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刘亦菲电视剧新作《梦华录》的热播,大家的目光有没有牢牢被美人的风采吸引呀?
这部剧的取景和服化道都赏心悦目,既然剧情把故事放在北宋,又用宋人回忆北宋繁华的《东京梦华录》取剧名,我们也来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吧。
美
MEISHI
食
01
水 晶 肴
剧中男主角顾千帆的父亲曾嘱咐下人说儿子爱吃“水晶肴”,这道菜剧中没有出现实物。文献没有提到确切的“水晶肴”,江苏镇江有一传统名菜叫“水晶肴肉”,又名水晶肴蹄。
选用猪蹄膀为原料,经硝、盐腌制后,配以葱、姜、黄酒等各种作料,以宽汤文火焖煮至酥烂,再经冷冻凝结而成。水晶肴肉成菜后,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故有“水晶”之美称,味道则清醇鲜香、油润滑爽、肥而不腻。
水晶肴肉其实是误打误撞做成的。传说镇江有一个小酒馆,店主在腌制猪蹄膀时误用了家人做鞭炮的一包硝,三天之后才发现。奇异的是不但肉质未变,腌制的猪肉反而色泽红润。为了去掉硝的异味,店主用清水浸泡、开水焯出,又加香料高温焖煮,结果入口一尝,异常鲜美,从此店主就用这个方法制作“硝肉”,久而久之就成了音相近的“肴肉”。
据镇江当地的资料来看,这道菜的历史并不长,大约有三百多年,宋代出现这道菜可能有一点早哦。
02
文 思 豆 腐
剧中孙三娘和纨绔子弟池衙内比试刀工时,将一块豆腐切成发丝粗细,艳惊四座。熟悉《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朋友,应该知道这道菜的名字——文思豆腐,这部纪录片的第五章《厨房的秘密》,重点解说了这道淮扬名菜。
淮扬菜尤重刀工,文思豆腐更是其代表。将柔软脆弱的豆腐切成毛发粗细,必须心手合一、一气呵成,容不得半点闪念。细如毛发的豆腐丝在水中散开,独具中国传统菜品的艺术韵味。
清乾隆《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的扬州僧人文思首创了这道豆腐羹,“文思豆腐”由此得名。它本是一道寺院的素菜,后因名气大,才成为文人、盐商喜爱的菜品,乃至出现在乾隆下江南时随行官员的“满汉席”食单上。
图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截止到十六集,剧中出现的佐茶果子,比如越梅蜜饯、梨条桃圈、雕花蜜饯等各色小吃确实在当时的文人笔记中记载过,“水晶肴肉”和“文思豆腐”这两道江南名菜则距离宋代较远。
03
紫苏饮子
剧中女主角赵盼儿的创新饮品“紫苏饮”,究竟是什么呢?
文献中也没有找到确切的来源,紫苏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一种奇异的香气。古名荏,又名苏、白苏、桂荏、荏子、赤苏、红苏、香苏等等,明代《本草汇言》说:“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
“紫苏饮”大概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和其他中药一起煎煮,是一种中药汤剂;而另一种很可能接近赵盼儿的做法——取紫苏鲜叶3-5片,洗净沥水,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放入白糖成清凉饮料。
此饮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热天气饮用,可增强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温,还可预防感冒和胸腹胀满等病症。从《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人食冷饮的情况看,盼儿的“紫苏饮”可能是一种带有紫苏香气的清凉饮料。
赵盼儿在剧中一开始是做茶坊的,按照出场顺序,剧中提到一连串的宋代名茶“谢源茶”“青凤髓”“灵隐佛茶”“龙凤茶”“真如茶”“北苑先春”和“径山茶”等等,这些名茶都是有文献可考的。
据《宋史•食货志》、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和宋代赵汝砺《北苑别录》等史料记载,宋代名茶有90余种,我们熟悉的普洱茶和龙井茶也在其中。
宋代的名茶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凤团茶是宋代贡茶的主体。当时“斗茶”之风盛行,极大促进了各茶产地不断创造新的名茶,散芽茶种类也不少——所以剧中是两种饮茶方式并存的,盼儿初到东京开茶坊,还惊异于客人喝散茶,喝散茶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饮茶方式了。
名
MINGCHA
茶
01
建 茶
剧中提到的大部分名茶,产自建州。建州是福建古州名,大致是今天福建南平市以上的闽江流域,包括闽北的十个县市。出好茶的地方也出好瓷器,宋代著名的茶盏“建盏”产地建阳就在今天的南平市内,建阳也是法医鼻祖宋慈的故乡。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现藏故宫博物院
建州是宋代贡茶主产地。建州的茶叶,称建茶,又称北苑茶、建安茶。其中著名的有龙凤茶、京铤、石乳、白乳、龙团胜雪、白茶、北苑先春等40余种。
建安(今福建建瓯)是建州的首府,剧中第一集,盼儿给顾千帆做的第一杯茶“青凤髓”就产自建安。
盼儿给顾千帆做的第二杯茶是“龙凤茶”,也有叫“龙凤团茶”的,这是在制茶时把茶叶压成饼状,再加印龙凤花纹,故此得名。
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庆历中,蔡君谟(蔡襄)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精绝,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凤茶是宋代茶叶之精品,剧中多次强调其贵重。
“北苑”并非宫殿名称,而是名茶产地,宋代隶属于建安县。“建安出茶,北苑为天下之一。”十六集盼儿和胡掌柜斗茶,胡掌柜使用的就是“北苑先春”。现在这里是乌龙茶的主要产地。
02
婺 绿
第一集在赵氏茶坊背景台词里出现的“谢源茶”,产自今天的江西婺源。
婺源不仅有油菜花海,所出产的绿茶也是历史悠久的名茶。因“颜色碧而天然,口味香而浓郁”,故称“婺绿”。
唐代的时候婺绿就享有“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的盛誉,《宋氏·食货志》把婺源的谢源茶列为全国六大名茶之一。明清时期,婺源出产的溪头梨园茶、砚山桂花树底茶、大畈灵山茶和济溪上坦源茶均为贡品。乾隆时期,婺绿是主要的外销绿茶。
03
灵隐佛茶、真如茶和径山茶
剧中有三种茶产自浙江,分别是第一集的“灵隐佛茶”、十三集的“真如茶”和十六集的“径山茶”。
灵隐佛茶是盼儿感谢顾千帆救命之恩的,可惜灵隐佛茶和龙凤茶顾都没喝成。灵隐佛茶是江南佛门名茶,是灵隐僧尼在庵堂寺院的茶园内培育、制作的,主要产于与寺相邻的北高峰和天竺峰一带,这里出产的茶叶无疑是西湖的精品。
灵隐佛茶叶形扁平、光滑、翠绿、整齐,汤色碧绿清爽,香气经久不散。最好用韬光泉水冲泡,可谓“双美兼备”。每年清明时节,僧尼相继开始采茶,附近的佛门信徒、制茶高手也应邀到寺院炒茶。
十三集的“真如茶”产自今天的浙江嵊州,也是宋代名茶,黄庭坚曾写诗赞誉。
盼儿在与胡掌柜斗茶时,用“径山茶”和对方的贡茶“北苑先春”对垒。径山茶又叫径山毛峰茶,因产地得名。
径山茶在唐宋时已经很有名,日本僧人南浦昭明曾在径山寺研究佛学,后将茶籽带回日本,是今天很多日本茶叶的茶种。清嘉庆《余杭县志》:“径山开寺僧法钦尝手植茶树数株,采以供佛,逾年蔓延山谷,其味鲜芳,特异它产,今径山茶也。”
宋代翰林院学士叶清臣,考察过浙江很多茶区,他在《文集》中肯定“钱塘、径山产茶质优异”。元明清时期径山茶依然盛誉不衰,与龙井茶齐名。
04
盼儿的绝技:茶百戏
剧中多次出现盼儿的拿手好戏“茶百戏”,第一集和十六集都有特写。剧中斗茶中提到的“茶博士”,就是当时茶馆点茶的伙计。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民间艺术。特点是仅用茶和水不用其他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宋代时在闽北茶区极为流行。
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到宋代发展到极致。宋徽宗不仅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杨万里和苏轼都喜爱分茶,陆游的诗《临安春雨出霁》:“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陶谷评论茶百戏“使汤纹水脉有物象者,禽兽虫草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随着散茶的流行,元代之后分茶逐渐衰落。
佳
JIAQI
器
01
兔 毫 盏
剧中在点茶时多次使用一种黑釉茶盏,这种茶盏就是大名鼎鼎的“建盏”,即北宋福建建阳窑烧造的黑釉茶盏。
随着文物科普的深入,近年的宋代背景古装剧经常使用建盏原型的道具。盼儿在十四集介绍自己的名贵茶器时曾提到“兔毫”,兔毫是黑釉在高温下的一种结晶现象。
由于胎中的含铁量高达9%以上,在高温下,胎中有部分铁质熔入釉里,釉层中产生的气泡把这些铁质带到釉面,温度达到1300℃时,釉层流动,铁质流成条纹状,当冷却时就会从中析出赤铁矿小晶体,似兔子身上的皮毛,俗称“兔毫纹”。
宋建阳窑黑釉兔毫盏,现藏故宫博物院
早在三国时期民间就有饮茶的习俗,至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至平民,无不喜好饮茶。王安石在《议茶法》中称:“茶之为民用,等于料盐,不可一日以无。”当时斗茶之风颇盛。
宋代的茶叶通常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盏内,再沏以沸水,水面会沸起一层白沫。斗茶者先要斗其茶色,以青白为胜。其次斗其水痕,以茶汤在茶盏周围沾染一圈茶痕,先退去者为负。
黑釉茶盏衬托白色茶沫最适宜斗茶,胎体厚重又使得茶汤保暖不易冷却,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北宋时期黑釉瓷在南北窑场均有烧造,以建阳窑最为突出。
宋建阳窑黑釉酱斑碗,建阳市水吉大路后门窑出土,现藏福建博物院
金黑釉油滴盏,1991年山西省朔州市政府M42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02
青釉刻划花碗
剧中盼儿在第一集和十六集展示茶百戏时,旁边都习惯用一只刻划花的青釉碗盛水。这种青釉碗的艺术风格,与北宋时期名声大噪的北方窑场耀州窑青瓷非常近似。尤其是十六集对这只碗内部纹饰的特写,婴戏图清晰可见,这也是北宋耀州窑青釉碗常见的装饰题材。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图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大家已经对汝、哥、官、定、钧等窑口比较熟悉了,其实宋代还有几个著名的窑场,近千年来窑火不息,对陶瓷史的影响并不次于五大名窑,耀州窑就是其中之一。耀州窑在宋代北方的青瓷窑场中最负盛名,“巧如范金,精比琢玉”,堪称翘楚。
耀州窑的窑址在今天的陕西铜川黄堡镇,宋代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始于唐代,北宋时以青瓷为主,兼烧酱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窑的鼎盛时代。器型以碗、盘、碟、罐、瓶、盒、炉为主,也有渣斗和各式小杯。
剧中盼儿手中常见的小杯,就近似耀州窑青瓷。胎质灰白而薄,釉色匀净,苍翠深沉,如冰似玉。装饰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线条刚劲流畅,纹饰富丽多姿,构图严谨生动,别具一格。
左上: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碗,1986年山西省河曲县五花城村出土,现藏山西博物院;
右上:宋耀州窑青釉印花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左下: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莲花纹碗,现藏天津博物馆;
右下: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碗,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五代耀州窑青瓷飞鱼形水盂,辽宁省北票市水泉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北宋耀州窑青釉剔刻凤穿牡丹纹提梁壶,现藏大都会美术馆
03
荷叶盖罐
剧中多次出现一只小巧的白釉荷叶盖罐,并不起眼。荷叶形的装饰在宋代很广泛,荷叶式碗、荷叶式盘非常多见。
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式碗、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越窑青瓷荷叶盖罐,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荷叶盖罐大量流行起来是在南宋晚期至元代,荷叶盖罐也是龙泉窑极具特色的器型,有素面、刻花、贴塑、瓜棱等几种不同的装饰手法。大量出土或出水于此时期的窖藏、城址、港口及沉船中,如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浙江嘉兴天官牌楼窖藏、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太仓樊村泾遗址、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等,可见其行销范围之广。
左:元龙泉窑青釉荷叶式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右:元青瓷荷叶罐,韩国新安沉船出水
龙泉窑是南方青瓷的代表,是中国陶瓷史上最重要也是最著名的窑场之一。龙泉青瓷,一般指浙江省龙泉市大窑、金村一带的窑场在宋、元、明时期烧造的青釉瓷器。
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龙泉青瓷的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同时还大量销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深受人们喜爱,亚洲、非洲、欧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仿制龙泉青瓷的产品。
盼儿在十四集介绍茶器时提到“粉青”和“梅子青”,这都是对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精品的赞誉。
南宋时期龙泉窑以石灰碱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烧成时不易流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釉最为著名。
梅子青釉的釉层厚达1.5毫米以上,釉色青翠,光泽柔和,如同美玉一般浑然一体,又恰似青梅色,尤其秀丽雅致。
南宋龙泉窑青瓷“蚂蝗绊”碗,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纹敛口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南宋龙泉窑青瓷弦纹三足炉,现藏故宫博物院
04
温碗与注子
近年来有关宋代的古装剧也逐渐出现这种配套的酒器,他们也是《知否》的常客。
温碗与注子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温碗中,用来保温。注子、温碗在五代时已盛行。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温碗多为北宋遗物。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壶、温碗最为精美。
左上:北宋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温碗,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祐二年墓出土,现藏安徽博物院;
右上: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狮钮注子温碗,现藏上海博物馆;
左下:宋青白瓷莲纹温碗酒注,蕲春漕河宋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右下: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温碗。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温碗,其中以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
除了耀州窑和龙泉窑,宋代景德镇窑也颇具规模,青白瓷大放异彩。器形秀丽,釉色青润,尤以宋代中期制品为精。青白瓷以釉色清白,胎质轻薄、透明、坚致而著称。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南海1号出水,现藏国家博物馆
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花口盏,南海1号出水,现藏国家博物馆
青白瓷创烧于五代至北宋初期,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达到了高峰,元以后逐渐衰落。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窑系。南宋蒋祈的《陶记》载:“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如冰似玉的效果,也为江南所喜爱。
南宋青白瓷花口小碟,现藏杭州博物馆
宋青白瓷碟,1964年麻城阎河刘李湾11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杭州的大街上的“铺席”条就有:“平津桥沿河布铺……温州漆器、青白磁器。”所以剧中盼儿三姐妹在购买瓷器时,经常可见到釉色和形制接近景德镇青白瓷碗碟的道具,这也是合理的。
05
盏 托
盏托也是一个逐渐被观众熟悉的器物,剧中出现两种盏托,一种是承托茶碗的,另一种是承托酒盏的。
茶盏托剧照
酒台子剧照
在面对这两种用途的器物时,我们可能容易混淆,不过在当时应该是划分得比较清楚。据孙机先生的论述,茶托应该是中空的、茶碗的下半部分陷在盏托里;酒托(酒台子)则应该是实心的,托盘中心突出一个小台子,酒盏仅足部低于酒台子。
上:五代越窑青釉刻花盏托,1981年北京西郊八宝山辽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中:宋官窑青釉盏托,现藏故宫博物院;
下:宋酱釉盏托,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景德镇窑青白釉花口杯及盏托(酒台子),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汝窑天青釉盏托(酒台子),1987年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盏托这种器物,从出土实物来看,唐代之前就有类似的托盘,清代还偶尔可以见到青花纹饰的盏托。但是宋代的盏托无疑是很流行的,种类繁多、造型精美。盼儿在饮酒和点茶时,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盏托,造型也很接近文物本身了。
晋青釉杯盘,现藏广东省博物馆
宋青白瓷托盘,1964年麻城阎河刘李湾1号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元莲花形玻璃托盏,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只有一处有些问题,就是周舍给盼儿夹菜时,竟然把菜往酒台子里搁,这是不应该的,它毕竟不是盛菜的碟子嘛。
06
玉磬
这是诗歌里常有、影视剧鲜少见到的器物。十六集盼儿在引章弹琵琶时敲击的玉器是“磬”。
唐诗《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就提到“磬”。磬是佛教中的一种乐器,亦为佛教礼器之一。
与编钟相似,从商到清都有将不同厚度的玉片编制成组的“编磬”,悬挂起来,供演奏之用。据史料载,中国自宋代以后,在汉藏佛教寺院中磬已普遍使用。
左:清白玉索子磬,现藏故宫博物院
右:清碧玉双面雕松竹梅带链磬,现藏故宫博物院
磬的种类很多,据材质有铜磬、铁磬、玉磬等。根据用途,其外形也有不同,有大磬、圆磬、扁磬等。磬通常被设置于佛案右侧。在佛教召开法会或念诵时,由维那师以棓(木槌)击之,发出绵长悦耳之声,以磬声沟通神俗二界,且使闻者内心产生喜悦。
左:明青玉透雕人物图磬,现藏故宫博物院
右:明子冈款青玉鹤鹿同春图磬,现藏故宫博物院
07
杜长风的眼镜:叆叇
叆叇,剧中出现这个生僻词“叆叇”,读音和“爱戴”一样。
叆叇原意是云朵遮住太阳之后昏暗的样子,后来用叆叇来为舶来品眼镜命名。
玻璃眼镜在明代宣德年间从欧洲传入,明代田艺恒《留青日札摘抄》卷二:“提学副使潮阳林公有二物,如大钱形,质薄而透明,如硝子石、如琉璃,色如云母,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书,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倍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清宣统金丝眼镜,现藏故宫博物院
08
不正经的小知识:皮杯
浪荡子周舍这句台词涉及到盲区,什么叫“皮杯”?
以口含酒为杯,故称“皮杯”。
《红楼复梦》第十五回:“玉钏笑道:‘三位奶奶我不敢说,要敬二爷的皮杯,咱们十人都要一例施行。”
《补红楼梦》第十九回:“你叫他坐在你怀里,喂你一个皮杯儿,给我瞧着这么一乐,就算他谢了我了。
《品花宝鉴》第八回:“咱们陌陌生生的陪了一天酒,李老爷你想想,想到敬皮杯的交情,也就够了。”
高阳《红楼梦断》第三卷:“反正跳到黄河洗不清了!不偷人也是白不偷。来吧!我请你喝个‘皮杯’!”
在剧中还有一批以宋代文物为原型的道具充当背景板:
宋钧窑月白釉花瓣碗,1978年河南长葛石固窖藏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宋钧窑月白釉长颈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龙泉窑青釉盘口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龙泉窑青釉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越窑青釉划花宴乐人物纹注壶,北京石景山辽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萱草纹折腰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宋青白釉葵口盘,现藏上海博物馆
宋青白瓷盒,武汉汉阳十里铺宋墓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难得有一张三姐妹合影,请大家说一说剧中的这件花器叫什么名字?
答案:花觚(gū)
听说后面的剧情还有盼儿三姐妹开酒楼的情节,《东京梦华录》描写京城的酒楼非常精彩,不知道是否会出现贴近史料的情景呢?
一起期待盼儿的赚钱事业!也祝大家早日财务自由~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博物馆丨看展览。
《山海经》中的10个美丽传说,你听过几个?
大熊猫自古以来就是国宝吗?原来它在历史上是这样的存在
古人奢侈行为大赏
苏轼笔下的秋天,写尽人生的百味!
《法医宋慈》:看这部纪录片,需要胆量
十二生肖为何没有猫?24个你不知道的语文冷知识
古代那些令人惊艳的文人雅称
今日立秋| 秋天,你好!人生立秋知天命;人心一念福祸门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