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这是鲁迅先生的曾说过的一句话,短短几十个字说出了属于他的独特的阔达和洒脱。
鲁迅先生一生寄情于挽救国之危亡,奋笔疾书之间一腔热血就洋洋洒洒地倾泻于笔尖,心中无限的抱负也就这样呈现在世人眼前。
或许是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那看似轻盈的字里行间,让他的模样看起来总是那么凌乱不堪,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
也有人说文人嘛,总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人的风骨。
初登大学讲台,浑身补丁被学生嘲笑。
如今在我的认知中,鲁迅先生是一位文学大师,他所写出的作品放在这时都能卖一个不错的价格。但是在当时鲁迅先生尚且没有功成名就,还是需要通过参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的。
他的文学修养受到了北大校长的青睐,很快便聘请他成为了一名讲师。
当时的北大学校也如今天的北大一般能够在这所学校读书,那是十分不易的。更何况成为这所学校的老师,那更是多少文人墨客的毕生所求。
鲁迅先生受邀成为一名正式的讲师。或许在他心中也是非常喜悦的,又或许他其实根本不在乎教授知识的地方是哪里,只要能将他心中的抱负和理想传授给更多的人。能够教授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学子,对他来说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所以和学生初次见面的鲁迅先生并没有过多地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当他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台下的学生既感到惊讶,又觉得好笑。
“这是哪里来的?乞丐居然成了我们的讲师。”或许这是学生们当时心中最大的疑问。不过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也不足为奇。
此刻站在讲台上的鲁迅,头发凌乱,胡子拉碴。身上的那件长袍也是皱皱巴巴,一副很久都没有打理过的样子。脚上的那一双皮鞋更是满满的布丁。
看上去倒像是一个食不果腹的流浪汉。和那个冠名于耳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当真是沾不得一点边。
台下的学生自然也是哄堂一片,都是发自内心地嘲笑,这个看起来像极了流浪汉的老师。一些心气高傲的女学生更是打心眼儿里看不起他。
而他未来的妻子也正好好地坐在下面。虽然此时两个人还只是初见,并没有产生任何的情愫。但是还是学生的妻子对于这位老师的印象也是十分差劲的,
不过鲁迅先生倒是个十分豁达潇洒的人。面对学生们的嘲笑和讨论,鲁迅先生表现得倒是十分的淡定。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起了自己准备好的课程。
实力碾压仅仅15分钟,让学生们不得不服。
或许收拾自己的时间,都让鲁迅先生去收拾这些文本了吧。当鲁迅先生屏蔽掉外界一切的干扰信号,全心全意进入讲课状态的时候,属于文学的那一种特殊的光芒才渐渐地笼罩在鲁迅先生身边。
起初学生们并不买账,依旧在下面嘲笑,起哄。渐渐地一个,两个,十几个,最后全班都被鲁迅先生带入到他的课程中去。
鲁迅先生说的每一句话都十分的幽默风趣,但又富含哲理。对于这些正值青年气盛的学生来说,那些长篇大论,他们是绝对听不进去的。
倒是鲁迅先生这操着一口绍兴方言的课程内容,让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学世界。
其实从鲁迅先生走进教室到大家安静地倾听也就15分钟左右,这么短的时间让学生把注意力从他的外表全部挪到他所讲授的内容中去,这对于一个由从业十几年的老师来说,都非常的困难。
老师们在接手一班新的学生的时候,往往是先进行自我介绍。再让学生们介绍自己,以此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性。为了方便日后更好地教学。
像鲁迅先生这样单刀直入的倒是不多见。不过在绝对的实力碾压面前,在鲁迅先生的文学感染力之下,想必大家也会自发地去认识这一位稍微有些不太注重自身细节的老师。
事实证明鲁迅先生的教学方法是有用的,很快就有不少的学生对他的印象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会主动来向他请教一些问题,和他讨论自己所看到的一些文学内容。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许广平。也就是鲁迅先生未来的妻子。
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询问,先生都会耐心地回答。只不过对于许广平来说,会偶尔用大幅度的片长去讨论一些生活中的琐事。
有人说鲁迅先生之所以不修边幅,是因为他不懂得这些东西。但好歹是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个时期的上海在时尚街可以说是走在前沿,首当其冲的位置。
鲁迅先生聪明过人,学习能力十分的强,哪怕就算是耳濡目染,也不至于让别人觉得是流浪汉。当然也不是因为生活太过于贫穷,买不起这些衣服。
一切都源于鲁迅先生的一个随性自然的性格。在鲁迅先生心中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写出更好的书,用来教化更多的人是值得的。
而对于自身的打扮,只要不是衣不蔽体看得过去,其实鲁迅先生是不太十分去在乎这些东西的。
如果是非要去深究,可能在鲁迅先生心中国家对他来说更加的重要。他不愿意看到现在的人民麻木不仁的样子,就像他当时放弃学医,一心扑在文学创作上是一样的。
虽然他不能拿着机枪冲上战场,但是一只强劲有力的笔,笔锋下刻入人心的文章就是他拯救中国,反抗侵略者最直接的方式。
而做这些事并不需要自己光鲜亮丽,并不需要自己受到多少人的喜爱。他把自己当做一面镜子,照出生活中人们腐朽无法救药的一幕幕。
但同时也照出了人们内心真正的温柔之地,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去督促人们勿忘国耻,为国之崛起而奋斗。
或许鲁迅的外表随性,邋遢,但鲁迅的内心却是火热的,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国家,为了那个时代尚且迷茫的青年。
真正的高思想,高内涵是无法从一个人的穿着打扮上看出来的,一个人的心在哪里,他行动的方向就在哪里,他所有的经历就会扑向哪里。
而对于鲁迅来说,挽救这个国家,就是教化那些青年。远远比让别人去喜欢他要来得更加重要。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