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其创作灵感和图案构思都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好的历史典故密不可分,是中国祥瑞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宫廷造物艺术性和文化性。
2023年,京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毕红老师的“云裳华衣——京绣传统与创新作品展”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特别项目,在北京雅昌艺术中心成功举办回顾展,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云裳华衣——京绣传统与创新作品展”包含毕红收藏的7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清代宫廷刺绣服装以及绣片,以及80余件她带领碧泓云想团队原创全手工缝制的京绣服装与文创作品。
毕红,京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毕红老师作为京绣传承人,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前提下,专注创新,坚持传承全手工古法制衣技艺,积极探索学习“天衣无缝”的工艺技巧。在创作设计中,她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争做新时代传承人,在刺绣纹样的原创设计中展现自然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历程,致敬大自然的非凡之美,作品中有盛绽的花朵,亦有缤纷的落英,呈现生命旅程不同阶段不同的美。
搜狐文化本期致敬心艺,专访了北京工美大师、非遗(京绣)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故宫博物院宫廷服饰织绣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毕红老师,她结合自己20多年收藏、研究、整理文献资料的心得体会,生动讲解京绣的文化渊源与制作过程,并谈到:“我是一直都是把非遗京绣以服装为载体来进行这样的一个表达,中国人穿中国衣,让世界瞩目中国美”,深刻展现了毕红老师作为新时代手工匠人的执着追求与文化自信。
与京绣如何结缘
“我和京绣的缘分,就是前世和今生之间的一个深切的,也是非常真实的一个互动。”
”20多年前,那个时候我20岁出头,刚刚毕业。我在一个古董店,突然看到了古董店的墙上挂了一件绿色的,全是刺绣的衣服,特别美。当时我就觉得很震撼,整个人就愣在那里。我看着那件衣服的时候都哭得都说不出来话了,我觉得有一个声音跟我说,这件衣服是我的,要让我带走它。“
就是那一眼,决定了非遗传承人毕红这一生。最开始的那种雄心壮志和此后整个人生的规划,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甚至可以说,命运彻底改写了一遍。
以匠心续传承,绣出锦绣人生
京绣的前身是宫廷刺绣,它主要的服务对象也是以帝后为主的服装,先是服装,然后才是其他的靠垫、屏风、桌子上铺的布,所以它的要求和标准相对来讲也比较高一点。虽然我们不敢说能够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但是很多京绣的传人,大家也都在努力往更高的方向和更精致的内容上去发展。我们也是立志,能够身体力行传承非遗京绣,表达出水平和档次。
一个执着于手艺的人,我们更看重的是手工艺,以及对于手工艺的这种执着和挑剔;另外一个就是心心念念,想把它真的做出来,做出来之后怎么能保存下去?如何继往开来?让更多的人看到、喜欢,然后更多的人来加入。
在带徒弟这个事情上,也有老师很多次问我,你那边多少徒弟了?其实我的徒弟人数并不多,但是我希望我带出来的人,每个都是一把好手,不仅能够画、能绣、能做,我也希望他是一个很好的人。
我希望自己的徒弟也像我一样,永远眼中有光,心中有血,把它付诸在行动上,而不是停留在一个口号上。能不能把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执着、炽爱真正地让我的徒弟们感受到,身体力行特别重要。
当他们想把自己最美的时光,最美的韶华,也付诸在京绣上,那我是不是也应该像我成长的时候遇到的那些我的恩师,我的贵人们一样,毫无保留,和盘托出。把京绣好好传承下去,真心真意地去教给他们。
京绣技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
我们把京绣传承下去的,除了手艺,除了踏踏实实的这些技术、匠心,唯一的就是爱了,没有爱,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热字怎么写?上面是执着的“执”。你一定要执着。下面是四点水,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细水才能长流”,还要像不断的流水一样,你要持久。
因为当下的时代就是快节奏,所有的一切都要简、快。但是真正要把京绣做出来,然后完全在服装上呈现,它真的是慢工出细活儿,就是磨工夫的事儿,磨时间,磨人。真正的非遗手艺里面没有“快”字,“快”这个字,跟手艺没关系。有的时候是非常非常寂寞的。我说的寂寞不是那种孤单的寂寞,是你要耐得住。这是地地道道的一个真正的手工技术活儿,它没有办法投机取巧,也没有捷径可走。
另外一个就是我拿作品吃饭,今天做的这件衣服,从面料到纹样到配色刺绣,没有任何的敷衍,从创作开始就没有搪塞。
我真的不是说只能做出那么一两件,可以留在人世间的京绣作品,或者是说令人赞叹的,几件绣满了真正的、地道的、漂亮的京绣、非遗京绣的服装就算了,不是这样的,我想我一定起码要好好带几个徒弟,哪怕只有一个人喜爱,真心的喜爱,我愿意把他教出来。
穿中国衣,让世界瞩目“中国美”
我是一直都是把非遗京绣以服装为载体来进行这样的一个表达:中国人穿中国衣,让世界瞩目“中国美”。首先是践行,践行习总书记的倡导。其次是发心,我们中国才有自己最好的、最美的、最值得称道、最值得传承的好东西,这是我们自己民族的,是我们自己这个国家特有的。所以当去年马面裙这个话题出来的时候,我内心特别感慨。
我收藏了非常多的马面裙,各种各样的:罗的、绸的、棉的,带出风的……真的是无尽的美。
我把自己收藏的清代的古典美衣,包括马面裙,真的会把它们拆开。在拆之前大家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生怕给破坏了,担心不能复原,或者是害怕复原之后不是原来的那个状态了,但是又觉得如果不拆的话,我们确实有没有办法去了解当时的工艺。
其实当时用了古法手工,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用一个词把这个地道的全手工的技艺总结出来,所以我们就用“古法”来表述。我们把马面裙整个的从拆一直到研究它的这个制作的这些技艺,马面裙“马面”的这一条宽窄,它有多少个数据?栏杆的长度,还有一个半截栏杆的高度,包括马面的绣片的高度,都有一些非常精准的数据在里面。
数据决定了“美度”和“美态”,我用的这个“态”和“度”都是形容情绪的。服装也有情绪,服装的美,它也是带情绪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用栩栩如生来形容我们的画面:刺绣的画面,配色的画面。做好了之后整体的这个画面,在穿用者穿完之后呈现的画面,都是从设计之初一直到成品整个过程的一个最终表现。你的辛苦也好,钻研也好,最后的成就感,最终都来自整个的“美度”和“美态”的一个表达。
京绣手艺当随时代,创新设计应运而生
“当随时代”实际上就是诠释了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我们要想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除了“守正”是“本源”,就是我们要坚守自己的正心,要有正念,也要有正源。
就是说根本的东西,灵魂的东西、基础的东西,不能擅自去改变,就像我们的初心也不能变一样,我们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所以当用了“手艺当随时代”这几个字,一句话便凝练了我们在做整个的这件事情时,是真正和时代息息相关的。
我们的生存环境,当下交流的语境语态,包括我们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我们的手艺怎样去体现?怎么去和时代相对接、相吻合、相融合?创新的设计应运而生。
当下的生活节奏、消费理念都是以快、简为主,那么我们就要做一些符合当下的产品,这些产品和作品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它也是快速去传播非遗京绣理念、非遗京绣项目、非遗京绣手艺最好的途径。
我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我们这个作品呈现出来的又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手艺人,我们的手艺和当下的时尚、当下的美态一定是相结合的。
未来我们希望非遗京绣能够更多的量化,有更多的人热爱非遗京绣,在延续、传承、守正、创新这样的理念的前提下,真正发挥大家集合起来的智慧和动力。希望每个人都能够热爱京绣,通过我们的作品去了解非遗,珍惜我们现在传承下来的这些特别美好的手工技艺。站在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视角重新审视京绣作品,把每一个手工匠人的这种热爱,以及他们一直坚守和传承到现在的创新重新来看一遍。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