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发布时间排序
-
待秋:
正因为势在书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古代书家无不对势孜孜以求。汉晋南朝时期,书势成为一种文体,并出现了不少论势之作,著名的有汉代崔瑗的《草势》,蔡邕的《篆势》,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势》、(传)
(02-06 05:41)
回复
-
待秋:
有了势,文字就有了骨、筋、肉、血、气,不仅具备语言符号的功能,而且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
(02-06 05:40)
回复
-
待秋:
认为作书若得势,就能稳操胜算,于此可见他对势的重视程度。书法的外在表现为形,有形必有势。
(02-06 05:40)
回复
-
待秋:
书法的外在表现为形,有形必有势。有了势,文字就有了骨、筋、肉、血、气,不仅具备语言符号的功能,而且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书法。正因为势在书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古代书家无不对势孜孜以求。
(02-06 05:40)
回复
-
待秋:
在古代书法理论中,与势相关的术语非常多,如笔势、体势、气势、顺势、逆势、仰势、侧势、涩势……人们何以如此关注书法中的势?这要从书法的本质说起。书法是人心的外化,书家借书法表现人与世间万物的运动与活力,
(02-06 05:39)
回复
-
待秋:
一幅好的书作不但要笔势生动,体势新颖,还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上下呼应、奇正相生、疏密有致,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云:“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
(02-06 05:38)
回复
-
待秋:
他主张通过摹拟而学习古人,以为。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要求首先能达到与古人相似,否则的话,“纵欲搪突羲献,诬罔钟张,安能掩当年之目,杜将来之口。"他以为书法艺术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历一个
(02-05 14:26)
回复
-
待秋:
书法创作离不开书家的积学和悟性。孙过庭指出,书家应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达到对艺术的彻悟,他认为“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实为自己的甘苦之言。
(02-05 14:24)
回复
-
待秋:
余以不但为文,作诗者尤当取法于此。”(苏轼《与二郎侄》)苏轼所谓的“渐老渐熟,乃造平淡”,正与孙过庭“既能险绝,复归平正”的审美理想一致。清代郑燮也有类似说法:“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
(02-05 14:23)
回复
-
待秋:
这和开始时的平正迥然有别,开始之平正是法则上的平正,而险绝之后的平正则是一种平淡,是一种绚烂之极所达到的平淡。
(02-05 14:22)
回复
-
待秋:
但在纵横变化之后,又要归于平正。
(02-05 14:22)
回复
-
待秋:
。然能入法亦应能出法,法度是通向书法艺术宫殿的台阶,但非终极,因而孙氏提出“务追险绝”的学习道路,就是为入法度而不为法度所拘。
(02-05 14:21)
回复
-
待秋:
。孙氏强调年轻时要走平正之路,老老实实,无望速成,不慕奇险,所谓思通楷则,学入法度。然能入法亦应能出法,法度是通向书法艺术宫殿的台阶,但非终极,因而孙氏提出“务追险绝”的学习道路,就是为入法度而不为法
(02-05 14:20)
回复
-
待秋:
孙过庭认为,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必当经过“三时三变”的学习过程。他以为初学书法宜求平正,进而须求险怪奇绝,最后复归平正,通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三步曲,便能达到艺术的化境,也就是“人书俱老"的境界。
(02-05 14:20)
回复
-
待秋:
作书之法有所谓执,可得闻乎?’射陵子曰:‘非深浅得宜、长短咸适之谓乎。’曰:‘其次谓使,可得闻乎?’曰:‘非纵横不乱、牵掣不拘之谓乎。’
(02-04 06:13)
回复
-
待秋:
至于书法创作的具体方法,孙过庭提出了“四法”,他说:
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执,谓浅深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瑕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
(02-04 06:13)
回复
-
待秋:
中国美学强调妙悟,但并不排斥人工。明代谢榛说:“一速而简切,一迟而流畅。其悟如池中见月,清影可掬。若益之以勤,如大海息波,则天光无际。悟不可恃,勤不可间。悟以见心,勤以尽力。"
(02-04 06:12)
回复
-
待秋:
孙过庭又认为,书法不能忽视工巧。悟出于心,巧形于手,虽有悟而无巧,心手相分,神不能统手,手不能出心,则心手必难双畅。惟智巧兼优,方能心手双畅。在这里,孙氏提出的妙悟与人工并重的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
(02-04 06:11)
回复
-
待秋:
孙过庭认为,在书法创作上要使手能准确地表现心,就需要在长期涵养之后的妙契神悟。书法不仅是“形学’’,更是“心学",不仅要察究自然,妙悟自然,更要融入自然,师法自然,使自然“人化",从“人化的自
(02-04 06:11)
回复
-
待秋:
尝有好事,就吾求习,吾乃粗举纲要,随而授之,无不心悟手从,言忘意得,纵未窥于众术,断可极于所诣矣。
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02-04 06: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