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康、梁二人曾经亲如父子,为何却反目成仇?梁启超一句话说出实情

4 已有 831 次阅读   2022-02-26 17:02
康、梁二人曾经亲如父子,为何却反目成仇?梁启超一句话说出实情 

康有为、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为将旧中国从封建专制制度中拉出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他们的名字在教科书中也总是一起出现,他们两人似乎是不可分割的连体人物。

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得意门生,两人曾志同道合、亲如父子,但是令人疑惑的是,他们后来却走上了一条水火不容的道路,康有为还曾公开写诗斥责梁启超,并责骂他为“梁贼启超”。

那么原本亲如父子的两人为何会反目成仇,这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

当有人劝说梁启超应该给康有为服软时,梁启超不为所动,他的一句话说出了两人关系破裂的实情。

我们一起来看。

初次见面

1890年秋天,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年仅18岁的梁启超满怀期待去拜访了已经33岁的康有为。

当时的康有为已经有了些许名气,也成为了很多人愿意结识的榜样人物。

康有为自幼聪明,但却没有把这种聪明用在科考上,以至于多次应试皆名落孙山,好在康有为对此并不是太在意,在他22岁那年,康有为去了一趟香港,这让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进而陶醉在了其中。

于是,他便开始钻研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很快有所小成,在教育界和思想界也慢慢有了知名度,自然也结识了不少思想进步的年轻人。

这时候,康有为还做了一件在当时比较轰动的事情,那就是以百姓的身份直接写信给光绪皇帝,提出了“改革法律、沟通民情、提防小人”的改革主张。

虽然光绪皇帝没能看到康有为的这封信,但是康有为却因此成为了知识分子中令人交口称赞的楷模,在此之后,康有为一直在积极宣传改革思想,成为了当时弘扬宣传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作为知识分子的梁启超自然也是仰慕康有为的,所以当得知陈千秋能将他引荐给康有为时,也是颇为激动,只不过他们都没有想到,这次会面会开启他们恩怨情仇的一生。

亲如父子

梁启超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拜访了康有为,两人见面之后,交谈了许久,梁启超后来回忆说起这次会面,他说当时康有为与他的谈话犹如“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给他来了一个当头一棒,当他晕头转向。

梁启超自幼便在家中接受传统的思想教育,自然也没有接触过西方的科学文化,而康有为以西方科学知识与他谈天说地,谈论时政,自然让他不知所措。

经过康有为的抛砖引玉,梁启超意识到了自己以前学的东西,根本不能算是学问,只是应付科举考试的词句罢了。

思考再三,梁启超决定拜康有为为师。

拜师学艺这事,在我们看来稀松平常,只要一个愿学,一个愿教举行了,但是梁启超拜康有为这事,在当时一点都不平常。

因为此时的梁启超已经中了举人,而康有为依然是连举人都没考上的监生,在当时那个只看“学历”的年代,康有为的身份是比梁启超要低一等的。

所以这种拜师就有点不和谐,不过经过梁启超这么一整,康有为的名气更大了,于是乎,大批学子前来拜师,康有为也因此开设了学堂。

梁启超在康有为门下确实学到了东西,尤其是学会了该如何做学问,这为梁启超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正如梁启超后来所言,“一年学问之得利力,全在此年”。

在康有为的着重培养和教导下,梁启超逐步成为了康有为门下最得意的门生,两人关系也一度亲如父子。

反目成仇

天有不测风云,事有万千变化,饶是一起相互扶持陪伴一起走了数年的康、梁二人,最终也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了。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关系逐步走向破裂,梁启超公开发表文章,驳斥康有为,康有为倒也不客气,立即严词回击,并且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诗曰:

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逢蒙弯弓专射羿,坐看日落泪潸潸。

枭、是两种会食父母的动物,而逢蒙曾跟随后羿学习射箭,后来却射死了后羿,康有为写这首诗的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是在斥责梁启超是白眼狼以及表达了对这位弟子的强烈愤怒。

当梁启超看到老师发飙,他并没有妥协,反而选择了继续硬刚,考虑到康有为对他有教育之恩,梁启超没有动用社会关系,反而只是以个人的名义写了一篇通告,在这篇通告中,梁启超丝毫没有客气,直接驳斥康有为:

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

当梁启超拿着通告去发表时,周边的友人担心梁启超此举不妥,便劝说他不要发表,但是梁启超却理直气壮说了一句话,正是这句话道出了康、量二人反目成仇的实情。

梁启超是这样说的:

师弟自是师弟,政治主张则不妨各异,吾不能与吾师共为国家罪人也。

政见各异

其实,康梁二人并没有什么私人恩怨,他们的反目成仇主要是因为政见不同。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和梁启超皆属于维新派,在他们的帮助下,光绪还进行了短暂的变法,只不过变法仅仅维持了百日便早产夭折。

康有为和梁启超作为变法的主要倡导者,这时候他们的政见思想已经有了分歧:

比如说康有为只注重君权,而梁启超则注重民权、绅权,甚至把他们放在了与官权同等的高度;比如说康有为坚持君民共主,梁启超则偏向民主革命;比如说康有为极力宣传保皇保教,梁启超则认为教不用保,只需要保国……

尤其是对于皇帝的态度上,则彻底让这对师生走向了对立。

袁世凯对于康有为的尊孔读经非常支持,在他的支持下,这种“复古”又席卷而来,只不过袁世凯想的是当皇帝,康有为却认为皇帝只能溥仪来做,后来袁世凯失败身亡,康有为便和张勋谋划,想要复辟清朝,结果这场复辟闹剧只持续了12天,而康有为也因此被通缉。

反观梁启超,他维护民主共和,反对封建帝制,袁世凯想当皇帝,他便立即执笔声讨,后来还联合蔡锷组织护国军,武力讨伐袁世凯。

正是由于这些政见上的不同,让梁启超觉得康有为的思想是落后的,是对国家有害的,所以他不念师生之情,仅为信念而奔走呼吁,哪怕得罪自己的老师,也毫不后悔。

仅凭这点,梁启超就值得尊敬,这也是康有为在声望上无法比拟梁启超的关键所在。

后来在刘海粟等人的周旋下,康梁二人的关系有所缓和,但终究有了隔阂,在康有为去世的时候,梁启超伤心不已,联合康门弟子进行公祭,含泪宣读了悼文,以此尽了最后的孝心,结束了这段师生之情。

参考资料:《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饮冰室合集》等。

(图网,侵删)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