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健康·养生] 追古抚今,“万里茶道”平遥段文物遗存初探

2 已有 159 次阅读   2023-04-02 17:43
追古抚今,“万里茶道”平遥段文物遗存初探 

文:赵鹏图

积福书院第一讲:“万里茶道”平遥段文物遗存初探

平遥历来人多地少,土地瘠薄,食不敷用,自古多有外出经商谋生之人,遂使平遥古城成为晋商重要发源地之一。邑人商贾之风世代相传,跋涉数千里,率以为常。明代中叶时,商贾足迹遍布全国。到清代乾、嘉年间,以平遥商帮为劲旅的晋商己称雄大江南北,平遥古城“迩来商贩云集,居奇罗珍增前数十倍”。

精明的平遥人把南方的丝绸、茶叶等带回平遥,再运转陕、宁、蒙、甘等地,又把北方的皮毛、药材等经过平遥贩卖到南方,同时,将平遥牛肉、推光漆器等特产销往大江南北,直至迪化(乌鲁木齐)、西亚、俄罗斯。大宗项的批发、运销、中转业务兴旺发达,各种货物源源不断运进古城,又直接发往省内外,平遥古城成为晋中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有“填不满、拉不完的平遥城”之说。

一、平遥茶商概述

平邑茶商,有坐商与行商两种,行商胜于坐商。,茶商又有红茶、盒茶、卷茶各帮之别。清嘉、道年间城内茶商形成规模。采货南下直达两湖、赣、闽等地。

平遥票号诞生以后,茶商每年春季从票号大举融资,促进茶业发展。除朱姓开设大型茶庄外,其余有据可查的茶庄还有保大长茶庄、泰和长茶庄、隆新魁茶庄、祥泰隆百货庄、乾锡永鸿记茶庄等多家。

二、“万里茶道”平遥段路径

山西茶商之路长达近万里之遥,水路、陆路、船装、车载、驼运,跨越万水千山,历经崇岭险关,入晋后,经晋城、长治、由武乡县南关镇进入平遥县境。

平遥地处山西中部,是古代中国通往大西北的商贸通衢。金、元、明、清各代乃至民国初期,从京城通往秦陇的京陕驿道,由下东门进入平遥古城,穿过东大街、南大街,出上西门,往晋南,渡黄河,达西安,形成重要的南北商道。

平遥商人沿京陕驿道北上,经太原、固关、雁门关、杀虎口,进入蒙古草原,到达包头。冀、鲁、豫等地及平遥商人通过“冀州之门户,潞泽之咽喉”沁州,经平遥上店村、由上东门进入平遥古城,穿过南大街、西大街出平遥古城、往香乐村驿站(《康熙县志》(清)记载),向西北过汾阳、离石至军渡,渡黄河,入陕西境内,经吴堡西行至绥德,由此北上到米脂、榆林,穿过鄂尔多斯草原到达包头或向西南行经横城,渡黄河到银川,至蒙古阿拉善等地,形成中国重要的东西商路。

东西南北商队、货物聚集在平遥古城,浩浩荡荡,批零交易,互通有无。东西大街商铺、客栈鳞次栉比,各地客商云集留足。据有关史料记载,清代晚期,古城内有票号、钱庄、绸缎庄、当铺、茶庄、首饰店、布庄、照相馆等近13个行业,260家店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平遥古城成为中国通向大西北的商贸要道。

经调查,“万里茶道”途径平遥县的路段为:自本县朱坑乡上店村至平遥古城入境段约30公里;自平遥古城至洪善镇洪善村出境段约17公里,其间共经过城、村、庄、堡、铺、庙22个主要茶道节点,涉及与茶道有关的文物点近80处。

三、“万里茶道”平遥段重要节点文物遗存述略

1、古镇与驿道

上店村,位于平遥县境东南,距县城约30公里。为古代商客由东南北上途径平遥之咽喉要塞,也是县境东南之门户。该村自明初以降,由商形成,因商得名。自明至民国,一直繁盛不衰,正如村人所言:“在过去,包括茶商在内的过往客商,以骆驼、骡马托运货物,驼铃声声,尽夜不息“。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平遥县与武乡县之间的古驿道,是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南方商帮去往外蒙贸易活动的必经之路,直至1937年后,日寇为了侵华方便,才开通了武乡到祁县东关的道路,至此,茶商也结束了其600年的辉煌历程,退出了历史舞台。

解放后,由于交通不便,发展滞后村内人口逐渐外迁,现常住人口不足10名。也正由于以上原因,该村较完整地保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建筑遗存,诸如:传统商业古道(约8公里);真武庙、狐爷庙、麓台庙、关帝庙等多座祠庙;商铺、民居等20余座;古兵寨一处,是研究茶商兴衰史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

坡底村,位于县境东南,距县城约20公里。属山区与丘陵区交汇处,坡底之名概因之而得。古商道穿村而过,是旧时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之一。自村东至上店村之间约10公里的古商道大都苟存,其中路面为原始石铺装的路段仍保存有2公里。

古道旁村人俗称“七里窑”“十里窑”的地方,分别距坡底村七里、十里。此两处建筑实为古代过往商客歇脚、住宿之车马店。值得一提的是,自“十里窑”往上走一里半左右路北有一石堆,是过往客商“石祭”【路径之人捡一石块(代替供品),堆放在特定之处,以祭山神、财神,求得路途平安、生意兴隆】形成,颇有文物价值。

坡底村内尚存有古商铺(主要有当铺、染坊、客栈、百货、茶庄等),古民居、祠庙(村人俗称茶房庙)等多处。客商至该村,已走出大山,运输工具改换为轿车、骡马,一路向西北,去往县城。

本次调查:铺装保存良好的古驿道约22公里,主要集中在坡底村至平遥上店村与武乡县西郊村交界处。

沿村铺村创建与明初,原为军事设施,村西古官道旁之烽火台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今村貌古朴,民风淳朴,以邱姓居多,传为军人之后。村中古民居建筑考究,墙高宅深,檐部采用垛口式封护,沿袭了军事堡寨的传统风格。关帝庙、娘娘庙遗址反映了人们期盼平安、多子多福的美好愿望!

村西栖真庵,俗称琉璃庙、茶房庙,亦紧靠管道而建,是过往客商祭祀、歇脚的必经之所。明末清初,著名抗清斗士傅山先生常住此庵,秘密联络当地同仁,广泛结交四方客商,为反清复明大业作准备。

洪善村,古称凤凰村。位于县境东北,自古为平遥“东大门”,是过往客商东出县境的必经交通要塞。旧堡呈方形,辟南、北、西三道堡门,北、西门外筑有瓮城,门上建楼,南门外古道旁建有烽火台一座。堡内有四大街、多条小巷。古寺庙、祠堂,星罗棋布,多达10余座。古官(商)道穿南北大街而过,街道两旁至今尚存有车马店、客栈、杂货店、豆腐坊、豆店、饼子铺等商铺旧址多座,古民居则多改建,唯古街道尺度、风貌仍古朴厚重,至今不改。

2、祠庙:

乔家山日休庵,俗称茶房庙。该庙位于乔家山村西北古商道路旁,坐北朝南,始建年代无考,民国由村内巨富乔氏投巨资大修,主要方便过往客商歇脚、住宿。该庵一进院落布局,庙东建有客房(窑洞)多间。正殿三层,下窑上屋结构,供奉神位不详。东西配房大部坍塌。庵前古槐粗壮,长势良好,树身由五人方能合抱,树龄应在500年左右。日休庵现为“三普”登记在册的文物点。

古庵见证了客商艰辛的历程,是古茶道重要节点之一。乔家山村依古道而存,受商业行为影响,遂造就一代巨商乔氏。

3、传统商业街:

主要分布在城区,以南大街、东西大街为代表,总长度不小于五华里商铺。街道两侧店铺、客栈鳞次栉比,各地客商云集留足。据有关史料记载,有票号、钱庄、绸缎庄、当铺、茶庄、首饰店、布庄、粮店、照相馆等近13个行业,260家店铺。

茶商所经过的村庄驿道两旁,杂货店、饭铺、客栈比比皆是。如:喜村,原名邢村,今村南曙光东街为旧时古商道,村人称“官道”。

虽历径风雨沧桑,商道古风不改,无记道路宽窄,还是道旁祠庙、商铺、店铺、民居均保存了旧貌。主要店铺旧址有当铺院、车马店、杂货铺等;主要祠庙有狐爷庙、关帝庙、罗汉庙等,受商业活动影响,村中出现了毛家、阴家、梁家等晋商大家,值得一提的是,路北毛家之毛鸿翙,自幼习徒从商,后与同乡雷履泰一起辅佐达蒲村李大全财东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后成为平遥“蔚字五联号”总经理。

再后来更独资开办了蔚长厚票号,成为清代晋商巨族,富甲一方。其所建毛家堡,即“毛家大院”,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客(货)栈、车马店:

分布于驿道沿途及古城内,约存有20余处。东堡寨村七里窑、十里窑及上店村、城内西大街、洪善村的古客店比较典型。

5、晋商宅第:

分布于驿道沿途,共计约30余座处(不含古城内),其中不乏巨商大贾之豪宅,如喜村毛家大院,院主毛鸿翙为中国票号创始人之一,还有祥泰隆东家西赵董氏宅院建筑群、乔家山乔宅古、郭休村张宅等。这些宅院的主人均与茶商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6、茶庄:

保大长茶庄:开设在平遥古城内西大街路南(后门在郭家巷)。民国9年(1920),在蔚丰厚票号改营的蔚丰商业银行歇业后,由介休洪山乔英甫和张村张姓投资,在蔚丰厚旧址开设了“保大长茶庄”,并在汾阳开设分庄。其名出自张姓三个儿子,即张保玉、张大玉、张昌玉名中三字。

开设不久,生意兴隆,年营业额近百万大洋。享誉晋省。至今平遥仍有“票号日升昌,茶庄保大昌,一年不开张,元宝大洋拿斗量”的民谣。

隆新魁茶庄:1944年开设在平遥古城内南大街路东,本邑富商呼文彤执东,经营上等茶叶。从天津购进原料,在平遥城内花园街处开设的茶叶加工厂进行加工,然后出售。

祥泰隆百货庄:创办于清雍正初年,总号设在阿拉善旗,在平遥、北京、天津、兰州、南京、上海、重庆、西安、汉口、宝鸡、成都、张家口、包头、归绥设立分号,派驻经营人员。主事财东先后为董得峰、董振镛、董翰昌、董国昌等。

1870年清政府建里定远营城,阿拉善王府迁住定远营城,祥泰隆连夜迁往定远营城做买卖,同治、光绪年间到民国,祥泰隆在阿拉善旗的8个苏木(相当于区)设有8个分号,每号员工30人左右,从事购销,同时各有牧畜场1座,完全垄断了阿拉善旗牧民的供、销业务。

1879年(光绪五年)和1887年(光绪十三年),祥泰隆又先后在宁夏银川开设广发店和隆泰裕两家字号,并由初期隶属于祥泰隆,到后来变为独立经营,直接对董家财东,后来双双成为“宁夏八大商号”之一。当地谚语有“先有祥泰隆,后有定远营”之说,它收购皮毛运销内地或天津,贩绸缎、牲畜、畜产品、粮食、茶叶、药材、土产等百货于此销售,供应蒙回汉各族人民。

乾锡永鸿记茶庄:民国7年(1918),祥泰隆财东董翰昌长子董枢与阿拉善旗王爷各投资一半,合资白银3万两,开办乾锡永鸿记茶庄,总号开设在阿拉善旗,在平遥等地设有分庄。

四、平遥现存与茶商有关的碑碣记载

1、市楼:嘉庆拾柒年《重修市楼碑记》有“祥泰隆元银壹两”的记载。

2、市楼:宣统三年《重修平遥县市楼碑记》有“泰和长施银贰拾伍两”、“保大长施银参两”的记载。

3、金庄文庙:中华民国六年《重修文庙碑记》有“定远营祥泰隆施银五两”的记载。

4、

西沟村摩崖石刻神祠:光绪二十四年《重补修神祠碑记》有“大盛魁施钱壹仟文”的记载。【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库伦到北京的道路。大盛魁购销的商品种类很多,自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

同治时,大盛魁看到茶、烟销路好,为了适应蒙民的口味和运输上的便利,与茶商、烟商一起制出名牌“三九砖茶”和“祥生烟”。而且越做越精细,越做越定型,颇受蒙民欢迎。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