想活动,从而领会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书法品评的过程,是观赏者的"美的再创造"过程。

创作者是这样,欣赏者也是如此,因而,我们要想真正地欣赏书法艺术,就必须使自己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而欣赏活动本身,又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书家内外各方面功夫的精微,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力争做到书法鉴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最后用一句话做结束语“书家贵在熔万象为意,欣赏者贵在从意里悟出万象”这就是书法艺术形象的塑造。

以上是自己对书法欣赏的浅析,若能对初学书者在欣赏书法方面有点帮助的话,笔者便会感到荣幸之至。

 

马飞书法工作室

2016.9.24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