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与“业余”
傅德锋
(周学良转)
今年7月份以来,我在《青少年书法报》开辟专栏,撰写《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第一阵营系列评论》,40多篇评论文章,数量不小,担子也不轻,自然须认真对待。因为有时为征集资料问题,需要联系评论对象,所以和课题班成员就免不了有一些电话和短信的往来。像王厚祥、刘京闻、杜建民、张志庆、逯国平、方建光、梁铁民、徐健、晏晓菲、童孝镛等几位先生和王凯英、顾柯红、戚散花等几位女士,尽管他们在书坛都比较活跃,但表现得都极为谦虚低调。给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特别是王厚祥、梁铁民先生,这种感觉尤其深刻。
然而,更有甚者,最近和北京工作的袁波先生联系当中,袁先生在言谈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客观务实,淡泊自守和谦虚低调,真是让我实实在在感觉到了作为文化阶层的知识分子应有的那种文人情怀。
袁波先生一再申明甚至强调自己仅仅是个“书法业余爱好者”,并不值得宣传,说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学习的力度。尽管单位工作很忙,但为了团体的活动,也需要抽空积极配合,更需要书友们多提批评意见,以利改进。我的回答是:“号称专业的往往并不‘专业’,而自认业余的恰恰并不‘业余’。社会名头和实际水准的严重脱节,正是当下书坛的一大写照。”
待我看到袁波先生发来的资料和作品之后(其实我在此之前就对他比较关注),其作品和学书感言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品味和格调,正好准确而有力地验证了我的看法。我觉得像他这样的“业余书法爱好者”,其实才是真正的“专业水平”。了解袁波先生的人,都知道他对书法五体均有涉猎,尤其擅长楷书和行草,作品写得功性兼备,很富感染力。并且在国字号展览当中数十次入选并获得大奖。这要换了那些势利浅薄之辈,尾巴还不得翘上天去?!然而袁波却能够保持一种平常心,清醒而理智地看待一切成绩和荣誉。
事实上,当下书坛,有很多所谓的专业书家,往往书艺水平差强人意,人品修养马马虎虎,可恰恰就是这类人,获得少许成绩或荣誉,就高视阔步,不可一世。遇到身份地位不及自己者,一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嘴脸;而一旦遇到位高权重者,则立马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极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能事,令人厌恶!俗话说,“一瓶不响,半瓶晃荡”,真正的高手绝不会搔首弄姿,张牙舞爪,更不会“隳突乎南北,叫嚣乎东西”;真正有德行之人,往往懂得谦虚自守,平易敬人,甚至会“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更有可能成为大器!才更有可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人们的拥护。对一个书法人而言,精心翰墨,默默以求数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加深,无论是对书道精义还是为人处世之道,理应渐有所悟,所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是也。写字写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精神和品位。如果认为写字就是写字,与其它无关,那这个字是到老也写不好的。
时常耳闻目睹一些专业艺术机构的“专业书家”,拿着国家的俸禄,一直保持早年取得的些小成绩,浑浑噩噩一辈子,不过就是扮演了一个“混工资”的角色,“混日子过关,推日头下山”如此而已。他们论身份地位,无非是个基层书协或是书画院的主席、院长、理事、秘书之类,可偏偏就是这些人,“官儿”(假如这也能算作是官的话)不大,架子倒挺大;水平不高,但姿态却丝毫不低。总以为自己代表官方,那就是绝对的权威,不容置喙。一些真正的业余人士尤其是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在这些人眼里,大多是不屑一顾的。你就是取得了再大再多的成绩,他们一句:“那有什么?再好也没人给你发工资!”准让你缄口难言,嗟叹不已。
这些人看自己那些格调低俗,水平平庸的涂鸦之作,件件都是“精品力作”,张张都是厚厚的一沓人民币,无论何种情况之下,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见银子笑吟吟。尤其令人不堪的是,这类人往往对一些取得优异成绩的业余作者自始至终抱有一种排斥打压心理,时刻都不会忘记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那点小小的权力对他人暗地里偷放冷箭。
有的人在竞选基层书协主席团领导职位时,马不停蹄,使尽浑身解数,也要身居“高位”,指点江山。竞选时赌咒发誓,天花乱坠,四处游说,信誓旦旦,仿佛当地书界的“救世主”已经到来。许多人受其蒙蔽甚至为之感动,禁不住要占到“严重支持,坚决拥护”的一方。可一旦走马上任,就飘飘然而忘乎所以,忙得连召集大家开展一次团体活动的时间也没有。他们究竟在忙什么?忙工作升迁?忙走穴卖字?这些都有可能。这就是当下社会的一大特色嘛!不通“官商之道”,还想在仕途上“一路顺风”,门都没有!因此,这些基层书协领导也是有自己的苦衷的,我们应该给予必要的同情和理解。
但我要说的是,既然您的工作这么忙,那就在您的本质岗位上专心致志地求发展,就不必再来占住书协的这个位子,来蹚书协这塘子浑水了。就留给那些有水平且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日常事务的人来做好了。可很多领导面对书协的这个位子向来都是“当仁不让”的,因为这意味着名利双收。即便是自己书法水平稀松平常,也会因为获得了“书协领导”这个“金字招牌”从此身价倍增,炙手可热。细想起来,其实这些人千方百计,煞费苦心地竞选书协领导位置,压根儿就不是为广大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着想,也不是为了发展本地的书法艺术事业,而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利。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基层书协领导都是这样,也有很多地方性书协组织的领导,不仅自身书写水平高,而且品行端正,有服务意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大家为本地书法艺术事业谋发展,求进步。即便是政府或事业单位领导兼职书协主席,即使自身只是一个票友的水平,但人家能够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和精力,利用自己的一些社会资源来为大家搭建平台,争取机会,能够推举和选拨贤能,做到不任人唯亲,一视同仁。搞活了当地的艺术氛围。这样的书协领导还是深受广大书协会员和爱好者欢迎和拥护的。
其实,是否专业,不完全在于身份与地位的高低,而往往在于自身的真实水平的好坏。在专业文化艺术机构坐着专业人士的位子而艺术水平不高,无疑也是对“专业”的一个绝妙的讽刺。话说回来,中国历史上那些大书法家又有几个是所谓“专业书法家”?他们都是将书法作为“余事”,反而能够留下功力精湛、传颂千古的艺术精品。如今书法成为一门“专业”,其结果往往是专业人士的水平大多很业余,而很多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反而十分专业,形成一种倒置现象,落差很大。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水平高而艺术水准好的人,往往因为人际关系等等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的一些特殊考虑,客观上进不到或主观上不愿进专业单位。他们或者也希望进入专业单位,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探索艺术,但不具备某些特殊的条件。他们或者有可能进入而不愿进入,想在别的领域发展自己,而只想把把书法从业余爱好的角度来看待。这就使得专业单位的人才引进出现短缺,同时也给一些水平差但关系硬的人留下了极大的空挡。
二是很多专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或能力有限,想进步但进步不了,只好抱残守缺,维持现状,混混日子了事;或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进入了专业单位,已经很成功了,自满自足心理很强,固步自封,数十年如一日。自身的优越条件反而成为了专业研究最大的羁绊,说白了,还是思想认识水平不到位的必然结果。
三是专业单位的人往往也常常卷入无谓的人事纷争,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争权夺利方面,而忽略了艺术修为的锻造,舍本而逐末,缘木而求鱼,进进出出,来去匆匆,不过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未能真正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内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成就。
而一些非专业人士,往往以业余的状态,艰苦砥砺,孜孜以求。他们放松身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精力和便利,长期坚持,最终在书法上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绩,使人刮目相看。
所以说,专业者不“专业”,让专业成为一种形式和虚无;而业余者“不业余”,却使业余变得充实而高雅。这些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吗?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