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当代语文教育扼杀了汉字文化

32 已有 4232 次阅读   2014-04-11 22:27   标签汉字文化  语文 
小编推荐

                          当代语文教育扼杀了汉字文化

    这年头出版的书,能让人拿在手中摩挲把玩的,越来越少,《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肯定算一本。此书为晚清刘树屏主编,1901年初版,是当年民国小学堂的通行教材。新版的《澄衷字课》影印线装,最大程度重现了原书的气息、风貌,实为出版者一大善举。


   翻开《澄衷字课》,对“书卷气”三字体味尤深。从那典雅疏朗的版式,从那秀美遒劲的字形,从那带有书者体温的点横撇捺,你都能体会中国人对文字的敬畏与虔诚。书中影印文字,为唐驼所写。过去听过唐驼的传奇,说他写字过勤,把背都写驼了,遂改名唐驼。因他为上海澄衷学堂,缮写了这课本中的3000多字正楷,“唐体”名噪一时。


   这种带有书法印迹的开蒙课本,对当下小学教育是一种启示。汉字本身就是一门书写艺术,如何让孩子在课堂上,感受汉字造形之美,尤其重要。汉字本身就象一幅构图精巧的图画,书写者能让一笔一划暗含气脉,让汉字随气脉流动。如孩子在识字同时,能感受到笔是如何在“意”的驱动下,构成一个整体的汉字,更能真切地体会到汉字因书写带来的艺术魔力。随着电脑普及,孩子们在未来接触书法或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如在开蒙阶段,就学会品味汉字的书写之美,实属事半功倍的功德之举。


   当然值得把玩的,不只是装帧和唐驼的字,而是书中对汉字的释意。明代于谦写过《观书》一诗,我觉得其中四句,最适合表达我读此书的感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一本识字课本,能让人感到“相亲”与“胸次全无一点尘”,着实不易。我们知道,中国文化是“以字为本”的,所谓一字千金、一字之师,都暗含此意。所以如何认知每个汉字,如何析形解义,都意味着你对中国文化意蕴的理解。如果细细品味,每个汉字除它指称的含义外,还有它独特的内涵,《澄衷字课》对汉字的释读,并非刻板简单的定义,而是吸收了《说文解字》等书的精华,择善而从,析论简明通透,不仅展示汉字中的文化韵味,也彰显了每个汉字的份量。


   如《澄衷字课》对“政”的阐述,“音正,所以正人者曰政”,又释“政者正也。正国者曰国政,正家者曰家政。引申之凡上所施于下者,皆谓之政。故虽弊政虐政,亦以政称”。不只解释了“政”字的源头,也暗含了编者对政治的认知。再如“议”字的解释也非常精彩:“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合于义”三字点出了议之本质,同时还论及了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给教师的释读空间很大。


   这种充满文化意味的释读,在《澄衷字课》中比比皆是。这与澄衷学堂当年倡导的“性灵说”有关,他们认为:“训蒙以开发性灵为第一义。教者了然于口,听者自了然于心”,所以“不必过事束缚,以窒性灵”。所以我们看到,它对大量汉字的释读,既汲取了传统文化的智慧,也有对现代思潮的展现。汉字释读本身,就肩负了新旧传承的文化目的。以这样的教材启蒙,确实能达到伸张心灵自由、培养社会伦理、涵养人格精神的目的。

 

    虽说不能把胡适等人的文化成就,归于开蒙的课本,但以这种方式开蒙,显然对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大有益处。朱熹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汉字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要想渠水清澈,显然需要这样的源头活水。在古人眼中,汉字不只是语言的工具和符号这么简单,而是一个个活着的生灵,有阴阳雌雄之分,携带着祖先与万物的智慧。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表明汉字诞生之初,就是一个能与天地万物沟通的感应空间。古时的人们会在谣谶、测字中,用字形离合来判断未来与天意,求吉避凶。人人都敬惜字纸,认为若乱丢字纸,会亵渎字神,不仅有惜字冢,更有慈善性质的惜字会,专门收焚字纸。


   我们常说要重现汉语之美,如何认知汉字,可以说是第一课。汉字不只是简单的象形文字,更是一种表意文字。它点画成文,合文为字,结构灵活,其中既有大量历史和文化信息的积淀,也对天地万物和生命的哲思。汉字构成本身,便蕴含了先祖对文化经验和信息的综合与处理,有对事物直观的描摹,也有对很多抽象概念的感知,用联想、象征、比喻等多种方式,对事物进行观察与思考。所以中国会有“小学”传统,把文字、音韵和训诂之学作为学问的根基。曾国潘说“读书以训诂为主”,就是指要认知汉字中的文化信息。


   汉字能存在三千年之久,而且伴随文化进程的发展而成长,还因为在汉字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文化和哲学基础。它相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它相信阴阳相生、虚实互补、物我两忘。汉字就像一群有声有色的生命,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活着,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色彩与个性,就像图腾一样,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密码。从鹰击长空到鱼翔浅底,从迅雷惊电到落花飞雪,这些满溢生命动感的事物,在汉字中都只是用简单的线条,就形神皆备地被展现出来了。你只有畅游其间,才能感受到它无限的意蕴,如同一个自成体系的小宇宙。


   有着这种深厚文化意蕴的汉字,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只被视为一种工具,等于扼杀了汉字文化。好在有了这本一百多年前的《澄衷字课》,重新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对于文字启蒙的重视。很显然,如何在儿童的启蒙阶段,把汉字所蕴涵的历史与文化信息传达给他们,是我们的语文教育者要真正思考的事。如果汉字的教育,仍是与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源头是隔绝的,那么想要重现汉语之美,也只能是一个空想。                           转载(作者 叶匡政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