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收藏·市场]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中,出土了120根象牙?这里究竟是谁的墓葬呢

2 已有 156 次阅读   2023-09-16 23:36
 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中,出土了120根象牙?这里究竟是谁的墓葬呢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难》

这句诗是李白《蜀道难》中的句子,这里面所提到的蚕丛及鱼凫,便是古蜀国的两位国君。传说中,古蜀国的蚕丛、柏砱、鱼凫三代国君,都有几百岁。

他们不仅神话不死不灭,而且还教会了当地百姓们养蚕、捕鱼,至今四川百姓口中,都流传着古蜀国的神话故事。

其中蚕丛教大家养蚕,鱼凫教大家捕鱼,武王伐纣时期的古蜀国国君杜宇,则教会了大家务农。他们都是古蜀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

在1929年以前,我们永远都会觉得,李白是个吹牛皮的家伙,四川百姓口中的古蜀国,也只是神话而已。

可是在1929年以后,我们不得不重视《蜀道难》这首诗里的故事了,因为三星堆的发现,彻底颠覆了我们对古蜀国文化的理解。原来,一切皆有可能。

一、简单介绍一下,三星堆文化的发掘过程。

古蜀国一直以来,都只是存在于神话故事当中。谁也没真的当回事,只是当地人一代代会把这些故事流传下来。

可是在1929年,广汉县的一个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发现了一坑玉器,从此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

1931年,英国传教士董笃宜联系了一堆文物专家组成了考古队,在1934年,对广汉县进行了文物挖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神秘的文物,但是这次发掘后,考古工作便长期停滞了。

上世纪50年代,再次重启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其中1963年,带队挖掘三星堆遗址的专家冯汉骥立刻意识到,这里的文物遗址如此密集,极有可能是古蜀国的一个重要城镇。

1980年左右,新的考古发现给出了一个比较鲜明的论调:三星堆文化,是有别于其他地区任何一种文化的特有文化。也就是说,古蜀国的文化,有别于中原文化。

2021年3月20日,考古队再次发现了三星堆遗址中的6个祭祀坑。在其中出土了500多件重要文物。有3个坑发现了大量象牙,其中1根象牙重达100多斤,保存完整。

二、三星堆遗址里发现了哪些可以证明神话的东西?

三星堆文化如果只是一般普通文化遗址,那也没什么。但是这遗址里出土的一些物件,不光年代久远,大概在5000年前到3000年前之间,而且和很多上古神话不谋而合。

文物1:青铜神树。看这棵神树的外观,我们似乎就觉得很特别了。一般的树哪里会长成这样呢?而且几千年前的人为啥要用青铜做成树的模样呢?而且如此惟妙惟肖。

读过《山海经》的朋友,一定还记得有这么一棵树,它是这么记载的:

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海外东经》

传说中,扶桑树是太阳女神羲和为她儿子金乌驾车升起的地方,是连通神、人、冥三界的重要通道。

可问题是后羿跑来踩着这棵树射太阳,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了一个。因此就出现了扶桑树的这种情况。

以前这些故事,大家听听就好了,因为谁也不会相信。但是几千年前的这棵扶桑树,居然就这么出土了,是不是验证了什么呢?

文物2:踩在树上的神鸟。这件文物也是相当让人震撼,在《山海经》里还有这么一段金乌的神话故事:

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大荒东经》

这个神话故事里,所讲述的就是一只叫金乌的神鸟,站在扶桑树上,它们背着太阳,从东边飞到西边,所以才有了日出日落。

金乌负日,从现代科学角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可问题是,在三星堆里,出土了这么一个神鸟踩在树上的铜像,是否与这个神话故事相互呼应呢?

文物3:神秘的大青铜面具。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些神秘的青铜面具是啥感受,反正我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这玩意儿不是正常地球人的模样。

这副青铜面具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双眼突出,双耳也向外飞起,被大家戏称为千里眼和顺风耳。在《华阳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华阳国志》

这里所讲的古蜀国君主蚕丛“目纵”,也就是眼珠子严重突出的意思。这副青铜面具的形象,岂不是跟这里的记载不谋而合?

总结:由此可见,三星堆应该是祭奠古蜀国王的祭祀坑。

古代的蜀民,对传说中的古蜀王蚕丛、鱼凫等有着天生的崇拜,每当风调雨顺的时候,都会想着祭拜一下他们的保护神。

因此我认为三星堆,大概率就是古代蜀民们,根据一些传说故事,打造出了这些神秘的祭祀物品,来祭奠古蜀国的这些君主,以此保佑他们来年依旧风调雨顺。

如果排除这种可能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应该要承认《山海经》包括很多神话故事的真实性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对历史的研究,可能就要被完全颠覆了。

或许真的有外星文明曾经到访过地球,在这里留下了他们文明的神秘痕迹。而这些外星文明的痕迹,便是我们地球人所提到的各种神话故事。

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山海经》

来源   

李宇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