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诗词歌赋] 原创 这首唐诗害死了作者,却被人争相模仿,连《红楼梦》都“抄袭”它

3 已有 568 次阅读   2024-09-02 20:14
原创 这首唐诗害死了作者,却被人争相模仿,连《红楼梦》都“抄袭”它
黄文欢 2024-08-30 11:56
小娘子最近在追87版的《红楼梦》,忧郁的林妹妹唱出的《葬花吟》让小娘子也不禁沉浸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的悲伤情景中,于是小娘子去查了下《葬花吟》的相关资料,没想到一查还查出了惊喜,原来《葬花吟》是模仿另一首诗创作的,这首诗不仅享誉千古,连作者自己都为这诗丢了命,今天小娘子就为大家来讲讲关于这首《代悲白头翁》的始末吧。
说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说说作者刘希夷吧,据史书记载,刘希夷是汝州人士,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直管市人,平时爱写点从军啊深闺方面的诗,但是因为诗词的基调特别悲苦,看了的人都觉得凄冷,所以不被当时的人看重,这也正常,当时正值盛唐,大家生活安逸富足,谁受得了一天到晚有人在那里念写苦情诗啊?
刘希夷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在当时算是相当有文采和才华了,古代的进士可不好考,“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就是从唐朝开始的,刘希夷这个年纪中了进士,未来的前程那真的是大有可为。
只是刘希夷这个人吧,颇有魏晋名士的那种洒脱风流,整天的生活就是弹弹琵琶,大口饮酒,不修边幅,整个就是一个浪荡公子。这种作风在当时可不受欢迎,初唐时节,民风剽悍,更喜欢汉朝那种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所以刘希夷在仕途上没几个朋友,就没能得到重用。
刘希夷,性格呢,属于悲天悯人那种,容易伤感,看到白发的老翁,落魄无依,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晚年会是如何,就像是贾宝玉想到大观园里的姐妹最终散落无踪,心中一股悲苦之情油然而生,开始做起了这篇名传后世的《代悲白头翁》,他先是写下了一句: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今年我看着花叶凋零枯黄,明年的时候会是谁在这里看落花呢?刘希夷不由得感慨,这是句谶言啊,当年潘岳作诗给朋友石崇,说“白首同所归”,结果后来两个人真的共赴刑场被一同处死了,这句诗和潘岳的诗词都一样不吉利,刘希夷就把这句给划掉了,打算赶紧写下一句来换个兆头,结果他的下一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桃李纷飞的时节,落花总是相似的,可是每年欣赏落花的人却不是去年的那个人了。语调更加地悲凉了,刘希夷只好鼓励自己说,生死都是听天由命的,哪能听信这种虚言呢?就把这两句留下了,结果哪里知道,最后真的一语成谶。
诗成之后,刘希夷带着诗句去拜访自己的舅舅宋之问,宋之问对这首诗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是爱不释手啊,听说外甥还没有把诗给其他人看过,就央求外甥把这首诗中的这句给他,算作是他的作品,刘希夷最开始是答应了的,最后不知道为什么又反悔了,感到被欺骗外加对诗句的觊觎,宋之问恶向胆边生,他让人拿土袋把刘希夷压死,可惜了刘希夷如此才情,就这样糊里糊涂地丧了性命。
可以说是一首诗引发的悲剧了。
说回这首《代悲白头翁》,这首诗的核心,就是哀悼韶华易老,曾经的“红颜美少年”,如今的“半老白须翁”,过去的歌楼舞榭、游玩嬉戏,最后都免不了散场的结局。
《红楼梦》的主旨就在于一个繁华难久,曾经富贵逼人的四大家族最后家破人亡,这首《代悲白头翁》与《红楼梦》的主旨那真是不谋而合,曹雪芹家曾经也是世家大族,最后被抄家之后,只能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日子,从王孙公子到落魄寒门,不论是故事之中,还是故事之外,这种繁华不复的落差,盛筵终散的悲凉,让曹雪芹的《葬花吟》《好了歌》,比起《代悲白头翁》更多了一种刻骨的感伤。
《葬花吟》从内容和格式都能够看出来是仿照着《代悲白头翁》来写的,恰好还是借寄人篱下,倚靠祖母生活的林黛玉之口说出,想到刘希夷的下场,不免为曹雪芹的构思惊叹。
你还知道哪些唐诗背后的故事吗?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