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从国学大师到被人鄙夷,于丹为什么失败?梁宏达这句话一针见血

2 已有 315 次阅读   2022-01-12 11:13
从国学大师到被人鄙夷,于丹为什么失败?梁宏达这句话一针见血 

记得前几年国学开始兴起之时,有一个堪称国学的“文化教母”级别的人物,被人天花乱坠般地吹捧,这个人就是-于丹。可是“人红是非多”,这位大人物没过多久却跌落神坛。这是为什么呢?

从大学教授到国学大师

一头精干利落的短发、穿着素雅、举止谈吐落落大方。这是很多人对于丹的第一印象。2006年于丹在中央八套《百家讲坛》栏目上解读《论语》心得和《庄子》心得,一时间人们被于丹那种生动、老少皆宜式的解说方式所吸引。原来那些古文经典并不是那么地高不可攀,一时之间在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股“于丹热”。

于丹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教授,正是因为她对传统文化的独特解读才让她名声大噪。事实也正是如此,那几年,于丹的各种活动和演出的邀约纷至沓来,人们经常能在电视上看见于丹的身影,作为传播国学文化的大师,于丹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了不小的知名度。

按理来说,学校内出了一个名人,那学生们都会很高兴、很自豪的,但是于丹的学生并没有。反而将这位“名师”赶下了讲台,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于丹败走北大

当时于丹在百年讲堂中进行一场昆曲商演的发言,台下的一些学生就在起哄,在之后事件的发酵过程中,那个起哄的人被说成是北大学子,原话“下去”也变成了“滚下去”,此事一出就在微博上炸开了锅。为何好好地总结发言会遭受如此待遇呢?

原来于丹在当时的发言意思是“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接着楼下就出现了这种嘘声,虽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但可见当时就有人不满于丹了,虽说喊话的并不一定是北大学子,但是这件事情对于丹的打击也可谓是“致命”的。

她虽然没有“滚下去”但是离“滚下去”不远了。之后这件事经过舆论的发酵变成了北大学子抵制于丹,虽说远没有这么夸张,但是不管过程如何,于丹在北大确实是“落败”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自己“目的不纯”而已。

市场导向下的大师能走多远

北大事件发生之后,于丹的口碑断崖式下跌。即使后来于丹在微博上澄清了这件事情的始末,但民众早已对于丹的行为有所不满,所以这次澄清并没有挽回些什么,她的落寞是注定的。很早就有专家批评过于丹,毕竟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传播文化的初衷是好的,但是之后她在资本市场导向的驱使下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其实她的落寞在之前就有迹可循,早在之前于丹大火之时,国内外简直都是清一色的好评。她也出席了不少有关文化传播的论坛和讲座,但在期间也惹出了不少的事情。

不仅耍大牌摆脸色,还撒泼到了国外,这哪有一个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样子?也难怪出现之后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其实是在众多光环之下,于丹渐渐失去了自我,没有认准自己的定位。每个人在踏入资本市场之初都会想着要控制资本,到最后只能被资本所控制。

其实她是成为了一个被资本市场所摆布的一个提线木偶,借着文化的旗号贪婪地享受着文化带给自己的物欲享受,这样的“大师”,注定走不长远。

对《论语》是造诣还是亵渎?

人们都说于丹是一个国学大师,对于《论语》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是真正的史学家们却并不这么认为。也许我们听起来觉得很棒的内容,在那些专门攻读《论语》的专家们眼中,只是小孩子过家家里玩的罢了。

于丹只能说是资本市场运作下才出现的大师,但这个大师是一个伪大师。因为她无论是从知识层面还是从道德层面来说都是无法与真正研究文化的专家相提并论的。一旦触及她的知识盲区,于丹就无法更加深入地为大家讲解。

所以对于这个跳梁小丑,史学家们不会去承认,更不会去理睬。对于他们而言,于丹的理解停留在很浅的层次。

堂堂一个大学教授,不去专攻自己的领域,反而去涉足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如果真是一个长期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不会不知道“术业有专攻”吧!

心灵的毒鸡汤最终毒倒了自己

小编有幸在于丹过气的多年之后,在老师的课堂上也听过于丹的《论语》解读,当时只是觉得比单纯看文字要有趣得多,同时看过于丹讲座的人都知道,她经常会在自己的节目中,发一些毒鸡汤。

当时让很多人为之疯狂,现在市场上的丑闻加之自身不以身作则,让于丹现在的处境“一地鸡毛”。

对于她的失败,梁宏达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他在节目中就说,于丹是一个书理通但是道理不通的人。只是因为当时市场的大势所趋才选中了她,没有她,也会有第二个于丹、第三个于丹,这跟你是谁没有关系。老梁说的话一针见血,虽然她认为读懂了《论语》,但只是知道了书中的道理,但是你做人还没搞明白,要是搞明白了,还会出现在伦敦撒泼的事件吗?

结语

文化本身是很纯粹的,传播虽然要依靠一些手段、依附一些力量,但是本心是不能被抛弃的。

阿诺德曾说: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我们既要美也要智,二者缺一不可。更不能被市场所操控,否则失去本心,成为市场的“附庸”,何其可悲!

书理要通,人理更要通。读书是为培养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修养,不能片面追求某一方面,不然早晚会被整个社会抛弃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