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原创 妻子与学生私奔,他克服困难,多年后功成名就,妻子悔之晚矣

4 已有 119 次阅读   2024-10-07 18:53
原创 妻子与学生私奔,他克服困难,多年后功成名就,妻子悔之晚矣
小韩韩说娱乐 2024-10-06 18:15
常书鸿,著名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他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与保护等工作。
可以说,如果没有常书鸿,那很多敦煌艺术品都不会重见天日,更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他也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常书鸿
常书鸿自幼喜欢艺术,但他的父亲坚信只有实业才能救国,所以坚决将他送入工业学校去读书。
有意思的是虽然去了工业学校,但常书鸿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系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名画家丰子恺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丝毫没有阻碍他追求艺术的脚步。
要说常书鸿与敦煌的缘分,还要追溯到1935年,当时他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全书共分六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
这些精美图片深深的吸引了常书鸿,而且令他感到诧异的是,敦煌艺术品在国外已经引起了轰动,可是在国内却鲜有人知。他毅然决定回国投入到敦煌的保护工作中。
写到这就开始写文章的主题了,常书鸿的爱情。
他的原配妻子是陈芝秀,她出生于江南的一个名门望族,家庭条件优越。两人是表兄妹。1925年结为夫妻。
当常书鸿决定回国发展时,陈芝秀是反对的,因为她已经习惯了法国的浪漫,而且陈芝秀是学习雕塑的,在这里她的才华能够施展,但常书鸿坚决回国,经过两人的一番讨论后,决定丈夫先回国,妻子等到女儿常沙娜学业完成之后再回来。
两人先后回国后暂时居住在重庆,在重庆期间,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后来,常书鸿被任命为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副主任,陈芝秀带着子女跋山涉水随着丈夫来到了黄土漫天的莫高窟。
来到敦煌后,常书鸿将满腔热血与才华都投入到了敦煌艺术品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妻子的关爱。而敦煌的生活对于陈芝秀这个大家闺秀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这里没有电、没有什么娱乐、生活条件也很艰苦。
常书鸿夫妇及女儿常沙娜
恰巧这时常书鸿有一个年轻的学生是陈芝秀的老乡,常书鸿就将学生赵忠清介绍给了妻子。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赵忠清与陈芝秀在接触中也渐生情愫。
终于,陈芝秀借着外出去检查身体的时候,和赵忠清私奔了。常书鸿得知二人出走的消息后,骑马向玉门方向追去,在途中精疲力竭摔下来,幸亏被玉门油矿的人发现才救了一命。
面对前妻忍受不了艰苦寂寞不辞而别、儿女的哭泣,常书鸿的处境可想而知。
屋漏偏逢连夜雨,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下达了撤销艺术研究所的命令,要知道,他来敦煌时的职务是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副主任,结果研究所撤销了,意味着经费都没有了,这还谈什么研究与保护敦煌艺术品。
但常书鸿仍决定留在当地,坚决不撤。
面对着年幼的儿女,他不得不保持坚强。他一边照顾年幼的孩子,一边继续组织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
当时的常书鸿一面动员同事节食缩衣,一面靠为人画像创收并向内地呼吁捐款的方式筹措经费,正是在他的奔走呼号下,民众开始关注敦煌艺术品,社会人士和机构纷纷捐款,使得研究和保护工作得以继续下去。
可以说常书鸿在敦煌的日子里,所吃的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对敦煌艺术品的贡献不是我在这写几句话就能概括的。
李承仙
后来,常书鸿与同样在敦煌从事文物研究工作的李承仙结婚,两人的结合是真正的志同道合。解放后,常书鸿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国家文物局顾问。甘肃省文联主席等职务。
晚年的常书鸿还担任浙江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并举办了“常书鸿画展”。可以说,晚年的常书鸿终于功成名就,这时候的他是风光的、幸福的。
常书鸿(左)
再来说说他的前妻,陈芝秀在出走后直接在报纸上刊登离婚,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后来她又与一位普通工人重组了家庭,晚年的陈芝秀生活凄凉,而且还得不到儿子的原谅,渐生悔意。
她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一失足成千古恨”。看着丈夫的风光无限,再看看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几个字,包含了无限的悔意。
晚年的常书鸿对陈芝秀的出走没有任何恨意,而是充满了些许的自责。他在《九十春秋》中写道:
回想妻子这几年跟我一起遭受的痛苦,在怨恨之后,又感到自己心头袭来的一阵自我谴责……。”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