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之一字,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或悲或喜,或感动或平淡。而古往今来,亦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歌唱爱情的美好,颂扬感情的坚贞。
依稀记得,某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对白:“经历岁月的洗礼,但真挚的感情不会磨灭。生命是短暂的,爱情却是永恒的。余生有一个可以思念的人,就是幸福。”
初初听时,便觉得有一种细水长流中的温暖。如今下笔,更觉得这段文字与马一浮的爱情,甚为贴合。
周矩敏所作马一浮画
马一浮与妻子是少年夫妻,但无奈情深缘浅,相伴不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便天人永隔。
但空间与时间,没有隔断他与妻子的故事。60多年,一个甲子的轮回,他以思念坚守爱情的忠贞,以胡须缅怀未尽的遗憾。
关于马一浮其人,大家也许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作为一代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他与梁漱溟、熊十力二人,合称“现代三圣”,是我国近代新儒家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
马一浮出生时,当时的中国仍处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他的父母皆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其父马廷培,还曾是四川仁寿县的县令。
马一浮纪念馆
官宦世家出生的马一浮,自小便表现得十分聪明伶俐。五岁时,父母正式为马一浮启蒙,使其跟随何虚舟先生学唐诗。
短短几年后,9岁的马一浮已能熟读《楚辞》。且在学诗、作文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不过,此时的他,已经随父母离开四川,回到了原籍家乡浙江绍兴。
见儿子在读书方面确是天赋非凡,马廷培便特意请来了举人郑垓,来做马一浮的老师。
说起来,郑垓在当地也是颇有些名气,能文能诗,书画方面亦颇有造诣,还懂些医药。
能请来郑垓给儿子授课,马氏夫妻还是挺放心的。不过,就只过了一两年的时间,郑垓突然向马廷培提出辞去教职。
郑垓的举动,令马氏夫妻感到十分惊讶。起初,他们还以为是儿子调皮捣蛋,哪里惹得老师不高兴了。
于是,马廷培赶紧备了礼物,亲自去向郑垓道歉,直言:“犬子如有不当之处,请先生只管责罚。关于教职一事,还请先生再加考虑。”
马廷培登门道歉,让郑垓万分脸红。无奈之下,他才向马廷培说出了辞任的缘由。
原来是因为马一浮实在聪慧,郑垓深感自己已经无法教授与他,于是才决定知难而退,请辞离去。
马一浮河边照
得知郑垓请辞原因后,马母何定珠颇为惊讶,亦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决定考一考儿子。
来到儿子屋里,她随手指了窗户外的菊花,让马一浮用“麻字韵”,作首关于“菊”的诗。
只见马一浮思索片刻,向窗外一望,然后走过去采下一朵菊花,拿到母亲跟前,张口便吟诵了一首诗。
自此之后,马一浮之聪慧,在绍兴附近传扬开来。关于拜师之事,其父母亦不再强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件事后没多长时间,马一浮的母亲何定珠,就不幸离世了。
何定珠出生不凡,才情绝佳,马一浮的三个姐姐,自小便是母亲亲自教导读书的。对于马一浮,母亲亦对其影响颇深。
母亲的去世,对年仅11岁的马一浮打击极大。他从此更加用心学业,期望能早日有所成绩,才不负母亲的期望。
1898年,16岁的马一浮,下场参加了绍兴的乡试科举。参加此次县考的学者,包括著名作家鲁迅和弟弟周作人,以及马一浮之前的恩师郑垓。
但其实对于马一浮而言,或许这次科考,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他与妻子缘分的开始。
盛名之下自无虚士。马一浮凭借自己非凡的才学,成功摘得桂冠,名列榜首。而也正是因此,他获得了名绅汤寿潜的赏识。
汤寿潜照
汤寿潜“早岁颖异,以文学见称”,是清末立宪派的领袖人物,也是当时著名的实业家。其为人正直清廉,自来对真正有才学的人很是看重。
在见识到马一浮的学问之后,汤寿潜更是生出了,要招其为婿的想法。
按照封建社会门第之见,马家与汤家其实并不相配。当时的汤寿潜身居重职,其本身亦是社会上颇有名望的人物。
而马家当时,除了马廷培除了曾做过县令这一点之外,并未有其他可堪相配的地方。
但汤寿潜对于马一浮的才识、为人,着实很欣赏,认为他将来定能成为国之栋梁。
于是,汤寿潜主动登门,向马家提出了想要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一浮的想法。
马一浮与熊十力等人合影
汤寿潜的主动提亲,让马廷培很是意外。作为社会名流,马家上下对汤寿潜实乃十分敬重,对于这门亲事,自然万分乐意。
当时虽然已是清末,社会上婚姻自由的思想已有所传播。但出于孝道,以及对汤寿潜为人的敬仰,马一浮对这场“包办婚姻”,也并未有什么抵触心思。于是,婚事就这样定下。
马一浮的这位未婚妻,名叫汤仪,字润生,私谥孝愍(mǐn),乃是汤寿潜的长女,年岁较马一浮稍大一岁。由于出身名门,汤孝愍深懂闺训,为人知书达理。
由于双方都有意,婚事进行得十分顺利。但这时,马一浮的父亲马廷培突然身染重病,卧居在床。
经过商量后,两家便让马一浮与汤仪提前办了喜事。
马一浮写字照
虽然两人基本上属于“盲婚哑嫁”,但他们无疑是幸运的。马一浮自不必说,文质彬彬、才华横溢。汤孝愍亦是端庄秀丽、温柔可人。
婚后的汤孝愍,对丈夫体贴入微;对重病在床的公公,也是孝顺有加,细心照顾。
面对这样体贴细致的妻子,马一浮自然难免心生喜爱。在得知汤孝愍识字不多后,他对妻子说:“不能识字,比于盲瞽,不能读书,比于冥行。”于是开始耐心地教其读书写字。
在这样温柔平淡的相处中,夫妻二人的感情日益深厚。
如果马一浮仅仅是一名潜心学问的文人,也许他与汤孝愍之间,能多一些相守相伴的日子。
但经历了社会巨变,怀有爱国之心的马一浮,又怎能甘心对此视而不见?
马一浮书法
受当时维新思潮的影响,马一浮渴望研学新知,以图兴国。
于是,在新婚不过几个月之后,马一浮便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和卧病在床的父亲,前往上海去求学。
为了能获取更多的知识,马一浮将学习的重点,首先便放在了外国语言与文字上。他开始了在上海同文会,学习英文和法文的生活。
马一浮醉心学识,这一离家,转眼便是1年多的光景。直到1900年末,他接到了家里来信,言其父之病日益沉重,这才急忙赶回了家中探望。
几月之后,马父重病离世。作为家中独子,马一浮只能强忍悲痛,打起精神来,料理父亲的后事。
马一浮纪念馆内景
未及弱冠,便父母双亡,马一浮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此时的他,还有妻子陪伴在侧,无需独自一人承受这份痛苦。
也许正是这一份陪伴,马一浮对于妻子的感情,除了喜爱,更多了一份敬重。
走出痛苦的马一浮,决定继续到上海求学。他再一次告别妻子,踏上了远行的道路。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他与妻子的永别。
回到上海后,马一浮继续学习外文,并开始翻译一些外文资料。与此同时,他广交朋友,结识了很多上海南洋公学的学生。
由于志同道合,马一浮还与马君武、谢无量等人,创办了杂志《翻译世界》,刊行了众多西方名著,希望以此传播文学,唤起民智。
马一浮书法
但就在马一浮满腔热血,踌躇满志之时,一份电报,让马一浮瞬间如坠冰窟。电报上言:汤孝愍患重病,危在旦夕。
得到消息的马一浮,赶紧收拾行装,连夜便登上了船。无奈路途遥远,马一浮回到绍兴,已是2天之后。
家里等待他的,也再不是笑语晏晏的妻子,只有满怀遗憾的一缕香魂。
看着眼前的灵柩,马一浮怎么都无法相信,妻子竟然就这样离开了。
握着汤孝愍已经冰冷的双手,马一浮仿佛灵魂失窍般,不言不语,不哭不闹。
直到汤孝愍已下葬数日之后,马一浮坐在书桌旁,看着冷清的屋子,想起自己曾经握笔教爱妻写字的画面,终于哀嚎一声,嚎啕大哭。
马一浮与丰子恺在杭州蒋庄合影
回忆起与妻子不足3年的婚姻生活,遗憾之外,马一浮更感到愧疚。
两人成婚伊始,便是因马父之疾,婚后两度离别,更是长达近两年的时间,中间再加上父亲去世之悲。两人相处竟无一日不在悲痛之中。
伤心之余,年仅19岁的马一浮,决心再不续娶,同时留起胡须以缅怀爱妻。
他的余生,只愿将精力,完全放在学问之上。于是他更加废寝忘食地学习英文、拉丁文等各种语言,研读外国文学。
1903年,第十二届世博会将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而这也将是中国首次前来参加。
精通多国语言的马一浮被选为翻译,随中国代表团前往美国筹建中国展馆。
马一浮与宋云彬等在杭州合影
在长达10个月的美国之行中,最让马一浮觉得收获颇深的,便是他看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
其实,来到美国之后的马一浮,每天都会花很长时间,去寻找和学习各种社会名著。毕竟身在美国机会难得,回国之后恐再难有如此多的机会。
一天,马一浮不慎感染风寒,身体有些发烧。但丝毫不愿浪费时间的他,还是忍着难受,浑浑噩噩地走进了一家书店。就在这里,他看到了《资本论》。
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今日得《资本论》一册,胜服仙药十剂。
如获至宝的马一浮,刻苦研读,还将其带回了国。也由此,他成为了第一个将马克思的《资本论》传入中国的人。
未到美国之前,马一浮印象中的西方,是自由的,是民主的。
但实际上,他的所见所闻告诉他,这是一个野蛮而专权的国家。尤其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处处受到的都是歧视。
他认识到,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的人民尚未觉醒而清政府软弱无能、腐败不堪。也因此,他进一步翻读西方哲学,研究各种学说。
马一浮的向学之心,令他周围的亲朋好友甚为敬佩。但他与书本作伴,妻子离世多年却不再续娶的想法,却也令好友十分担心。
据言,有一大户千金,曾想方设法找到了马一浮一位友人,请其传达自己的爱慕之心。
姜亮夫为马一浮纪念馆题词
面对友人千方百计地试探,以及各方人士不断为其保媒的行为,马一浮不堪其扰。遂将自己拒绝好友为其续弦的回信,登在了报刊之上。
这一登报,果然各种变法儿为他说媒的人,顿时销声匿迹了。但却引来了作为岳父的汤寿潜的关心。
虽然妻子早亡,但马一浮与汤寿潜之间的联系却始终未曾断绝。在汤寿潜负责建造沪杭铁路时,马一浮就曾直言力挺,出谋划策。
对于女婿未来之生活,汤寿潜也是颇为挂心。还曾当面与马一浮言:“先生还是应该再续娶一房,再结画眉之乐”。
又担心其或对自己有所顾虑,故而不娶。亦表示:家中三女可再结良缘。
对于岳父的关心,马一浮回信表示感谢,但对于汤寿潜提出的续娶妻妹的事情,还是坚决谢辞了。
他言:“吾见室人临终后之惨象,惊心触目,不忍人睹,自此遂无再婚之意。”
“卿离去后,唯愿书香伴余生”。3年的夫妻相伴,由于聚少离多,马一浮与汤孝愍没有儿女。
于是,怀着对妻子的思念,马一浮就这样独自一人,走过了64年的时光,而他续起的胡须就是最好的见证。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人”。这样美好且感人的词句,或许也只有用在马一浮与妻子的身上,才能更显得真实与美好吧!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