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转载: 赵孟頫写的《兰亭序》,这字已不输“原作”,被日本奉为“国宝”

3 已有 89 次阅读   2024-01-19 17:59
转载: 赵孟頫写的《兰亭序》,这字已不输“原作”,被日本奉为“国宝” 

来源: 墨品书法网 2023-12-18

虽然《兰亭序》是书坛“至高无上”的法帖,历经千年依然风靡不止,但王羲之笔法深奥精细,点画流畅生动、变化多姿,当代初学者感悟力、基本功薄弱,体悟不到精髓。

在临摹时要么笔力不够坚实,稍一变化就生出油滑俗腻之气,要么无法领悟内在格调、意境,写的拘束死板,毫无生命力和灵动意态,与艺术完全分离。

甚至有的“书法小白”,压根无法参透《兰亭序》好在哪,更不用说理解执笔角度、切入点,运腕的轻重缓急等技法,让不少神往《兰亭序》的人,着急焦躁。

当然这种问题并非“无药可医”,练习赵孟頫写的《兰亭序》“全解”——《临兰亭序及十三跋》,就能“完美解决”上述弊病

此作写于元至大三年(1310年),彼时赵孟頫已57岁,充分参透“二王”笔法,深得魏晋超逸灵动的精髓,并在北上赴任途中,得见2本《宋拓定武兰亭》。

之后一个多月里,他日夜参悟此作,前后临摹几十本,最终写出一幅“大成之作”,还把学习过程的缘由、感悟与方法,编成13段跋文,写于正文之后。

因此这是一卷集笔法、书论于一体的“千古神作”,首先从技法上看,用笔明快清爽、稳健精到,点画妍美俊丽、筋骨遒劲,章法上错落起伏、顾盼生情,整体呈现出平和洒落、儒雅生动之象,不输于原作。

其次再看13条书论,把前因后果、学书诀窍讲的头头是道,例如这句:“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兹其所以神也”。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说临摹法帖不能盯着“形似”不放,要感受古人用笔随性自然的状态、方法,让每一个点画自然共生。

就像王羲之的“退笔”,看似阻碍流畅性,实则用欲拒还迎的方式,让原先单一的流美之风,变的丰富坚实,增强了力量感和凝炼浑厚之势。

可惜此作精悍的功力、详尽的观点,受到日本人“觊觎”,明代被抢走,并遭遇大火毁损,仅留存些微残片,目前收藏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中,被奉为“国宝级”书法。

好在冯铨有先见之明,将其刻入《快雪堂帖》中,如今有完整的拓本传世,大家可以临摹参悟,在坚守法度、强化笔力的同时,提高行笔的婉转多变,参透魏晋“古法”精髓。

让思想与实践得到“双重锻炼”,彻底掌握《兰亭序》,同时若能将此作学会,日后临摹晋唐法帖,和后世取法“二王”之作,都能游刃有余、快速掌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