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杜华的丹培拉之路

4 已有 2020 次阅读   2018-01-26 11:42
                                   杜华的丹培拉之路                                                        
                              2014-04-08 14:28:01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杨云龙

  杜华,济南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以工笔涉足画坛,擅长花鸟,其荷花作品被评论家称为“毋远毋近,直沁人心”。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杜华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在法国艾克斯国家艺术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后为中央美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期间,大胆尝试运用丹培拉绘画。技法表现中国传统花鸟题材,其创作的《如梦令》等系列作品备受好评。

  画如其人。初见杜华,就惊异于她的端庄高雅,犹如其画作,第一眼就能让你放下脚步,仔细端详。

  一只造型古朴的家鹅,或两只游曳的鸳鸯;栖息于细竹之上的山雀,或捕食归来休憩的黄鹂……看似保留了传统花鸟画的造型,表现上却似工笔而又非工笔,色彩古朴沉着却又亮丽透明,似渲染却又有笔触,虚虚实实中成就了一种特有的空灵。

  看过杜华的《如梦令》系列作品,既惊讶于画面上极度细腻的表现力,同时也会困惑于其中全新的艺术气象?这是国画,还是油画?传统,还是现代?其实这正是杜华《如梦令》作品的独特之处——运用丹培拉技法表现中国传统花鸟题材。

  说起丹培拉,这种欧洲古代的绘画方式已经存在了上千年,最常见的就是欧洲教堂里的壁画。丹培拉是英语Tempera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搅拌”,后泛指一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亦称为“丹培拉油画”。

  历史上,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在内的欧洲众多大师级的油画家,以及当代的克里姆特、怀斯等人,都使用过这种材料。

  丹培拉材料在油画艺术中的使用,可以说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发展几乎同步,但历史上从未有中国画家把丹培拉材料与中国画联系在一起,杜华则开了一个先河。

  这种创新,并非偶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杜华应法国文化部邀请,前往法国艾克斯国家艺术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在此三年间,杜华开始接触并热爱上丹培拉这种绘画技法。这三年中,她也走遍了欧洲大大小小的艺术馆、博物院,回国后,在中央美院作高级访问学者期间,又逐渐掌握了丹培拉技法的精髓。一方面钻研工笔、水墨,一方面也沉思于丹培拉技法与中国画结合的探索中。终于找到了将丹培拉与中国传统花鸟画结合在一起的切入点。

  丹培拉这种材料的视觉效果典雅而高贵,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制不谋而合。中国的传统花鸟画以造型生动,色彩古朴典雅的独特魅力著称于世,但由于年代久远使之与灰暗,而鸡蛋丹培拉表现出的色泽,就有珍珠或绸缎的美感,并且在材质上易于保存久远,弥补了传统中国画的不足。

  丹培拉,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少水时则饱满沉稳,适于精细描绘。丹培拉材质中水的特性,使笔触流畅、柔和而丰富,既能作最细致的塑造刻画,又能作透明处理,这为杜华丹培拉花鸟画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最大的可塑性。同时,丹培拉画材与油画颜料的结合,又可反复多层绘制,既没有了纯油画的腻重,又有着厚实的视觉效果,这样传统中国绘画的典雅与油画色彩丰富厚重能够完美契合。

  杜华的丹培拉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条路,不急不躁,平心静气,以超乎寻常的执着精神追求一种理想化的境地,在反复刻画中展现出来,最中形成了她作品中自然不做作,大气且雍容华贵的精神特质。

《中国之翼》专访

撰文:杨云龙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