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洪学智正式出任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此时朝鲜战争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志愿军的后勤线频繁受到美军袭击。
因此,洪学智刚刚上任就立即带领大家重新建设前线大军的补给线,每天洪学智都没有什么时间休息。
有一天,洪学智和往常一样正在忙工作,忽然他收到来自后方的一封信。
看到这封信后,洪学智顿时有了精神,工作积累的疲劳一扫而空。这封信正是他的妻子张文所写,就在信上,张文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他们失散10多年的女儿洪醒华终于找到了。
1936年5月30日,刚刚翻越雪山的四方面军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正是在这次运动会上,洪学智与张文第一次相遇。
那时,洪学智已经是四方面军的军政治部主任,由于战争等因素,洪学智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眼看着洪学智这么长时间还是孤身一人,身边的战友们就有些着急了。
借着这次机会,军长王宏坤等人开始帮洪学智找对象。在他们的协助下,洪学智与张文两人走到了一起。
然而,新婚之后洪学智就受到了一些事情的牵连,不得不暂时离开一线岗位,张文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了丈夫。此后,他们继续跟着部队走下去,只是夫妻两人聚少离多。
好不容易等到部队在延安落脚,两人才终于过上了一段安稳日子。1939年,张文生下了长女洪醒华,可女儿刚出生没多久,上级就有了新的指示。
为了支援前线抗日,抗大的学员们要开始分批向敌后转移,夫妻两人只能带着女儿一起行军。当时,洪学智带领抗大学员们赶赴太行山前线,接下来他们要打不少硬仗。
一路上行军十分困难,张文的身体也有些不好,洪学智只能一面指挥行军,一面照顾母女二人。没过多久,他们就抵达了山西阳曲县,这里是进出太原的北大门,大家准备从这里进入晋察冀根据地。
然而日军已经占领了阳曲,之前从这里行军的一批学员们就遭到了日军的伏击,不少人都牺牲了。因此,洪学智一行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通过阳曲,当地接应的同志根据对周围的了解,为他们制定了一条合适的路线。
可是,就在大家行进的过程中,有敌人的炮楼一直监视着周围的情况,一旦有什么动静,大家的行踪就会暴露。
无奈之下,洪学智只能下了命令,要求部队舍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轻装前进,带着孩子的女同志一律将孩子放在当地老乡家里。
前不久,他们抵达太原北部的时候,马上的张文不小心摔了下来,怀里的孩子一直哭个不停。这次,洪学智为了不惊动敌人,只能下令把部队里面的孩子都放在老乡家里。
张文得知此事后,虽然十分不舍,但也没有办法。由于他们马上就要动身,并没有时间准备,他们来不及物色收养孩子的人。
洪学智抱过孩子,和张文跑进路边一所小草房,向里面的一对夫妻匆忙表示,我们是八路军,不能照顾孩子了。
“如果我们在战争中牺牲了,那你们就把孩子当成亲生女儿吧!”说完,洪学智拉着张文就跑回了部队。洪学智和张文二人与对方彼此都没顾得上询问姓名,更不知道那家人的具体身份。
就这样,夫妇两人把孩子留在了这里,随后跟着部队一起前往根据地。由于此事做得过于匆忙,张文甚至都不知道那个地方叫什么,只是打听了大概,知道那叫东西房山。
与女儿分别的时候,孩子才刚刚出生没有多久,张文也只记得女儿手臂上有一块胎记,身上包裹着红布。他们本想着等情况稍微好一点,就回来寻找孩子,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洪学智带人来到根据地后,立即投入到了抗战中,他们相继参加了百团大战等重要的战事,洪学智每天都十分忙碌,根本没有机会去寻找女儿
后来,洪学智又奉命前往了苏北继续抗日,一家人就这样来到了南方,自然离女儿越来越远。经过多年的苦战,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然而抗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被调往东北,后来担任了辽西军区副司令员。随后,洪学智先后率军在四平等地苦战,为了解放全中国而努力。
这些年他们一家四处奔波,几乎跑遍了中国大江南北,夫妻两人都有重要的工作需要处理,由于战事紧急,洪学智后来与家人相聚的时间也不多。
因此,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寻找女儿,直到新中国成立,洪学智一家在北京定居,他们才终于有时间去打听孩子的下落。
张文这么多年以来,始终没有忘记女儿当年的那些特征,她在脑海里不断重复着那些线索,期待着有一天能回到那里找到孩子。
洪学智也十分想念女儿,可建国后他的工作依旧很忙,不久之后朝鲜战争爆发,洪学智又奉命前往朝鲜作战。他仍然抽不出时间去寻找孩子,好在张文留在了后方,她决定尽快找到孩子,让一家人团聚。
然而,一晃已经过去了12年,尽管张文仍然记着“东西房山”等一些特征,但毕竟过去了那么多年,想要根据之前的记忆找到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她坐着火车,好不容易来到阳曲县后,张文发现这里跟当年记忆里面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原本,张文对周围环境的记忆就不是那么深刻,仅凭“东西房山”这些记忆碎片,很难在这里找到孩子。好在得知张文来这里寻找女儿,阳曲当地的政府部门积极配合,他们派出专人协助张文寻找孩子。
在他们的帮助下,张文根据女儿的年龄,进入山区的小学寻找年龄相仿的孩子。她知道认出女儿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查手臂的胎记,女儿身上的那块胎记有些特别,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忘不了,肯定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学校里面有许多孩子,张文也不好挨个检查胎记,她就想了一个办法,以检查是否打预防针的名义,查看孩子们的手臂。通过这种方式,张文找了许多学校,可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女儿。
值得一提的是,县里专门派了一个熟悉周围环境的小伙子,陪着张文找孩子。有一天,他们刚找完一个小学,没有发现孩子的踪迹,眼看已经到了中午,小伙子想到自己家就在附近,于是就请张文跟着他一起回家里吃饭。
张文也找了许久,感觉有些累了,就跟着小伙子一起去了他家里。小伙子的母亲见到张文十分热情,就立即给她准备饭菜,张文也在一旁帮着她一起做饭,俩人就有一句没一句闲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女人得知了张文的身份和来意,立即惊讶地对张文表示:“你就是把孩子留给我了呀!”
张文一听,命运居然这么奇妙,县里派来帮她找孩子的小伙子,就是当年她寄养孩子那个老乡家里的孩子,而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自己一直在找的人。得知此事后,张文十分激动,她立即询问孩子的下落,女人将当年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张文。
当年张文匆忙将孩子交给了他们,他们都不知道孩子父母的身份,好在这一家人都非常支持八路军,女人的丈夫还是八路军的交通员。
一家人就把孩子当亲生的养着,可孩子的年龄尚小,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吃。这家人的条件十分差,平日里想吃饱饭都困难,更何况要养孩子。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帮孩子寻找新的养父母,找来找去,恰好就找到了一个名叫白银翠的妇女。
当时,她刚刚生育过还有乳汁,孩子交给她十分合适。白银翠也是八路军在当地的交通员,得知这孩子是八路军留下来的,心里也十分高兴,就收养了这个孩子。
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张文十分高兴,很快她就动身前往白银翠所在的思西村,县委得知了这件事后,特意给村长写信说明了情况,让他们协助张文寻找孩子。
在众人的帮助下,张文终于找到了白银翠家里,得知眼前的人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白银翠与丈夫立即把孩子叫了出来。
白银翠的丈夫王英是个木匠,夫妻俩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孩子也比较多。可两人知道这孩子是八路军的后人,一直都将孩子视为珍宝,他们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叫红红。
当地许多人都知道红红的身世,好在这一带群众基础一直都很好,大家都十分喜欢红红。许多人得知红红家里的情况,就时不时送一些东西帮着照料。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红红一天天长大了。
后来,孩子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夫妻俩人不愿意耽误孩子的学业,可家里的条件实在困难。无奈之下,他们将自己的小儿子送给了别人,省吃俭用才将红红送到了学校里。
这么多年来,夫妻俩人早就将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他们不知道孩子的父母会不会找过来,俩人心里早就有所觉悟。尽管自己舍不得孩子,但若是孩子的父母找过来,他们还是会帮着孩子与父母团聚。
因此,当张文来到家里,夫妻俩人也十分高兴,红红终于能与自己的亲生父母相聚。其实孩子这些年,早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当她出现在张文面前的时候,张文显得十分激动。
可孩子却显得十分害怕,毕竟眼前这个阿姨,自己好像从未见过,一时间实在难以接受。孩子躲在白银翠的身后,任凭张文怎么说,都不愿意出来。还好白银翠帮着张文,跟孩子解释了许久,经过她大半天的教导,孩子才终于肯接受这个现实。
就这样,张文找到了孩子,将她带回了北京,她也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身在前线的丈夫。能够找到孩子,对夫妻俩人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洪学智自然无比高兴,可他也十分感激帮自己照顾孩子的白大姐。
洪学智立即抽出时间,给白大姐一家以及地方的同志写了两封长信,表达对她们的感谢。随后,洪学智又托人将一些钱寄给了白大姐一家。
此后,张文也一直与白大姐一家保持着联系,夫妻俩人经常告诉孩子不要忘记养父母的恩情。后来,洪醒华渐渐长大,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吉林医科大学,毕业后前往甘肃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1984年,洪醒华成为402医院院长,后来她还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一个国家“九五”重点计划项目。
洪醒华的事业发展得十分顺利,她本人始终没有忘记养父母的恩情,洪醒华经常将养父母接到北京居住。她也多次回到自己成长的那个小村子,还动不动就将自己省吃俭用凑出来的钱寄给家里。
后来,洪醒华有了自己的家庭,她经常对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们有两个姥姥,两个外公,这是革命给予你们的。你们要永远热爱他们,尊敬他们。”
在那个时期,洪学智一家的事情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数革命者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好在有无数的革命群众一直默默支持着他们,正是有群众的帮助,革命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来源 夏目历史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