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将中国石窟艺术镌刻在世界文化的长卷上

6 已有 2796 次阅读   2018-07-18 10:24   标签焦墨  佛像  石窟艺术  马培童  北魏文化 
小编推荐
前言:中国焦墨画,以纯墨来描绘自然之万象,展现宇宙的演变与发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绘画方式,其艺术的本源性,笔墨的原始性,作画方式的独特性,无不彰显出中国焦墨画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近代焦墨画大师当首推黄宾虹。经过多年的实践,从加墨到减墨,直到晚年,黄宾虹终于形成了密集疏笔小写意的焦墨画风格。六十年代末,张仃成为了中国焦墨山水画的领军人物。张仃擅长用长线条来营造笔势,形成了细笔写生的焦墨画风貌。今天,马培童的佛像焦墨画,既传承了黄宾虹密集疏笔小写意技法,又展示出了张仃细笔写生的风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繁线密点互通互溶的风格,把最具中国元素的焦墨画推向了一个新境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留下了精彩的篇章。


         
马培童,用古老的焦墨将中国石窟艺术镌刻在世界文化的长卷上

 

马培童,一个凭作品质量说话的当代焦墨画大师


作者 丹青飞狐 (著名艺术评论家)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马培童,香港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画家,艺名马双焦,笔名守一,1956年生于汉高祖“沛公”刘邦故乡江苏徐州沛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者之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坛一代绘画大师张仃的学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导师山水画工作室画家,曾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山水画专业,以独创的“双焦皴”法、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庙宇群“柬埔寨吴哥窟焦墨组画”、“中国四大石窟焦墨组画”而享誉国内外。)


   去年,在吴哥窟采风写生的马培童从柬埔寨给我发来了他在吴哥窟的写生稿,让我非常震惊,当即给他打去电话:“中国最古老的焦墨是表现吴哥窟艺术最合适的形式。我相信,中国焦墨画与吴哥窟艺术,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在你的笔下一定会碰撞出惊艳的火花。”感谢伟大的吴哥国王,给马培童送来了一个通向艺术神殿的天梯。马培童创作的一组吴哥窟焦墨组画,令人啧啧称赞,大开眼界,众人评说,这真是一组叹为观止、极具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当马培童邀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集《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作序时,我干脆就用大家赞美的话做了标题,并用抒情散文的笔调,写出了《令人不得不服的一组作品,震惊画坛,让马培童名扬天下!》这篇艺术评论文章。 伴随着这篇艺术评论文章的发表与传播,马培童的焦墨组画《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获得了国内外画坛的高度关注。中国焦墨画,被公认为是再现石窟艺术最适合的表现形式,马培童也被业界公认为是史上将石窟艺术表现的最好的一代绘画大师。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刚刚完成“柬埔寨吴哥窟焦墨组画”创作的马培童,又背起画板,辗转于中国四大石窟。马培童,再一次以他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气和激扬澎湃的创作热情,用最古老的焦墨艺术,将1500年前的北魏石窟艺术,镌刻在了世界文化的长卷上。

 


(图为马培童正在创作石窟艺术焦墨画)


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发源于北魏时期名闻遐迩的中国四大石窟,代表着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它们分别是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


当中国历史进入到公元2世纪到5世纪时,“北方蛮族”开始凸起,先后建立了一些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其间,一支彪悍的游牧人鲜卑族脱颖而出,成为了北方最强劲的力量。鲜卑人在拓跋家族的率领下,一路攻城略地,自北向南,用血肉之躯铺垫了一条寻找中原文明的宽阔甬道。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了北魏王朝。年轻的北魏王朝在与强大汉文化的博弈中,选择了一条以汉文化为尊的民族融合之路。鲜卑人在给汉人带来战争的同时也改造了汉文化旧有的文明基因。中国历史,在新血液的输入下,发生了新制度、新文明的变革。中国文脉,在北魏的冲击中,得到了提振,成为了一个历史支点。它撬起了唐朝几百年的辉煌,撬起了华夏文明的新征程。北魏的文学艺术和佛教文化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值得永远仰望的“制高点”。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以云冈石窟为文化标志,北魏在其一百多年相对稳定的统治里,将佛教文化推到了历史的高峰。那些代表着北魏文明史的壁画、石雕、佛教造像和石窟寺建筑,已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珍贵的文化财富。而北魏石窟艺术造像佛的微笑”,更化作了百姓心中的希望。这是宗教信仰的感召力,更是艺术表现的魅力。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焦墨画,是用枯笔蘸一种不加任何水份的极浓原墨汁作画,画面的虚实、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都必须用纯浓墨来实现。焦墨画,以书法为本,用皴擦替代渲染,画面的全部构建由一笔一笔的线条随意书写而成,不得涂改与复加。焦墨技法的运行诀窍,在于画家驾驭笔墨的娴熟程度,笔锋含墨量的多少和下笔轻重缓疾只仰仗于画家的笔墨功底。石窟艺术主要是通过石刻方式表现细针密镂的线条,与用毛笔表现线条的焦墨画是异曲同工之妙。


马培童的石窟艺术焦墨画,从书法的笔形与笔法介入,以中锋运笔为本,尽可能地调度运腕,让笔尖、笔肚、笔根都发挥出功能,用“八面来峰”的逆顺化变传达笔墨的运势和转折,使笔与宣纸的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火花。从简古淡远到精巧缜密,从动中见静到闹中有定,从有形到有神,从神行并重到神行兼备,笔与墨的每一次融合都情投意合,运笔爽利俊迈,落墨枯渴清润,让繁而不乱的线条刚柔并进、阴阳调和,疏密之中有通达,精微之中透意境。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黑与白是焦墨语境中的主干,充满着佛教禅意的北魏石窟艺术,在马培童焦墨画的黑白世界里,黑色庄严而稳重,白色高尚而纯洁。马培童笔下“佛的微笑”,无论是“褒衣博带、秀骨清像”的北魏佛像,还是“风韵绰约、丰腴为度”的唐代菩萨,参灵酌妙,动与神会,在宁静之中透着百般慈爱和无尽温和,将佛教思想的圣洁肃穆、慈悲仁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知白守黑,神明自来。”人们在马培童纯粹、朴实的黑与白中,看到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本源,在泛滥而浮躁的色彩中寻到了一种安宁而深邃。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图为马培童创作的石窟艺术焦墨画)

从柬埔寨吴哥窟艺术焦墨组画,到北魏石窟艺术焦墨组画,无论从佛教上讲,还是从世界经典石窟艺术上讲,都是艺术创作领域里的重大题材。马培童以一个艺术家的胸襟与情怀,展示出了独具慧眼的创作思路,大胆勇敢的审美追求,灵光一现的艺术天赋,驾轻就熟个性鲜明的笔墨语言,以及一发而不可收的创作激情。

马培童用自己熟悉的焦墨艺术语言和独特、精湛的形式与技巧,创作出的系列佛像焦墨组画作品,是对石窟艺术的拓展,是对佛教艺术的弘扬,是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是对中国焦墨画的创新与升华。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