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爷爷版”李子柒在外网有多火?

2 已有 1548 次阅读   2020-07-23 17:27
“爷爷版”李子柒在外网有多火? 

明朝

可能是出产“奇葩皇帝”最多的朝代

住在豹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

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

在位23年

就召见过一次大臣的

成化皇帝朱见深

但明朝被黑次数最多的皇帝

不是他们两位

而是朱由校

朱由校在任期间劣迹斑斑

重用东林党

“中国最有名、最坏的太监”魏忠贤

也是他一手提拔的

不同于两位先祖的“荒淫无度”“贪图享乐”

朱由校把时间都用在了一件事上”:

他在当木匠

后宫佳丽三千人

你在这玩“123,木头人???”

朱由校经常雕一些妃子的小木人

袖珍版的亭台楼阁

太监们把这些东西拿去宫外卖

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不仅如此

朱由校还亲自上阵

主持了紫禁城的翻修工作

据说这把木雕壶

就是出自朱由校之手

他不是一个好皇帝

但绝对是个好匠人

虽然看起来技艺确实很高超

但我还是理解不了

木头,有什么好玩的

直到,我看了阿木爷爷的视频

相信你或多或少都看过这种文案

什么“开局一只鲲,进化全靠吞”

“开局一条狗,装备全靠捡”

甚至我们这些写公众号的“脑残小编”

也被成为

开头一张图,故事全靠编

那么,开局一块木头

其他全靠手呢

阿木爷爷是一位63岁的中国老人

但最先熟悉他的

是油管上的外国网友

在阿木爷爷上传的一期视频里

他要在家门口造一座桥

一座不需要钉子、胶水等东西固定

光用木头建造的桥

这种工艺结构大家都很熟悉

叫做“榫卯

故宫、北京香山饭店、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

都用到了这一工艺

但网红视频里的“榫卯作品”

不是用了钉子和胶水

就是豆腐渣工程

即使是真正的榫卯

也只能做成小的工艺品

一座完全由传统榫卯做的结实木桥

实在太少见了

怕不只是骗骗外国人吧

出于好奇

我接着看了下去

阿木爷爷先是像家乡的老木匠一样

熟练地在木头上做了标记

然后用简单的工具在木头上凿出卯口和榫头

凹陷的卯口和突出的榫头相契合

两块木头就可以牢牢连接在一起

变成整体

这看起来很平常

但实际上却是个精细活

卯口开得太大

或者榫头切得太小

哪怕只差一点点

木头都会七零八落

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正是榫卯的难处

这些

都需要匠人熟练的手法和经验带来的直觉

多一斧头

这木件就算是废了

连李子柒在视频里搭秋千

会都先做出榫卯的样子

然后用钉子加固

(这才是正常操作)

然而阿木爷爷熟练而流畅的动作

却让我惊掉了下巴

没有借用尺子或者其他模具

简单的凿一凿

卯口和榫头就严丝合缝

就像是天生契合

紧密而顺滑地组装在一起

分毫不差!

什么钉子、胶水

在这里都显得多余

不一会儿

阿木爷爷就把自己做的榫卯结构

架在小溪流上

桥拱做好后

阿木爷爷开始做桥面

他用桥拱支撑两根长木

把它们搭在两岸做承重

然后再在两根承重的木头上铺上木板

供人行走

但问题就是

没有这么长的木头

能完整地搭在桥的两岸

那该怎么办呢?

爷爷的办法还是榫卯

用榫卯

把两根粗木严丝合缝地契在一起

变成一根长木头

但这越发需要精细的技术

毕竟桥面的主要支撑

万一木头从中间断开

这桥就算是翻车了

我在看视频的时候都捏了把汗

但爷爷却特别气定神闲

好像在做一件

做了好多遍的事

紧接着就是桥面上的木板了

其实,阿木爷爷都做到这个份上了

接下来直接把木板用钉子钉上

我也能接受

但他还是仔仔细细

一个一个木板凿好

然后用榫卯的方式

固定在桥梁上

甚至连桥两边的栏杆

都没用一颗钉子

全程传统技艺

说是“榫卯打造木拱桥

就一点都不掺假

这年头了

居然一点也不标题党

当整座榫卯木桥搭好之后

阿木爷爷和小孙子走在桥上看流水

乡村的树木、花草、鸟鸣

让我这个一线城市的社畜

忽然有点想念在老家的日子了

阿木爷爷名叫王德文

2017年的时候他就开始做视频了

他总是从绿树掩映的木屋里走出来

带着草帽与观众挥手

然后把我们带进他那个

木质的世界

阿木爷爷视频中

不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

就连钻孔也用的是爷爷自己做的手拉钻

所有的工序

都用传统手艺完成

其中蕴含的传统中国味道令人沉迷

7000年前

中国人就开始用榫卯搭建房屋

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

这种技艺被掩埋在时间细沙之下

逐渐模糊暗淡

阿木爷爷让这门手艺的细节

在视频中一一呈现

许多外国网友瞬间被这种中国技艺震惊:

别给他现代器械

我怕他统治世界!”

除了木拱桥

爷爷还做了其他不少作品

有机关精巧的鲁班凳

充满着现代感的滑板

很难想象这是用竹条拼凑出来的

还有真正的工艺品

42个榫卯棱

4个榫卯柱

27道锁

1个榫卯基

组成环环相扣的中国馆

为逗小孙子开心

爷爷还把古老的鲁班锁

做成了可爱的苹果

让日本网友都大叫“卡哇伊”

爷爷大多数的视频开局

都是一块整木头

然后经过爷爷巧手

传统技艺打磨

然后就会摇身一变

别说是从没见识过中国木工的外国人

就算是中国人

也会为爷爷的工艺说惊叹

用中文说出

全世界最高级的木工

在中国

然而就在我为这些作品

感叹不已的时候

阿木爷爷又开始了新的“神操作”

视频一开始

一群小孩子在玩小猪佩奇

小孙子被排斥在外

爷爷过来说:

“我有办法”

看到这里

我以为爷爷要做个木制小猪佩奇

用榫卯组装的小猪佩奇也是很惊艳了

开始也的确是这样的

一块木头开局

用木工把他们变成细致的组件

(别看我现在说得简单

第一次看爷爷做组件的时候

都惊呆了

一把简单的小锯子做出来的组件

这也太精巧了吧)

下一步是用手拉钻打孔

之后是用榫卯组装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

那种匠心独运的味道已经

弥漫在视频的每个角落

我以为这个视频就要结束的时候

阿木爷爷给小猪佩奇

按了两个小脚脚

然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自始至终都没搞清楚怎么回事

小猪居然就在斜板上走起来

没有电力

没有发条

没有齿轮

小猪佩奇就这么走起来了!

我当时就惊呆了

中国传统木工这么牛掰的嘛

小说里都不能这么写呀

没有任何动力

就仅仅用木制品本来的平衡

就能让它动起来?!!

这得多精准的手艺

又得如何的奇思妙想

才能做得出来

视频的最后阿木爷爷让我们也试试

然而我的内心和

评论区的一位外国友人是一样的

不可能的

一辈子都可能的

我的手和脑子

都被震惊傻了

所以它们真的不行

现在阿木爷爷在西瓜视频上有250万粉丝

在油管上有近两亿的播放量

许多网友都惊叹地称之为“当代鲁班

甚至看他视频的美国人

比中国人都要多

然而60多岁的阿木爷爷

却不太懂什么是网红

即使儿子把他做活的视频放在网上

即使他如此被夸赞

他依然觉得自己只是个农村木匠

做木工而已

他只是一辈子

做好木工这一件事

阿木爷爷幼年时生活艰辛

父亲在场触电事故中去世

母亲柔弱多病

9岁的阿木爷爷辍学

在生产队没日没夜的干活

但全家五口依然吃不饱饭

也就是那个时候

阿木爷爷却被木匠手艺吸引

当看见木匠师傅修锅盖的时候

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

但木匠学徒需要三年跟着师父学艺

不能赚钱

家里的条件不能允许

阿木爷爷只能在农闲的时候

小心翼翼地问木匠师傅:

“我给你拉锯行吗?”

木匠师傅不忍拒绝

结果这一拉锯就是好几年

阿木爷爷从一开始

放墨线的手微微颤抖

到之后

刨好的木头像玻璃一样光滑

滴上一滴水就能和另一块木头沾合在一起

再到

在木匠学徒里首屈一指

集市上的木质家居

最数阿木爷爷做的

卖得最好

现在视频里分毫不差的榫卯

都是那时仅凭着热爱练出来的功夫

也正因如此

阿木爷爷终于吃上了木匠这碗饭

为养家糊口,也为这门手艺

夏暑冬寒

一干就是50年

后来因为西式家具的兴起

阿木爷爷的家居渐渐不再那么受欢迎

他也被迫退休

过上了含饴弄孙的悠闲日子

只是在闲暇的时候做一两件小玩意

聊以慰藉

阿木爷爷的儿子阿成

是个自媒体制作人

和我们这些社畜一样

常年为内容和流量所苦恼

无意之间

他看到了父亲做木工的过程

突发灵感打算拍个视频放在网上

这也就是鲁班凳制作视频的缘起

让阿成和爷爷都没想到的事

这个视频一夜之间的播放量就超过了100万

@阿木爷爷也就一炮而红

爷爷虽然不理解

为啥那么多人喜欢看他做活

但有人看

他的确做得更起劲些

他喜欢自己的木工能派的上用场

正是爷爷这种

纯粹而质朴的匠人心性

所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愈发令人着迷

或许现如今

很少有人为了个玩具

耗费一天时间做复杂的木工

电池、塑料才是更便捷现代人做法

然而当阿木爷爷

认真地拿起锯子

用精巧的手艺把时光拉长

这种慢节奏的制作里

充斥着中国古老文明特有的魅力

虽然阿木爷爷只是山东聊城的

一个普通匠人

然而每当我看视频的时候

还是能感受一股独特的工匠气质

怪不得有人在评论里说

爷爷是 gentleman

有网友评论说

这样的匠人

给我心目中的‘中国制造’

一个全新的含义

只不过

现在正确读出“榫卯”两个字的中国人

都已经不多了

更别说真正明白这些传统手艺的人

更是寥寥无几

在阿木爷爷的视频底下

有个网友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

这明明就是中国人在干中国事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惊讶

或许他只是想表达自己的惊叹

但我心里却五味杂陈

阿木爷爷明明在做每个中国匠人

都做的中国工艺

为什么我们这么惊讶

去年年底

网上讨论最多的“网红”

是李子柒

人们说,李子柒完成了孔子学院和官媒

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

文化输出

而今,这位“爷爷版的李子柒”

又把中国工匠的智慧

传播到世界

一直以来

我们总是在德国、在日本身上

寻找所谓的“工匠精神”

但当那些传言都一一破灭时

回过头

其实工匠精神就在我们的身边

有人说

阿木爷爷和李子柒

会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乡村生活

不该成为如今中国的标志

但所谓的“文化输出”

不是输出高楼大厦、高铁基建

我们需要输出的

就是这些“看似落后”的东西

这些传承

才是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

而这些“中国制造”

正在被我们渐渐遗忘

所以

我希望各种平台

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子柒”

千千万万个“阿木爷爷”

他们会让这千年来的民族智慧

不会只活在博物馆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