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侠,男,紫雲轩主,笔名,鲁南大羊。自幼习书,7O年入伍,作品刊登解放军报,和解放军画报。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大学,毕业后多年从事宣传工作。书画作品多次获省,全国书画参展一,二,三等,及优秀奖。电视,报纸多次报道。并荣获多项荣誉证书。现为安徽九州书画研究院第三任院长(法人代表),国家一级摄影,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同源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军博馆,文化部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等多家政要部门收藏。2O16年文化部和中国国际集邮网,中国邮政邮册发行组委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将本人书画作品印制成邮票,制成邮册对外发行。经文化部批准例为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称号。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会员。
江山生生不息 笔墨点点有情
---读画家刘春侠先生作品
在中国画的发展历史长河中,笔墨是中国画形式语言与精神内涵的重要表现与表现媒介。因此,历代画家对笔墨予以重视,唐代张彦在《历代名画记》中讲道:“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可见,笔墨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虽然,笔墨是作画的方法和手段,但不是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而画家刘春侠先生的山水作品极尽笔墨之能,其作品既有古代文人的古逸趣味,又有当代语境下的个性化抒写的高蹈。
苍山如海,古意盎然、峰峻林茂,意境悠远是刘春侠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群山,飞瀑,树木等虚实繁简,疏密相互交融之下营构出来的氛境,那种苍浑华资,意境深邃的笔墨气象总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幽林深处溪泉叮咚,烟云绵绵,鸟雀无数,人迹鲜存,这一张张一幅幅心无挂碍的意向山水,都是刘先生在吸收前人传统的基础上,通过长期艺术实践,在终于客观自然的同时,又不为古法所囿的艺术表达。

他善于用枯笔特有的苍劲和淡墨的温润相结合,表现出那种高古,淡薄,空灵意远的境界。可以说,刘春侠先生凭着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感。具古以化。在创作过程中他通过笔的勾勒皴擦点染等笔法,在以墨随笔出,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如在作品中山石的处理,倒影的安排,溪泉的留白,丛树的参差,飞鸟的穿插,烟云的生发,这些都是经过先生精心提炼出来的,位置恰当,画理脉络清晰,同时笔墨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
南方气候湿润潮热,丛林树木茂密深幽,山涧云崖千姿百态,江渚平川纵横交错,作为画者不可能从一幅作品中一一体现出来,那么就得从个人的审美取向与情感出发,去发现与挖掘客体的美的存在,并寄予自己当时要表达的心境及气韵,通过笔墨塑造图像转化为意境表达,抒发自己对自然山河的赞美与颂扬。换句话说,就是笔墨通人性的,它是通过笔墨之间的相互转换、积渗、将自然物象同画家的情感思维状态紧密联系起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认识,即通常所说的,画为心声。
先生善于用点用线,在这里先生变长线为短线,再变短线为点子,然后积点成线,积点成面。积笔为墨,积墨为山,完成了“笔与墨会”交融无间的那种特殊笔墨的至高至深境界。因“点子”相积而又能笔笔生发“笔笔清疏”,故每一笔都能既是笔又是墨,笔墨交融彼此难分。这样的表现使作品细节丰富,即适合远瞻又适近观,予人以深刻的印象,然而这些要全凭作者的艺术功力和高超的写生本领和精湛的笔墨技巧。飞瀑、流溪、群山、古树以及那“钓者沽酒的山中人家”无不洋溢着浓郁的自然气息生命气息,我想在这种氛围下垂钓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与世无争的清闲。
多年来,刘春侠先生画花鸟,写山水,从心出发自然随意,不但体现了高雅的审美趣味,更反映出自身的美学思想与文化修养。如果说,刘先生用笔墨来描绘日月山河生生不息的恒古,还不如说,这些年,一心以画娱己的同时,随着对画理与画论的深刻理解,不知不觉之间将文史哲等元素融入山水绘于丹青。使艺术符号加重了主观的表现能力,笔墨中也渐显由繁复至简约的洗练风格,在绘其形,畅其神,写其境的同时扩大了审美的容量,也蕴含了他对自然、生活、社会乃至这个时代特别的心灵诠释!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