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峰无坦途”,取自李可染行书条幅“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意为真才实学在陷入艰难险阻以后才能得到,山峰高处没有平坦的路途。更早可以引申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困抽象,峰形象,对于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对画家来说,“峰”是一种具体形象的载体,既可是山水画的正山碧水,亦可是花鸟画的花草虫鱼、亦可是人物画的男女老少……皆是画家心灵和情怀的寄托之处。
有鉴于此,此次展览以“峰无坦途”为题,以在画风独树一帜、深具收藏潜力为遴选标准,汇集了众多在当今中国画坛和艺术市场中享有盛誉的画家们的作品。画家们以形写神,展现了一幅幅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而成就的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画卷。画家们以各自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形式,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笔墨融会贯通,墨随笔至,天趣自来,更是表达了内心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心灵追求。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精神的共鸣。峰高无坦途,风景却无限。
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搜狐新闻、凤凰新闻、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永久在线展示。
裘兆明,1940年生,绍兴嵊州人。1955年入中央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诸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书画分会创会理事、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顾问、中国女画家协会创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家联谊委员会委员、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
成功设计中国第一架手提式英文打字机造型(英雄牌),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近30年,从编辑到正编审,并担任人美社的审读,编辑室副主任,文编美编合一编辑出版过300多种图书,其中获国家级奖8项、人美社奖6项,创作过连环画册及儿童画书60多种,其中获国际奖1项、全国级奖5项、人美社奖4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物1项。又为儿童文学家孙幼军的系列丛书《唏哩呼噜的故事》画过近千幅插图,此系列被国家教科委评为小学必读课外书至今,被评为国家奖。退休后重操老本行山水画,多次多地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中国画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有获奖。2012年随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赴台进行艺术交流。
在《连环画艺术》87.2期发表”多侧面刻画的成功形象”。在《美术家通讯》87.7期发表"让小花开的更鲜艳”。在《美术界》2000.3期发表“创作实践”,在《彩云南》荣宝斋出版社发表“云南——生我养我的地方”。在《云南文史》2015.3期发表"修公路建机场抗日寇”。并在多种书刊上分别发表纪念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宗其香、李斛、邹佩珠诸位恩师的文章。
1990年获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奖及安徒生插图提名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并应邀赴美领奖、参加年会。1995年巨幅山水画由天安门城楼陈列收藏。1999年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及国际荣誉金奖。2001年入选国家《百年中国画大展》。2003年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个展。2007年获香港最高艺术奖紫荆花艺术金奖。20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收藏潜力艺术家。2020年获中国-加拿大国际绘画艺术网络邀请展优秀作品奖。有《裘兆明画集》等十多种出版物面世。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百年中国画集》《世界名人录》等多部辞书及大型画册。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城楼、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李可染画院、江苏省美术馆、青岛市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IBBY瑞士总部、美国分部等国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热心公益事业,捐献画作数十幅。
潜移山川 心与天游
——裘兆明彩墨山水画赏读
文/孙美兰
赏画,也可以是一种再创造、再发现的高层次精神活动。赏裘兆明的画,从中得到再创造、再发现的欢喜,在我,很有些时日了。从这层意义上说,裘兆明的画对于观赏者,是一种创造美、发现美的诱导。她的《云南风情系列》、《江南水乡系列》都给人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故乡》97x123cm 宣纸 2001年
李可染画院收藏
“杏花春雨江南”这个令人神驰的命题,早在上世纪50年代曾被李可染等前辈山水名师画到极致。那时,裘兆明大概是刚入美院附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30年后,她情不自禁,为幼年徜徉其中的江南水乡落墨,而另有她自己的发现、自己的创造,写出她自己的灿然诗篇。
《米兰一角》 52x52cm 宣纸 2001年
在她画笔下展开的是由一颗率真的童心所体验到的明丽温馨的世界。作为山水人、水乡儿女,在那里,她发现一种不可名状、无可言传、如云似水的柔和诗境,没有交叉重叠的雨伞,没有醉人的杏林。
《三月》 68x68cm 宣纸 2001年
她的画面,以深印在心窝的那种古朴建筑、民居作为主结构,色墨交融,像月亮那般清澄透明,弥漫着迷人的空气。那里是上上下下的石阶、石桥、桥洞,长长短短的横线、竖线、斜线,简洁的黑、白、灰、黄、绿色块,落下奇异的交响。
《皖南雨》 50x68cm 宣纸 2002年
江南梅雨季节的气息,浸润着山乡小屋的屋顶墙壁,浸染着单摆的小小蓬船。同时,平和的、温润的石苔绿色也在浸染着你的心灵。一种单纯美,像天真的儿歌,像稚气的童谣,令人久久难忘。简化的线、形的结构,不知是否受蒙德里安“极简法则”的启示;当然,那洋溢于画面的东方韵味是迥然不同的。比起西方现代极端理性的“冷抽象”,我们更感到水乡系列人性化气息的亲切,正因为如此,出自中国一位女画家心手的水乡图画,也会是近世西方人企慕的东方宁静浪漫之乡。
《布鲁塞尔食街》 68x68cm 宣纸 2003年
上世纪末到新世纪初,五年来最新近的《旅欧系列》可以看作是裘兆明水墨山水走向成熟的界标。优雅自然,空灵蕴厚,气静骨强,显示出裘兆明山水画的个性风格是十分独特的,一如其人。
《德国一条河》 34x34xm 宣纸 2003年
值得注意的,是她将中国古典画论“得意忘象”之美,转化为“得意取象”、“得意造境”之美。经她这一转化,竟出乎意外,陡然眼前一亮,画面获得沟通赤子之心的现代精神,某些过于趋近古代文人画,某些过于沉溺表层形式美的潮汐起落,或者过于趋同李可染山水原创图式的走向,都为她所不取,因而她的作品与众不同。
《威尼斯咖啡屋》 68x68cm 宣纸 2003年
引人瞩目的《旅欧系列》,像是“对景写生”,并不是“对景写生”。一边一角面对自然生命,人类世界的新鲜美好感觉,无处不在,而艺术格局力求开阔从容,意匠经营严谨完美,造型讲究强调捕摄神韵,颇得李可染“德国写生”之精髓。其构图多取“以大观小法”,紧紧把握纵深线,将形象、层次、气氛、色彩、笔墨等多种元素融为一个整体。她敢于略去乃师山水画作为典型特色的“逆光之美”,为求取色彩元素大幅度驰骋而拓展另一番天地。色彩注重整体调性设计,有灿烂的,有淡雅的,有热烈的,有幽深的;有欢快喧闹的,也有静谧沉寂的;有日光朗照,又有夜巷深深。前人山水画少见和不曾有过的纯蓝色、柠檬黄色,一旦在画面出现,借助四边四角混合色、中间色的衬托,更显出画面境界的空灵玄妙。对建筑的勾画、变异多端,得心应手,并不费力。这里凝聚着女画家幼小时光对父亲亲手绘建筑图样的兴趣和向往吧。
《薰衣草》 70x70cm 宣纸 2003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特邀画家们前往的欧洲之旅,目的在艺术考察、参观博物馆,不曾有机会写生。裘兆明的《旅欧系列》作品从哪里得来粉本?即使一路前往的美术家同行,也莫不为之惊诧。那么,奥秘在哪里?探索艺术创作的奥秘,本是我早年心愿。几经努力,终于明白,不会画,也不懂画,要想探知艺术深层的真谛,恐怕是水中捞月。
《边寨榕荫》 68x136cm 宣纸 2007年
但是,我曾有所思考:第一、裘兆明学艺悟道的青少年时代,正处在美术院校中国画“四写”教学体系的实验期和完型期。她始终是“写生、速写、摹写、默写”基本功扎实的好学生。我曾鉴赏她从不潦草、绝少停顿的习作。第二、她深入领会和实践可染先生的一条教导:画家不但要画所见,还必须画所知、所想,要善于推移时空。第三、她重视中国画创作思想、观察方法的核心,“目识心记”。用现代语言诠释“游悟记写”丘壑与笔墨,“充实”与“空灵”,“意”与“象”,必须以“目识心记”为主导观念,才可能浑然一体,才可能诞生一个具有真正创造性内涵的艺术世界。
《瑞丽霞光》 68x68cm 宣纸 2008年
“采一炼十”的底火,就藏在她手中那小小方寸“目识心记”的图样里。这一切,我曾专门为文,赞评这位真正的艺术家专诚不二的心态,叫做“潜移山川,心与天游”。
《水乡小镇》 68x68cm 宣纸 2008年
裘兆明的水墨山水画,因景立意,以意取法,兼程发展。她持有回归自然、画中有诗的中国艺术精神和感应时代的审美理想,同时从西方风景画,特别是巴比松派吸取营养;从一个独特的个性角度,回望中国山水画童年期的稚拙美,强化着现代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和人情味。
《银杏树村庄》 136x68cm 宣纸 2009年
因而她的画有许多知音共赏,被誉为“纯、稚、大”。这是裘兆明水墨画最突出、最宝贵的特色。她的山水画创作,正迎来一个全面大丰收的金色季节,李可染师之讲究意境、层次、结构、用笔;宗其香师之于金碧山水式设色的变革、夜景的独到独创,两位恩师的点化,不期然而然地渗入裘兆明新的形,新的色,新的筋、血、骨、肉;在她的艺术生命里面,自出一格。
《水乡江南》 136x68cm 宣纸 2010年
程大利先生说:“到底是可染先生弟子。”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评价比这样一句更实在,更有分量,更具激发力。激发一位山水画家去求索人格与艺术应有的不断升华。
(作者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美丽傣寨》 200x200cm 宣纸 2013年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收藏
《雾润傣家》154cmx365cm 1995年
天安门城楼陈列、收藏
《澳门郊外小渔村》 136cmx68cm 2015年
《绿色傣寨》 136cmx68cm 2016年
《毛主席故居韶山冲》 68cmx68cm 2021年
《春到伊犁》 68cmx68cm 2020年
《天台张家桐》 136cmx68cm 2015年
《红房子 北欧一瞥》 68cmx68cm 2021年
《阳光与乌云 莫斯科所见》 68cmx68cm 2021年
《红叶照秋色》 136cmx68cm 2009年
《渔港小镇》 68cmx68cm 2021年
《浙东》 68cmx68cm 2002年
《红土云南》 68cmx68cm 2003年
《风曰晴和人意好》 68cmx68cm 2014年
《爱琴海印象》 34cmx34cm 2020年
《雨林滋润》 68cmx68cm 2020年
《石林村》 136cmx68cm 2020年
《江南夏收》 68cmx45cm 2021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