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被誉为“民国第一美女”,她自杀后有五个人为她自尽

1 已有 1905 次阅读   2018-10-06 19:42
被誉为“民国第一美女”,她自杀后有五个人为她自尽

1910年4月26日,一个祖籍广东的女婴在上海出生了,她就是阮玲玉。

她的父亲是上海浦东亚细亚油栈的工人,因肺痨在44岁那年去世。那一年,阮玲玉还只有六岁。迫于生计,阮玲玉的母亲经人介绍,去了一户张姓的大户人家帮佣。

当时西学已经开始流行,母亲为了改变她的命运,托了多重关系,终于让她进入了崇德女校。

阮玲玉从九岁到十六岁,都是在崇德女校读书,回望她短暂的一生,这段时间应该是她生命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她母亲帮佣的张家是个大家庭,小儿子张达民深受父亲宠爱。在崇德女校上学的几年里,阮玲玉已经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美人,她不同于这个公子哥儿在声色场所遇到的女人,让张达民惊为天人,从此对她展开攻势。

但张夫人发现后竭力反对,并辞掉阮玉玲的母亲。张达民与母亲闹翻,帮她母女俩租房安顿下来,并许下海誓山盟,年仅16岁的阮玉玲深受打动,退了学,悄悄开始了与张达民的同居生活。

两人也过了一段甜蜜日子的,但阮玲玉母女俩都没有收入,三人的生活费全靠张达民每月从家里拿。时间久了,张达民好赌好玩的本性就暴露了,总溜去赌马场,流连于声色场所,生活费没多久就挥霍一空。

他们的生活陷入困顿,这时,张达民的大哥张慧冲,为了帮助阮玲玉维持生计,他提议阮玲玉可以去试试当演员,她听从了他的建议,去参加了明星影业公司的面试。

毫无表演经验的阮玲玉,很幸运地遇见了慧眼识人的导演卜万苍,当年给她的一个机会,造就了一代传奇!

踏上从影之路,可以说是阮玲玉的幸运,但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阮玲玉所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中国电影界的老前辈郑正秋所写的《挂名夫妻》,虽然她演技还不娴熟,但她绝世的容颜和哀愁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人们,这是一次很大的收获。凭借着对电影的热爱和对自立自强的渴望,阮玲玉坚定了在电影圈走下去的决心。

拍完《挂名夫妻》后,正遇张达民的父亲去世,张达民带阮玲玉去父亲的灵堂,张夫人毫不留情,对阮玲玉又骂又赶。在阮玲玉转身离开的时候,张达民却因母亲的呵斥而停下了脚步。家里那份属于他的庞大财产,目前尚在母亲的掌握之中。

这是阮玲玉最屈辱和伤心的一天,她的自尊被狠狠地蹂躏了。

1927年3月13日《申报》在本部增刊(五)上,发表的一张图片新闻(《挂名的夫妻》中之女主角阮玲玉)。阮玲玉那年17岁,本来名叫“凤根”或“玉英”,从这一年开始叫“阮玲玉”。

张达民的自私和软弱,让她倍感悲凉,从此阮玲玉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电影事业上。从1926年到1928年,她一连拍了五部电影,它们分别是《挂名夫妻》、《北京杨贵妃》、《血泪碑》、《洛阳桥》和《白云塔》,她慢慢地走进了公众视野。

阮玲玉还未完全展露才华时,当时的大导演张石川是不看好她的,他一直心系的是小有名气的演员胡蝶,《白云塔》是阮玲玉和胡蝶合作的唯一电影,张石川对她俩人的态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在影片《洛阳桥》中,阮玲玉和当红小生朱飞搭档,可他明星架子十足,不按戏路来,经常弄得阮玲玉不知道怎样应对,张石川大发雷霆,结果第二天朱飞直接剃了个光头以示抗议。这一次充满波折的合作,让张石川越发不满意阮玲玉,让她坐起了冷板凳,相比胡蝶的平步青云,阮玲玉显得很凄惨。

那时张达民假意顺从他母亲,从那里拿到了一半属于自己的财产,已经腰缠万贯的他为阮玲玉母女张罗新居。阮玲玉虽然上次在张家受辱,对张达民有所怨恨,但禁不住他的甜言蜜语,也就随着他了。

阮玲玉一直劝张达民拿着这些钱做些事情,为将来做点打算,但对张达民来说,人生的捷径就是赌,他置办养马场,自己养马去赌马,不到三个月,就输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

阮玲玉一气之下另外租住房子,离开了张达民。

但张达民不思悔改,欺骗他母亲,从她那里拿到了另一半财产,但没多久又输光了,他被赶出家门,然后像狗皮膏药一样死黏住阮玲玉,并露出无赖嘴脸,威胁她要把他俩同居的事情捅出去,阮玲玉深知人言可畏,只好妥协。

事业上得不到发展,生活中寻不到慰藉,绝望的阮玲玉给了母亲几百块钱,然后吞下大量的安眠药,她要告别这个不给她好脸色的世界。

幸而这次自杀发现得早,阮玲玉被母亲送去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1929年,阮玲玉出演《故都春梦》,孙瑜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导演,他对演员非常耐心,每次拍摄前他都会对演员进行表演训练,阮玲玉成功地塑造了燕燕这个媚艳泼辣、性格鲜艳的女人,上映时万人空港,好评如潮。《故都春梦》大获全胜,奠定了她在影坛的地位。

后来阮玲玉又出演《闲花野草》,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卖花女与一个阔少相爱的故事,这其中和早年的阮玲玉的遭遇有些相似,所以她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经过《故都春梦》和《闲花野草》的成功,阮玲玉已是名声大振,事业可以说是一马平川,薪酬增加到了700元,生活宽裕了不少。

然而,家里有个嗜赌如命的冤家,频繁索要赌资,她心里彻底对张达民失去了信心,和他大吵一架,然而于事无补,好面子的她也只好一直忍着。

1931年底,为躲避战火阮玲玉打点细软,带着养女和张达民来到香港,母亲执意不同意前往。

作为联华最当红的女星,阮玲玉自然是应酬不少,这期间她邂逅了人称“茶叶大王”的大亨——唐季珊先生,他也是阮玲玉所在的“联华电影公司”的大股东,这个淫根深种的男人利用各种手段展开了对阮玲玉的追求。

一开始,阮玲玉是回避的,但唐季珊无论是外形、物质、温柔体贴程度都远胜张达民,一直渴望得到体贴的阮玲玉终于慢慢心动,开始和他交往。

战事平息后阮玲玉回到上海继续拍戏,贪恋享受的张达民继续留在香港,阮玲玉通过她的关系为他在瑞安号轮船上谋得一职。

时值战乱,涌现出一批爱国青年,其中就有中国左翼戏剧泰斗田汉,他创作了一个电影剧本《三个摩登女性》,阮玉玲出演里面的周淑贞一角,十分成功,为她带来更大的声誉,一时风头无二,无人能及。

周淑贞就是阮玲玉渴望成为的人,勇敢、理智和自强,但这个角色只能活在屏幕里,生活中的她却始终未能如愿。

1933年,唐季珊追随她的脚步更紧,私生活愁云密布的阮玲玉面对一份无微不至的关怀甚是感动。

期间阮玲玉收到一个女人的来信,她就是张织云,曾经的一名电影大明星,也是唐季珊现在的相好,她告诉阮玲玉,唐季珊在广东有一个原配夫人,他的发迹全靠原配夫人家里的势力和财力,所以一直不敢离婚,奉劝阮玲玉不要和他来往,并说,“你看到的我,就是你的明天。”

阮玲玉没在意,只当这是一个女人的嫉妒。

张达民在香港故伎重演,赌博被辞,犹如丧家之犬回到上海,阮玲玉出于对自己名声的爱惜,不敢与他彻底决裂,又托关系把他送到福建税务所工作。

不久,阮玲玉与唐季珊正式同居,沁园村9号一栋两楼的小洋房是唐季珊送给阮玲玉最贵重的礼物,也是她余下的日子里一直居住的地方。

1933年4月,张达民又不辞而别回到上海,发现阮玲玉与唐季珊在一起,怒不可遏。

此时的阮玲玉在唐季珊的支持下,决定断绝和张达民的关系,虽然没有婚约,她还是请了律师,约据中阮玲玉答应付给张达民每月津贴100元,两年为限。

经此折腾的阮玲玉对婚姻不再抱有期许,提出与唐季珊同居,暂不谈婚约,其实这正中唐季珊下怀。

外界对阮玲玉和唐季珊的同居颇多讥讽之语,认为一个是贪图钱财,一个是玩弄女性。阮玲玉为避免外界的闲言碎语,坚持经济独立,连司机的雇佣费都自己出,唐季珊白白地占有一个大明星,心里偷偷地乐开了花。

这期间她主演了《小玩意》、《人生》和《归来》等优秀电影作品,过了两年相对安稳的日子,她的事业迈向了一个辉煌的高峰。

阮玲玉坚持经济独立,认为只要唐季珊爱她就行,结果这个卑微的愿望落空了,很快,她就发现唐季珊有了新欢,而这个新欢就是同行及邻居梁赛珍,从此,唐季珊打骂阮玲玉就成了家常便饭。

阮玲玉成了红透半边天的明星,应酬自然很多。有一次,她回来得较晚,唐季珊竟然命令佣人不许给她开门,连她妈妈也不许。

据阮玲玉的邻居回忆,像这样大半夜的关在门外,还发生过好几起。

阮玲玉觉得自己已经走到了奔溃边缘。

1934年下半年,阮玲玉接到著名导演蔡楚生的邀约,请她出演《新女性》一片的主角。影片中有一幕是吃安眠药的戏,在表演这一幕时,阮玲玉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伏案痛哭了很久,此时,蔡楚生就默默地陪在她身旁。

蔡楚生和阮玲玉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自然更能了解对方心里的苦闷和无助。阮玲玉的好学努力,对于表演的认真和天赋也让蔡楚生十分欣赏。虽然也有心灵的碰撞,但“罗敷自有夫,使君自有妇”,他们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在萌芽的一刻,便被无情地扼杀了。

而这时,阮玲玉给张达民的生活津贴快要结束了,但张达民再次纠缠她,诬告她从他那里偷走了很多东西给唐季珊,一时闹得满城风雨,好要面子的阮玲玉顶着巨大的压力,但唐季珊可不愿摊上这档子事,对阮玲玉是各种脸色和冷言冷语。

阮玲玉是一个特爱面子的人,在她遭受各种打击后,她不对任何人诉说,一个人默默地扛着,在外人面前,还是一副快乐的模样。

1935年3月7日晚,阮玲玉和唐季珊参加一个宴会,这一晚她似乎十分开心。晚上回到家后,唐季珊早早睡了,阮玲玉自己去厨房下了一碗面,把三瓶安眠药统统倒在里面,她把面条全部吃完后,开始写遗书。

3月8日,一代影星阮玲玉怀恨而死,年仅二十五岁。

也就在同一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尽,留下的遗书大致相同: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她走了,留下了让世人惊叹的哀愁和美丽,她走了,让世人不禁无限唏嘘…

1935年3月14日,阮玲玉的灵柩前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队伍浩大,所到之地万人空巷。美国《纽约时报》 驻沪记者见状极为惊奇,特意作了“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葬礼” 的报道。

有人说,她是为情自杀,也有人说,她的自杀来自社会的舆论,

果真,舆论作为杀人凶器的强大邪恶力量是不分年代场合。越是站在公众的舞台上,越需要骨子里对抗舆论的勇气。

鲁迅在他的散文「论“人言可畏”」中写道:阮玲玉的死,不过像在无边的人海里添了几粒盐,虽然使扯淡的嘴巴们觉得有些味道,但不久也还是淡,淡,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