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张大千专题文献上海展出,大风堂美术馆开馆

3 已有 113 次阅读   2024-05-13 10:27
张大千专题文献上海展出,大风堂美术馆开馆 

张大千(1899—1983),四川省内江市人。张大千在上海前后生活了近三十年,被他视为第二故乡。他在上海拜师学艺,建立大风堂,传播艺术,走向世界,由此形成了其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张大千诞辰125周年,澎湃新闻获悉,近日,上海静安大风堂美术馆开馆揭幕暨“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首展及研讨会在大风堂美术馆举行。数十位来自上海和各地专程赶来的学者、收藏家和张大千后人,共同参加和见证了大风堂美术馆的开馆。

张善孖、张大千 摄于上海西门路西城里169号门前约1920年代末

文献展现场

据“张大千与上海文献展”策展人史军萍介绍,本次展览是上海第一次举办张大千专题文献展,展览地与当年大风堂旧址,仅隔一条苏州河,遥遥相望。“大风堂”是张大千和二哥张善孖两人共用的堂号,大致在1925年左右启用。两人所收弟子皆被称为“大风堂门人”。1948年,大风堂门人巢章甫、萧朴、陈从周编成《大风堂同门录》(李秋君题名),并于1949年2月印行。

《大风堂同门录》1948年10月

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参加上海“烂漫社雅集”

1928年5月

右起 :黄宾虹、俞剑华、陈刚叔、熊松泉、蔡逸民、张善孖、马骀、张大千。

摄于上海“烂漫社雅集”

“本次展览陈列的近乎文物级别的文献资料,其提供者是江苏昆山籍知名书画文献收藏和出版传播学家田洪先生,他长期持续不懈地努力关注与搜集贡献,才得以充分再现于广大大千书画爱好者面前。展览分为张大千署‘啼鹃’款作品、在上海的个人画展、开设大风堂、在上海的艺文活动、在金山作品、‘血战古人’和早期上海报纸报道张大千七个主题,通过这些旧照片、老版画册、信件、绘画作品和人文史料,让人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巨匠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和大家风范。”史军萍说。

张大千《独寻且与联》1947年作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藏

张大千作《宋人山寺图》1946年绢本,设色纵136厘米,横75 厘米

1946年11月21日至30日,展出于上海成都北路“中国画苑”举办“张大千画展”

(展品编号第48 号)。

大千之投笔纪念展览会贺天健 撰文《申报》1930年5月30日

《民国日报》(上海版)刊载张大千“啼鹃”款人物画

1917年4月1日

好古书房藏

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署名之一

啼鹃是张大千早年署名之一,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是展出了不少署名啼鹃所作的系列人物画作(文献)。

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陶喻之撰文介绍,因为噱称自己是“下里巴人”的大千居士,的的确确是由地灵人杰与人文渊薮的上海艺术界,在共同倡导与培育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海派气象熏陶下,才成就了他美术事业的风生水起与蒸蒸日上。更何况其“大千”法号,还是百又五年以前自蜀漂沪,为追随自己崇拜的、曾经辗转北上松江小昆山九峰寺参禅的清初画僧石涛,才步其后尘同样奔赴人称“上海文化之根”的松江,投效禅定寺剃度为僧所得。所以,尽管他来沪伊始画作署款尚属带有巴蜀意味的“啼鹃”;但云间禅修的从容淡定经历,却令其书法艺术显现出乃师——晚近著名书画家曾熙、李瑞清推崇的《瘗鹤铭》风格来。

张大千与钱瘦铁等人合影照片

1946年

自右起:

钱瘦铁、黄大密、拍摄者、顾青瑶、李秋君、张大千、李祖韩(李秋君大哥)、周鍊霞、叶世琴、陈肃亮摄于上海大风堂。

“好古书房”藏

“众所周知,《瘗鹤铭》题咏对象曾系我上海地界的瑞禽‘华亭鹤’;大千早期沪上书画由‘啼鹃’而向‘鹤鸣’高雅转身,足见他取法南天翰墨丹青高古高级遂卓尔鹤立之一斑了。也因此,总结张大千巴巴适适的成功之路,不难归纳为从内江到申江尔后上溯松江,再从浦江出发走向世界一发而不可收拾辉煌灿烂人生的艺术脉络。有史料表明:上世纪二十年代,张氏家族甚至举室出蜀东迁松江生活;而大千自松江还俗后则在今黄浦区西门路西城里、静安区石门二路等地乐业安居。因而如若有好事者拟再写为海上书画家列传的《海上墨林续编》的话,将大千归属于我海派书画家行列是怎么也不过分的。”陶喻之说。

《张大千近作展目次》

1948年

1948年5月8日至11日,上海成都北路

“中国画苑”举办“张大千近作展”。

谢稚柳于《大公报》(上海版)上

撰文评价张大千

1947年

1947年5月14日,谢稚柳在《大公报》(上海版)撰文“读张大千画”中评介张大千作品“游刃造化之中,驰骤千载之上”

张善孖、张大千与日本友人于上海合影照片

1928年

张善孖(前排左二)、林源三郎(前排中)、张大千(后排左一 )与日本友人于 1928 年春摄于上海。

图为坐落于上海西藏路上的“宁波同乡会馆”

此次展览于5月10日下午举办了学术研讨会。12日的开幕仪式由史军萍主持,大风堂美术馆长王莹寐美,张善孖、张大千昆仲后人张之先、牛洁、王勇华先生等先后致辞。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至6月10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