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博 原名:刘兆武,中国画院画家。现居北京、1993年一一1995年受教育中国美术学院、师从卢坤峰、徐家昌等名师门下学习。主攻写意花鸟、山水、数年来精心研究、以笔墨功夫为基础、潜心学习历代名家艺术理论、笔墨画风及各家之长,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作品清新典雅、浑厚见韵、用笔苍劲有力,特别是笔下的雄鸡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2001年吉祥富贵图曾在新加坡展出并荣获银奖。
2004年被授于当代书画家称号。同年八月在山东省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个人画展、并得到专家门好评。
2011年庆祝建党9O周年全国名家书画展荣获一等奖。
2012年进石齐新中国画艺术研究院学习、更吏作品风格多变。
同年7月,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中国魂与奥林匹克艺术展荣获铜奖。
2013年被特邀全国第六届当代著名花鸟画名家展。
2013年6月22日四季拍卖会(81期翰海拍卖)吉祥图拍出1平尺1万以上。
2015年4月作品《密林秋月》入选“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展。
2015年6月作品《山林家园》入选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展。
2015年作品《五德图》在《人民画报》第十二期刊登。同年新闻出版红旗文摘杂志第五期封底作品(笑口常开)。
近几年几十家报刊杂志、出版发行作品百余幅、举办个人画展联展三十余次、多幅作品已被国家领导人及收藏家收藏。现为中国花鸟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画名人画院名誉院长,中国香港华人艺术协会顾问、红旗文摘杂志社艺术顾问等职。
------宁静致远绘清净 淡泊自然写逸情
------读画家刘一博先生作品
中国绘画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和内涵,其中自然意象与符号,永远是精神寄托与载体。作为一名画者只有找到花鸟画核心将之继承并向前推进,才是出路。欣赏刘一博先生的花鸟作品,可以毫无掩饰的说,他找到了出路,他注重的是作品中的情和势,其作品看不到一般意义上的折枝拼凑的格局而是以原生原景的繁复布局。以情统于画内,势冲出画外,既先声夺人,又引人入胜,整幅作品不刻意追求章法,而章法自立。
长期以来,刘一博先生以花鸟为主题,探索人和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精神的共鸣。分析作品我发现刘一博先生是在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中,找寻自己的艺术方向和艺术定位。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大气,磅薄与雄浑。他强调图式章法的结构,借以营造气势和浑然风格。而在技法上均以墨色为主,在单纯中营造丰富,在朴实中营造生机,在变化中营造可能。他的作品在以不失现实生活根基的情况下,赋予笔下的花鸟个性化的风格特点,用以来传达自己的理想和胸襟。
在用色上,先生的作品以墨为主极少用色,但胜过用色。疏淡和浓郁之间,疏而不淡,浓而不艳,浓淡得体。他擅长枯淡之墨,沉涩之色,又善于随意浓淡之墨不作均调,所以他的作品中墨象既丰富又自然,即酣畅淋漓又朦胧苍润。同时,又融入飞白之笔干枯有力为画面增添拙朴之韵。中国花鸟画以色见长由来已久,但离开白宣依托就过于炫耀自身,或与墨相左在不入墨调,那么就略显俗气。而刘一博先生的作品虽然以墨色为主,却让人看不出低沉或者灰暗,相反一派生命欣欣向荣的场景。
正因在用色上的笔墨个性,使得他的作品看似安静的画面,实则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与力量,这些景物与背景之间互为调谐,是画面满而不僵,多而不乱的重要因素。墨色对比反差,还是线的疏密安排都有一种得自天然而又精心。这种密和满、博而精的布局和语言形式极具艺术张力。作品中大面积多层次的图式结构除了物象之间位置经营以外,更关键的就是得益于色彩的处理。
黑白相间,疏密得当,所以先生的作品总是给人以独特的纯朴面貌,在这里没有约束,一切都按着自然随意的方式存在着、生长着,也许是深思熟虑的布局,也许是漫不经心的点染。但各有各的特点特色。并由它们组成一幅丰饶多彩多姿的画面,说是画面,但给人的感觉是生动的、立体的、这份生动是自然万物,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即使经历风雨依然生机无限的博大和壮美。是先生多年来笔耕不缀从茂密,葱笼,繁复中去找寻生命的节奏,生命的品味与乐趣,更是他的那份抱璞归真的情怀。
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情感表达,它是人的情感表达的一种媒介,是一种表达某种相对自我精神状态的载体。透过先生的画作,我们不仅能读出画家的性格和品质,还能读出他的情感和心境,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生机、淡泊、恬静等美好。一幅作品要画的引人入胜,必须借“物”寄情、缘“物”写心。首先画家要将主体精神寄托于画笔和笔下之形象,在表现画家无限的情思的同时赋予作品艺术美。
以“静”动人是刘一博先生作品的一大特点,这里的静,是自然万物呈现出的静听天籁,宁心养神的美好,是画家笔墨素雅以墨为上呈现出来的“净”美。是一丛幽篁在微风中摇曳,几株棕榈在晨曦中舒展,几只珍鸟在苇塘或者枝头中静眠栖息的恬淡之境。是画家以静观动,以静表动,无论是风动还是叶动,画家心自不动。这种表达的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表述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观复”理念。这也是刘一博先生作品所要追求的。因为这样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中有了更大的自由,他能把那些自然界中的那些真实场景生命气息和生存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传达一种自然万物和谐相生、天人合一的境界。
意境它不是制造出来的,意境是思想是修养是形而上的文化内涵,它与技法和人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作品中画面繁复,细笔勾勒其叶锗墨填其色,珍禽悠然自得地栖立于其枝杆之上,形态悠然,活灵活现,衬托着整体纷乱而有序的叶片。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墨色之间过渡自然,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鸟虫鱼,刻画细致入微,鲜活多姿,生动可爱,情趣盎然。摆脱了一般花鸟画的僵化程式,而是潇洒中带着恣肆,恣肆中蕴含着一种真实感人的蓬勃生机,给观者感觉仿佛真的置身在熙熙攘攘的植物天地,感受艺术家心灵上的那片花香。
秋色题材更是深入人心。在他的作品中很少出现人工味很浓的名花瑞鸟,大多取材于大自然间饶有生趣的山野之物,如山花、野竹、棕榈等。这些寻常之物在画家的笔下都表现的生机勃勃,妙趣横生。以秋色为题材的有故园葵花的灿烂和热情,有硕果累累的收获和喜悦,有野秋的衰残的神韵,有霜叶的凝重与飘逸,有清霜的洁白与萧肃,有艳阳秋的风骨与俏丽,有秋趣的朦胧与萧瑟。在这系列作品里花果、珍禽、树木之间结构上的疏密、前后、大小、远近,及色彩上的冷暖、明暗、浓淡及深厚与透明的多种对比,来表达自然界蕴含的灵秀俊美及馨香无边的美感。
在这些作品中气息很厚、很重,这里的厚重,是指生活气息的浓郁和厚重,也是指笔触朴拙、苍茫、老辣,极具浑圆、雄强的力量感。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大吉,依然是以墨色为主,唯有红彤彤的鸡冠以色展现,其余都是以墨韵为主。虽然无色但是却把一只只家禽鸡刻画的神态自如,在构图上,鸡成为画面的主宰,即使有植物花卉等点缀其中,也是为了烘托时令的需要。在这里以禽一鸟都是先生对花鸟世界审美的表达。我想如果没有对自然万物深情厚意没有对它们细微的洞察,不可能画出如此动心动情的作品来的。他尤其注重作品中以形写神的造型能力,因此,这些作品不仅洋溢着画家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其独到的敏锐的观察力,通过笔墨追求简率、拙朴、豪放的精神体现,在给人们美好物语的同时也给人以一种亲切的乡野情怀。
鸡,是常见的家禽动物,在民间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在生活里,鸡是喜闻乐见的有益题材,它日出而涕,日落而息,在生活里与人们和谐相处。在古代人们认为鸡有五德,更有吉祥如意、金鸡报晓等美好物语。所以,历代画鸡的名家甚多。而先生的鸡作品,用笔简逸,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运用墨的五色及飞白将鸡尾翎羽表现的即张扬又英武,英武之中又蕴含着文思。笔墨简洁使作品感觉更拙、更涩、更辣、更刚,也更见骨。在作品里,我们也许看到的是形。其实,表现的却是精神,这种精神是创作者于生活中最普的最常见的身边事物为载体,找寻直接感受,从中领略艺术别样的魅力。
可以看出多年来,刘一博先生博彩众长,以笔取气,以墨取韵。淡色之中求清逸,重色求古厚。也因其综合能力和表现技巧,使得他的作品非同寻常。才情和努力也使得他具备统摄诸多美感的能力,在抒情之时不排斥自然物象之真,作品中的植物、花卉、珍禽、造型精准生动又不拘泥于写实,笔墨色彩,构图立意大处夺人,小处耐看。同时他善于线面结合,绘画中构图疏密主要也是线的组织。其线条简练沉着,雄而媚,拙而朴。大家都知道线是中国画的骨,看一幅作品的好坏就看线。线能出神韵,出气势,出灵魂,线是生命,在刘先生眼里线更是精神支柱,所以他的线有厚度,有力度,有粗细,有轻重、有虚实、有强弱。如叶片的正反俯卧,枝干的粗细遒劲都表现出先生笔墨功夫的夯实。
以形传神力求通过花鸟自然本体的结构和态势,揭示其内在的精神内涵,表现其固有的情趣、风貌、灵性和审美价值。同时,他又睿智的摆脱自然万物非本质的属性制约,突破僵化摹仿,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创造,由表及里,生发哲理,宣泄情感,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倾爱和向往。这样的表现方式是饱满和繁复的画面,找寻出一种满而不乱的规律,赋予花卉生命。追求意象与具象的结合。使真实与艺术融为一体,为此他会把山水画的大景观作为背景,使作品在视觉空间的拓展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依然是饱满丰富的构图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视觉上给人以,远取其势,近取其质。他擅长用叠加技法来重现自然空间的丰富变化,以虚实交替的手法将空间向纵深推进,也使自己的花鸟作品具有了山水画的“深远”效果的意境。
自然界普普通通的花草植物,看似平淡无奇,也毫无价值,但就是这样,通过刘一博先生的笔墨色调的相互融合,相互依托而创作出鲜活。他从茂密繁复葱笼中找寻生命的韵律,找寻生命的品味和乐趣,在那么相依相伴、寄生、互生的植物群落里找寻各自生命的依托,在表现生机勃发的精神和那种和谐和美的关系。
常年累月的写生,使得他对自然万物生态、特性、特征再熟悉不过。可以说是把博大与精微融于一体,作品中花卉的姿态、色彩、结构,甚至是叶脉、皆精微地表露无遗。然后是较清晰的傍衬物,远山、大石、珍禽、花卉、杂叶等,再以淡墨染出朦胧的大景观作为背景,这样,不止推出了画面的距离感,还点出了大自然的清幽意境来。试想想,在枝繁叶茂、深厚华滋的自然原生态的世界里,非有丰厚的生活感受,是难于设计出这般幽雅且宏大的画面来。
如果说,刘一博先生是把花鸟作品放回大自然的怀抱,在自然中提升艺术。在满而密的构图中,以极鲜明而柔和的设色,再现了万木的峥嵘与各种花卉的独特神采,使画面幽静深远的同时充满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还不如说,是先生宁静致远淡泊自然、彰显着来自天然的生生不息的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生命对自然诗性的赞美的同时,也构建起自身的美学思想。
(艺评 王淑杰)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