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陈云下放到江西,省委书记故意避而不见,多年后陈云如何评价他?

2 已有 142 次阅读   2023-09-06 15:17
陈云下放到江西,省委书记故意避而不见,多年后陈云如何评价他? 

1969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被下放到了江西南昌化工石油机械厂进行指导工作。

当时江西省的省委书记是程世清,按理说陈云作为程世清曾经的老上级如今被下放到江西蹲点,作为曾经下属的程世清理应前往拜访一番。

得知两人的关系后,当时机械厂的厂长还特意向程世清询问道:“程书记,陈副总理现在正在我们厂里指导工作,您要不要去看望一下?”

谁知程世清当即就回绝道:“我现在没空,不想去见他!”

程世清为什么连自己曾经的老首长也不愿意见上一面?陈云同志在知道后又是怎么评价他的?

即将远行,依依不舍

1969年10月,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被下派到了全国各地,其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云被安排到了江西。

接到这个通知后,最为担心的还是陈云的家人。这些年来,陈云因为工作上的操劳已经得了一身的病,如今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去到另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这让他的家人们不免忧心忡忡。

与家人们的担忧苦恼相反,接到命令后陈云没有半句抱怨,而是默默收拾起了行李。陈云向来喜爱读书,这次远行他个人衣物带得不多,藏书倒是带了满满的几箱。

看着家里书柜上的书一点一点减少,陈云的妻子于若木终于还是克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扶着墙边小声哭了出来。虽然陈云对于组织安排自己下放江西的决定没有任何异议,但当听到妻子的小声抽泣后心脏还是忍不住泛起了细细密密的疼痛。

长时间的俯身收拾让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站起身来的那一刻还险些碰到了桌角。见陈云差点受伤,于若木顾不得悲伤,赶忙上前查看他的情况。

在妻子关切的询问中,陈云再一次感觉到了五味杂陈的滋味儿。他紧紧攥住妻子的手,轻声安慰道:“你不要担心,我去了那边也一定能好好照顾自己的。”

他这一安慰,妻子原本就无法忍住的眼泪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顺着脸颊淌下。她的身体颤抖着,挽留的话在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这么多年的夫妻了,于若木深知陈云的脾性,知道他是一个时刻以大局为重的人,便不想在这件事情上做他的拖累,所以拼命忍住悲伤,哪怕万般不舍,终究还是选择了听从组织的安排。

后来,于若木蹲下身来帮助陈云一起收拾那些即将被带走的书籍,一边收拾一边听陈云回忆当年的一些往事。

听着听着,眼泪便又一次不争气地流了下来。向来处事玲珑的陈云面对妻子突然失控的情绪时也有些不知所措,他拍了拍妻子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看着收拾过后空了大半的书房,陈云夫妇心中也都很不是滋味儿。幸而在离别的情绪的催化中,一抹夕阳从窗户中照射进来,给了即将分别的两人无声的安慰。

目视着即将没入地平线的夕阳,他们相依在一起,共同感受着这一刻的岁月静好。前路漫漫,路途未知,许多数不清的挑战静静等待着陈云的到来。

故意避之不见

舟车劳顿来到江西之后,陈云被当时革委会主任程世清安排到了江西省委滨江招待所。

要知道,这个招待所是曾经接待过毛主席的地方。本来所有人都以为将陈云安排到这里是对他身份的尊重,但其实背后还另有真相。

原来,早在陈云被安排到江西之后,周总理就亲自给程世清打电话要求给陈云提供的房间一定要有足够充足的暖气,而且允许他继续到工厂蹲点调查。

通过周总理的命令,程世清听出了他对陈云的重视。总理亲自下达的嘱托自然需要重视,但程世清还是高傲自大打心眼里看不上陈云。

在程世清的一举一动中,识人无数的陈云看出了他极力掩饰的傲气。作为一个被下放的老同志,陈云并没有多说什么,但还是觉得这个人不可深交。

后来,程世清在没有与陈云提前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来到了他的房间,那熟稔的样子仿佛这里是他自己的家。

虽然他的态度让陈云心存芥蒂,但已经来到门口的客人又哪有赶走的道理?出于各种考虑,陈云还是客气地把他请进了房间。

坐下来后,两人便开始谈论起了一些工作方面的事。作为一个面对工作向来喜欢谦虚低调的人,陈云听到程世清的高谈阔论时还是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而另一边,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程世清丝毫没有觉察到陈云的不适,依旧豪声谈论着自己的美好蓝图:“我跟你说,现在我们江西省的势头强着呢,依我看,一年生产几万辆汽车根本不是问题!”

听到这话,压抑许久的陈云还是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几万辆汽车?现在江西有这样的生产条件吗?”

对于他的问题,程世清大手一挥,三言两语便把这样的大事轻描淡写带过,那云淡风轻的样子让陈云再一次对他的工作能力产生了质疑。

都说话不投机半句多,没聊一会儿,程世清便离开了。看着程世清越来越远的背影,陈云无奈地叹了口气,下定决心不能与这样的人深交。

后来陈云来到化工厂蹲点,虽然那时陈云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但还是被几名工人认了出来。而这几个人并没有对外声张,陈云也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继续在工厂里蹲点调查。

和工人朋友们相处的这段日子,陈云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充实感。曾经的他总是忙于办公桌前批改公务,鲜少有机会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地交流。这次的蹲点弥补了他之前的遗憾,让他和许多工人朋友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原本以为陈云会受不了这里的艰苦环境,可没想到他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和工厂里的工人们迅速打成一片!这样的亲和力让程世清不免有些羡慕,同时也自欺欺人地自我安慰:“反正他都是被下放的老人了,肯定掀不起什么水花的!”

在这样洗脑般的自我安慰中,程世清对陈云的态度更加恶劣,后来甚至还做出了可以避之不见的无礼举动。

一次,程世清在视察工作的过程中碰巧来到了陈云当时所在的车间。

同样陪同视察的厂长知道两人曾经是上下属的关系,还特意询问一会儿要不要见一见陈云。

当所有人都以为程世清会欣然同意时,他却吐出了冷冰冰的几个大字:“我现在没空,不想见他。”

见他态度如此冷漠,原本已经准备好说辞的厂长瞬间怔愣在原地,缓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抹了抹额头的汗,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时,程世清又瞥了他一眼冷冷地说道:“怎么?需要再把我的话跟你重复一遍吗?”

相比较于陈云的和蔼可亲,程世清在工厂中被工人们对待的态度显然要冷淡许多。虽然知道对方身居要职,但工人们还是下意识对那些和自己交好的领导亲近。而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况,程世清并没有主动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反而把一切罪责都推脱给了陈云。

后来,当陈云得知这些事情之后也只是一笑了之没有计较,真正诠释了什么才叫大将风范。

程世清作为一个心高气傲的人,确实为组织做出过一定贡献,可他在漫长的道路上却没能做到始终如一,在船舶行进到一半时隐隐有了偏航之势。

高谈阔论,思想滑坡

1967年1月,江西省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为了尽快平息,组织派了正在济南的程世清来解决这个问题。

哪怕是临危受命,但程世清还是凭借自己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收拾了残局。这件事渐渐平息后,程世清得到了组织的认可,甚至还受到了毛主席的嘉奖。

这时候的他,风光无限,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就当所有人都看好程世清这个潜力股时,他的做法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那段时间,程世清成为了林彪的“忠实粉丝”。在“偶像”的带动下,程世清一改之前的优良作风,开始喜欢高谈阔论,对自己的功绩夸大其词。

作为一名身居要职的高官,要知道这样的做派可是大忌。

嚣张跋扈的性格不仅让程世清对陈云刻意避之不见,也对后来的邓公同样不放在眼里。

当邓公一家被下放到江西之后,程世清拿出当时对待陈云的态度对待邓公,拿准了他们这些人都是不过是一些“失势的老人”罢了。

目中无人,高谈阔论,思想滑坡……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加持下,程世清渐渐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变得盲目而自大。

相较于陈云之前在工厂蹲点时的平易近人,程世清明显要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冷淡许多。那时候的他一心只有功绩,全然已经忽略了实际。

当一位从政之人彻底脱离人民群众后,也就基本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时的程世清还在做着“每年生产上万台车辆,百亿斤粮食交给国家”的美梦,全然不曾顾忌自己这些美好的幻想已经彻底脱离了实际。

再次提起当年往事

当年,程世清以为陈云等人会一直被下放,便对他们颇有不敬,可谁承想短短几年的时间中央的规定又有了新的变化。

1971年,国家下令,允许这些当初被下放的老同志们陆续回到北京。这个规定一出,程世清彻底傻了眼。想到之前对陈云的不敬,他的心中泛起一阵一阵的后怕。

与程世清的战战兢兢相反,陈云没有任何记仇的意思,他返回北京之后马上又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对程世清的刻薄对待挂口不提。

虽然陈云大度宽容不屑计较这些事,但程世清也因为之前的思想滑坡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最终的句号。

1971年8月,在毛主席南巡过程中,亲自找到程世清约谈,警告了他之前所做的政策决定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毛主席颇为严肃的话语中,程世清知道了自己之前犯下错误的严重性,认识到这个时候只有和自己的曾经彻底划清界限,才能够保全自身。

后来哪怕曾经高调大胆的程世清有所收敛,但还是在9.13事件后被隔离审问,并于1978年3月被逮捕进了监狱。

哪怕只有三年的服役,但还是让程世清感觉生不如死。从之前威风神气的省委书记到如今深陷牢狱之灾的服刑人员,这样巨大的落差让程世清一时无法接受。

后来,服刑结束程世清如愿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却再也无缘政治。

而在后来,陈云被人问及对程世清的评价时,客观地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这个人啊,有一定的天赋,头脑也很聪慧,但在做事过程中无法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素来喜欢浮夸吹嘘,着实是有些骄傲自大。”

若是一个不知情的人听到陈云的这番评价后定然会以为他和程世清之间定然是有一些过节,所有才会这样说;实则不然,细细考究,陈云这番话虽然不够中听,但句句属实,这的确就是程世清的真实写照。

陈云作为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后辈永远铭记,他的精神需要我们永续传承。

转载   王翔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