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躲战争去“老姑家”避乱 1949 年我刚一岁多,因为传言北京要打炮,解放北京。于是我母亲带着我就躲到洼边村我老姑(周永珍)家去了。洼边村在我家北边不远,只有七八里地。母亲抱着我就走着去了。老姑夫是个非常勤快的人。洼边村主产单季稻,那里的大米特别好吃,油性也大,家里粮食不愁。
-
第一次参加“北京书法网友会”活动。 今天参加了网友会活动,地点在大兴区“京南第一涮”。500平米的活动室非常宽敝。楼上是“笔会活动室”。楼下是“书画展室” 。从大家的谈吐看,我认为这个群“文化品味很高”。原是从楷书转过来的。基本上都写楷书。
-
一话“牡丹” 前言: 画“牡丹”者众也,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云:“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关亨九 老师曾告诫说:“半书半画半读书”。什么意思呢?无论你是书法;还是国画。要用一半时间去写、去画,另一半时间去学习与书写和画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
六话“牡丹” 牡丹及其吉祥运用 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人《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
-
五话“牡丹” 牡丹之最 最早记载牡丹的著作是《神农本草经》(公元 2 世纪); 最早栽种牡丹的皇家园林是洛阳 “ 西苑 ” (公元 6 世纪); 最早的牡丹专着是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北宋); 最早的牡丹专家是宋单父(唐); 花瓣最多的牡
-
四话“牡丹” 牡丹诗词 : 牡丹 薛涛: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
-
三话“牡丹” 牡丹文化的传承 牡丹传说: “ 荷包牡丹 ” 的传说: 古时,在洛阳城东南 200 来里路,有个州名叫汝州,州的西边有个小镇,名叫庙下。这里群山环绕,景色宜人,还有一个美妙的风俗习惯:男女青年一旦定亲,女方必须亲手给男的送去一个绣着鸳鸯的荷包,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
-
二话“牡丹” 栽培简史 在 1972 年甘肃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 “ 血瘀病 ” 的处方,是迄今已有的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神家本草经》载: “ 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 ” 此书是两汉以来,有关药物的经验汇编。牡丹观赏品种的出现
-
再品“芥子园” ( 100072 周学良) 先师 关亨九 先生尝曰:“人之学世间任何一技,必正心诚意对之。你对它有情,它对你有意,久而久之,必成情深意重之旨趣。”又说:“学任何一技,其理、法、术之三昧不可缺一。使学人明理见性,明白道理,豁然开朗而通达。性者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