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公安部忽然派人秘密包围了北京饭店。
当天有不少客人在,这个突发事件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难道北京饭店进了什么通缉犯?
不久,公安部的同志从北京饭店带走了一个男子,这个被带走的人,正是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潘汉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弥天大祸这件事情,要从1954年说起。
那时,高岗、饶漱石案发,中央针对这两人的关系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此案涉及到国家安全,高岗身为党员干部,竟然叛国叛党,阴谋夺权,实在令人不齿。
如果还有更多的人如同高、饶二人一样,思想扭曲,祸乱国家,那将是全中国的灾难。
更糟糕的是,在审查期间,高岗自杀了。这样一来,他就无法作证,公安部不知道谁曾经和高岗有勾连,只能一个个查下去。
但总这样大规模的查案也不行,闹得人心惶惶,也难免产生冤假错案。
于是,毛主席提出,为防止矛盾扩大化,全党的干部应当主动交代自己的历史遗留问题,并提交书面材料。
过去的问题已经过去了,但是隐瞒不可取,大家都讲出来,今后坦诚相待,免去了互相怀疑。
大家都认同这个办法,于是很快,大家就把解放前自己的一些问题和犯过的错误,都如实相告。这一坦白,心里安定了,党组织也不会秋后算账。
但是,潘汉年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没有选择对历史问题坦言相告,而是隐瞒了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是,潘汉年在抗战期间,曾经接触过汪精卫。
汪精卫是人人唾弃的汉奸,潘汉年觉得,要是交代了这件事情,可能会让别人怀疑自己和汪精卫是一丘之貉。
说不定,还会让一些人把高岗的事情把自己联系起来。
潘汉年觉得,自己和汪精卫的接触,反正也没几个人知道,干脆不上报了,免去一些麻烦。
结果,做了一辈子情报工作的潘汉年,为自己这个低级错误栽了大跟头。
直到被公安部带走审查,潘安年才后悔不迭。
原来,他过去有个下属,名叫胡均鹤,在西北局工作,过去是高岗的下属。
高岗事发以后,胡均鹤担心自己受到牵连,所以赶紧写了材料,把自己过往经历交代的一清二楚,其中就包括潘汉年和汪精卫联络过这件事情。
这下可捅了娄子,胡均鹤也没想到,谨慎了一辈子的潘汉年,居然会选择隐瞒不报。
所以,公安部拿到胡均鹤的材料,便起了疑心。
胡均鹤讲了很多高岗与汪精卫接触的细节,这件事情多半是真事。按照胡均鹤的说法,接触汪精卫是为了地下工作,可如果潘汉年堂堂正正,他为什么隐瞒不报呢?
严惩不贷公安部不敢擅自决断,干脆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了潘汉年和胡均鹤两人交上来的材料,也对潘汉年的行为不理解。
但毛主席考虑到,潘汉年为党组织兢兢业业,奉献半生,不可能和汪精卫那种人勾结在一起。所以,毛主席让公安部再等等,看看潘汉年自己会不会主动交代。
可等来等去,潘汉年一直没消息,因为胡均鹤以为潘汉年也会坦白这件事,所以交上材料之后,也并没有告诉潘汉年。
而潘汉年以为一切万事大吉,早就把汪精卫的事情抛之脑后。
然而,1955年4月,潘汉年在参加一次会议的时候,有人对他说起,胡均鹤数月前已经向组织交代了问题。
这把潘汉年吓出一身冷汗,他猜到,自己和汪精卫联络的事情,毛主席大概早就知道了,只是还没有处理自己而已。
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再去交代,也来不及了。
潘汉年赶忙找到自己的老朋友陈毅,求他想想办法。
陈毅一听这件事情,也是惊愕万分。
他又急又气,对潘汉年说:“你真是糊涂啊!这么严重的错误,你怎么早不向组织报告?你知不知道私通汪精卫是什么性质的问题?这是原则性的错误,不可原谅!”
当然生气归生气,潘汉年的人品,陈毅是清楚的。所以,陈毅还是决定尽力帮潘汉年争取。
陈毅让潘汉年立刻写了一份材料,详细交代清楚当年的旧事。随后,陈毅又拿着这份材料,连夜去面见毛主席。
陈毅把来龙去脉对毛主席详细讲了一遍,希望毛主席能够看在潘汉年过去的贡献上,对他网开一面。
可是,毛主席现在对潘汉年很失望,他给了潘汉年机会,但潘汉年没有抓住。
毛主席对陈毅说:“潘汉年在明知自己的问题的情况下,还向组织选择了隐瞒。现在问题遮盖不住了,他不主动找组织,反而找上了你,是指望用老朋友的交情换取宽大处理?我们是共产党,不是国民党!”
毛主席这样一说,陈毅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然还是可惜潘汉年,但这件事情如果网开一面,会产生很坏的影响。
不久后,公安部便对潘汉年进行了调查。
那么,潘汉年当年为什么要和汪精卫接触呢?
情报工作这件事情,还是从胡均鹤身上开的头。
1931年,由于顾顺章叛变,所以胡均鹤身份暴露,被国民党逮捕。
胡均鹤在狱中遭受了国民党严刑拷打,但一直不愿意叛党。然而,国民党却抓来了胡均鹤怀孕的妻子威胁。
为了妻儿,胡均鹤妥协了,随后他被任命为国民党中统南京区的副区长兼情报股长。
1939年,汪伪特工总部进驻上海。
不久后,苏沪区副区长苏成德找到胡均鹤,说要请他吃顿饭。
同僚相请,胡均鹤没有怀疑。
可是,跟着苏成德到了饭店之后,胡均鹤才发现,满桌坐的,都是汪伪特务。
原来,苏成德早就投靠了汪伪,这次饭局,就是要把胡均鹤一同拉下水。
身家性命被威胁,胡均鹤再一次低头,投靠了汪伪政府。但是,胡均鹤也没有断了和中统的联系,相当于为两家办事。
后来,76号特务组织的头目李士群决定和共产党取得联系,潘汉年把这一情况上报了中央。
潘汉年
李士群虽然是汉奸,但是也算一个获知消息的渠道,所以,中央允许潘汉年出面和李士群联络。
不久后,潘汉年和李士群在上海见面,当时在场作见证的,就有已经投靠汪伪的胡均鹤。
因为胡均鹤和几方都有联系,所以从此之后,潘汉年和李士群之间就由胡均鹤充当联络人。
潘汉年从李士群和胡均鹤嘴里,套出了不少关于日军的消息,还借着李士群的势力,开辟了一条前往苏北的新交通线。
潘汉年前往苏北时,李士群还让胡均鹤亲自护送。
潘汉年觉得,胡均鹤是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到了苏北之后,他和同志们悄悄说起:“胡均鹤、刘毅虽然都是叛徒,但他们都是被国民党抓去后严刑拷打下自首叛变的,对国民党不会有好感,现在又落水做了汉奸,明知没有丝毫前途,因而想为我们党效点力,争取党的宽大。”
潘汉年
1943年,潘汉年等人得到消息,日寇将要对我军根据地进行一次大扫荡,但是关于扫荡的具体部署,日军瞒的很死。
因此,上级决定,让潘汉年再去上海,面见李士群,争取套出一些有用的消息。
到了上海之后,潘汉年先联系了胡均鹤。
胡均鹤带着潘汉年前去李士群家,但李士群不在,据说是去找汪精卫了。
胡均鹤只能先安排潘汉年住在旅馆里,潘汉年没想到,李士群当天和汪精卫谈的,就是有关他的事情。
第二天一早,李士群急匆匆来到旅馆,说要带潘汉年去见汪精卫。
听到这话,潘汉年心惊肉跳,汪精卫这样的大汉奸,肯定是不能私下见面的,说不准是个陷阱。
但是,如果不见,很可能失去李士群的信任,考虑了一番之后,潘汉年决定冒一次险。
不过,这次见面,已经来不及向党组织汇报了。
来到汪公馆之后,汪精卫开门见山,对潘汉年说:
“我认识你们的毛先生,过去我是主张联共的,以后发生误会了。你们和蒋介石联合是没有什么搞头的。蒋是独裁的,我是要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成立联合政府,吸取各党派参加,也请共产党参加。”
原来,汪精卫还想着要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眼下为了抗日,国共两党是合作的关系,汪精卫打算挑拨国共内斗,自己的汪伪政府趁机上位。
他这个所谓的联合政府,共产党决不能沾边,所以,潘汉年立刻说道:
“共产党是不会来参加你的议会政治的,来的也是假的。上海的共产党是不会代表延安来参加的,但我可以把汪先生的话转告给延安,我认为延安方面是不会退出重庆参议会,来南京参加你们的议会的。”
但是,汪精卫却不放弃,他又劝潘汉年:“现在是个好机会。我们合作起来可以异途同归。希望共产党不要和蒋介石搞在一起。只有同我们合作才能解救中国。”
潘汉年不想再和这个汉奸聊下去了,搪塞几句之后,汪精卫总算同意潘汉年离开。
悔之晚矣但李士群还安排了潘汉年和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科长都甲大佐见面,潘汉年无奈,只好扮做商人前往。
但是,这次见面也不是毫无收获,因为让潘汉年搅进了这滩浑水,胡均鹤心怀歉疚。所以,他配合潘汉年,从日本人嘴里问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1943年,李士群被日本人毒杀,这条情报线便中断了,潘汉年和汪精卫也没有继续联系。
回到中央,潘汉年只说了自己和李士群见面,然而对和汪精卫见面一事却闭口不言。
潘汉年当时认为,自己没有从汪精卫那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何况私下面见汪精卫影响很坏,为了防止节外生枝,潘汉年决定隐瞒此事。
这件事情,知情的也不过潘汉年、汪精卫、李士群、胡均鹤四人,汪精卫和李士群已死,所以潘汉年认为,这件事情不会暴露。
1945年,曾经有小报登了新闻,说潘汉年和汪伪政府有勾结,看到新闻之后,潘汉年很害怕,打算找到主席去坦诚交代。
可是,由于心情紧张,潘汉年见了主席,却迟迟开不了口,说的话颠三倒四,毛主席完全没弄明白潘汉年在讲什么事情。
最后毛主席勉强弄明白,潘汉年是被敌人泼了脏水,于是安慰他不要心慌,党组织不会管敌人那里的风言风语。
毛主席当时认为,大概是一些不紧要的流言,但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私下和汪精卫见面这样的大事。
潘汉年当时没有说出来,后来也没有勇气说,只能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
但是,抗战胜利之后,胡均鹤并没有死,而是因汉奸罪被判处了十年有期徒刑。
1949年,由于国民党溃逃,所以胡均鹤被提前释放出狱。
无处可去的胡均鹤在南方漂流了一阵子,对于自己曾经的变节行为,胡均鹤十分羞愧。
为了弥补,1949年4月,胡均鹤来到丹阳,参加了解放军。
同时,胡均鹤也托人给潘汉年捎了信,希望潘汉年能够给自己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
潘汉年考虑到,抗战期间,胡均鹤虽然当了汉奸,但也曾经帮助我党传递消息,可以将功补过。
于是,潘汉年将此事上报饶漱石等人,组织最后决定接纳胡均鹤,并任命他为上海市公安局情报委员会主任和专员。
胡均鹤上任之后,提供了一千多条关于特务的宝贵线索,抓到的国民党特务高达四百人,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但谁也没想到,胡均鹤的一份材料,又牵扯出了当年的旧事,以至于潘汉年与胡均鹤都遭到调查,潘汉年为自己的不慎,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参考资料:
张云《潘汉年传奇》
吴基民《胡均鹤:潘汉年案唯一见证人,曾引潘见汪精卫》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