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顾景舟一生用了多少艺名、印款?

11 已有 2856 次阅读   2017-03-01 13:02   标签Microsoft  normal  style 
秘顾景舟一生用了多少艺名、印款?
2016-09-02 

关注【紫砂吧】,每天学习紫砂基础知识(泥料、壶型、工艺)。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顾景舟正在给紫砂壶敲底章


记得初次见到壶艺大师景舟先生的紫砂茶壶印款(壶上用印)和听到景舟先生有关艺名的解释,是在1974年年底。


那时笔者随老师张志澄(高级茶艺工程师,宜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40年代被民国政府命名的茶果农艺高级工程师)拜访景舟先生。


在顾氏家中,景舟先生和张工谈茶论壶,越说越投机,景舟先生一时兴起,将自己所用的茶壶印款拿给张工看,将自已的艺名来历一一讲给张工听,只因笔者当时未曾准备,错过了记录机会,甚是可惜。




壶款反映出作者素质与修为


70年代末,80年代初,笔者抽调至丁蜀镇文化馆(站)负责全镇的文物普查,因景舟先生民国期间壶上用印已属文物普查范围之故,即陪同朱可心(紫砂壶艺大师)、李壮大(原宜兴陶瓷陈列馆馆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华荫棠(著名工商人士,藏壶家、鉴赏家)等人来到顾氏家中,将顾景舟先生早年用印一一登记,并请景舟先生就自己的艺名一一作了讲述。



顾景舟一生所用款识(部分)


记得当时还有一些景舟先生收藏的清代名家印章(也含仿古印章),因尊重景舟先生的意见,未作登记。


後笔者著手准备《景舟传》资料搜集整埋,又一次次对景舟先生的艺名、壶上用印,向景舟先生作了采访并记录在案。


现将顾景舟先生的艺名、壶上款识作一探析,不当之处,谨请方家指正一二。



顾景舟30年代至40年代后期所用款识


紫砂茶壶印款,既具有书法艺术、籇刻艺术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具有表昭作者身份、艺名,体现作者意趣、爱好,作者思想、活动,作者追求、抱负等等作者本身的文化素质与修为,还具有紫砂工艺实用装饰的文化关系与文化情趣,这三大效用自印款在壶上铭用开始即显示出来。


大凡名人名家、名号名作,无不在茶壶印款上十分讲究。而卓着成就者如时大彬陈鸣远顾景舟等就更胜一筹,更为讲究。

时大彬款识

陈鸣远款识



综观现代壶艺大师顾景舟的壶上用印及所出现的艺名,无不反映出顾景舟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活动、艺术追求、抱负理想、心境爱好。


从顾景舟的艺名随着时代的变化,可以看到顾景舟从艺历程中的曲折迂迥,成艺过程中的心境意趣,而最终升华至一种回归的自然境地和自然心态;平衡的、坦然的、淡泊的、归宗的,犹如禅机、悟性,“正道”、“得果”一般。


顾景舟款识



墨缘斋啜墨苦读

自镌壶款以明志


顾景舟原名顾景洲。顾父顾炳荣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古训,要顾景洲发奋读书,用知识出人头地,锦绣河山,故取名“景洲”。


“墨缘斋”,为顾景洲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时书斋的题名。


顾炳荣从小就督写顾景洲学文习字,每日啜墨不止。顾景洲牢记古训父教,用“墨缘斋”激励自已用功学习。




蜀山东坡书院


民国十三年、十四年(1924一1925年)江浙军阀齐盧之战,祸及丁蜀地区。顾氏家道中落。三年之後,顾家发生一场火灾,家中财物化为灰烬。


顾家无力供奉顾景洲继续读书,顾炳荣即要顾景洲在家中研习,继续在“墨缘斋”自学深造,以待业与资足再就学机会。



墨缘斋景堂制


“墨缘斋制”、“墨缘斋景堂制”、“墨缘斋意堂制”、“景记”,为顾景洲早期初制水平壶壶用印款。


因家境困窘,生活所逼,顾景洲祖母说服顾炳荣,在1932年初带顾景洲学制水平茶壶。


数月後,顾景洲学成后自制水平茶壶,即在壶底使用“墨缘斋制”印款。接着又在壶底使用“墨缘斋景堂制”印款,并在壶把或壶盖上使用“景记”印款。後又接用“墨缘斋意堂制”印款,把款用“景记”印款。


壶款俱是顾景洲亲自镌刻,表明了顾景洲喜美术,习书法,好舞文弄墨之志向,并用壶来反映其自己的这一观点。



“墨缘斋制”、“墨缘斋景堂制”、“墨缘斋意堂制”、“景记”



武陵逸人沪仿古

漂泊不定似浮萍



“曼晞陶艺”,为顾景洲跟随储铭学艺时所用之艺名印款。


1933年下半年,顾炳荣为顾景洲的前途着想,先後恳请陶刻名手陈少亭、书法家潘稚亮收徒传艺,末成。顾炳荣又恳请制壶名家程寿珍收顾景洲为徒,又未成。


後来,顾炳荣再三相邀蜀山制壶好手储铭至家中边制壶边传授顾景洲技艺,事成。


储铭,又名腊根,号大匠巨人,龙溪山人,时称“洋桶王”(紫砂洋桶茶壶制得独好)。


顾景洲自 1934 年开始随储铭学艺整整二年,储铭倾心传授“洋桶壶”、“矮石瓢”、“如意仿古”、“掇球”、“线圆”、“圆刻”等款式。至顾景洲会独立做茶壶,即用艺名“曼晞陶艺”之印款。


曼,代表美,意顾景洲壶艺初成,已能亲手制作。


晞,是曙光初露的早展,意顾景洲壶锋初露,看到前途,看到光明,快到大显身手的时候。




曼晞陶艺


“武陵逸人”,为顾景洲应上海“郎氏艺苑”之遨,仿古作陶间所用艺名印款。


1936年,上海古董商“郎氏艺苑”主人郎玉书走访宜兴丁蜀上袁村等地,看中顾景洲所制“矮石瓢”等传统壶款式,聘顾景洲至上海仿古,所制传器严谨典雅,工整精致。


一年後顾景洲回家乡制壶,即开始用艺名“武陵逸人”,表露自己潇洒飘逸的当年个性,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也表达自己奋发向上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灵秀风格的奋斗目标。



武陵逸人


“自怡轩”,为顾景洲被聘为上海标准陶瓷公司堆塑制模室任技师期间所用艺名印款。


1942年,财大气粗的上海标准陶瓷公司聘顾景洲至公司,任堆塑制模室技师,并制翻模具。工余闲瑕,顾景洲仍制壶不辍,并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陶醉。


有时兴起,在壶身镌铭短诗茶话、格言家事,并署号“自怡轩主人”


这是他思想意识上首次不把制壶当成纯粹活计,而是把制壶、生活与艺术结合挂靠,把做壶与闲玩联系起来,把欣赏与情趣沟通的内心表露。



自怡轩主人


“瘦萍”、“老萍”,为顾景洲从沪归来後所用艺名印款。


1942年年底,顾景洲从上海标准公司回家乡後,生活的艰辛使他飘泊不定,且因他在沪制壶仿古而不为家乡制壶圈内人所知所识所承认,终日为生活而奔忙,像浮萍似地四处飘泊又体弱多病,瘦骨嶙峋,故用“瘦萍”为艺名。


在多灾多难的岁月,在艰苦生活的磨练中,顾景洲逐渐成熟,他把飘泊不定,走南闯北,创荡江湖自喻为云游四方的侠客,并以“老萍”取代“瘦萍”。


这是顾景洲生活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真实写照。




瘦萍、顾瘦萍



与艺术家往返交流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



“荆南山樵”、“荆山壶隐”,为顾景洲与沪上书画家交往後所用艺名印款。


1948年後,顾景洲与沪上书画名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辅来楚生等开始交往并受其影响,开始萌发“高士隐居”的想法,开始反思自己。


他开始步人成年期,逐渐走向成熟。


他只想像樵夫隐居在深山,高兴时做做壶,高兴时看看书。


他以隐士自居,开始学些历史文化知识,开始钻进书堆里埋头读书,开始打下理论基础,随时等侍出手的机会。



荆南山樵、荆山壶隐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为顾景洲成名後所用艺名印款。


1948年,顾景洲在沪上仿制时大彬《僧帽壶》、陈鸣远《四方壶》获得成功。


顾制僧帽壶、四方壶极为精致,获得各界好评,赢得家乡宜兴紫砂同业公会的承认并为时人称谓“方器高手”之美誉。


顾景洲为荣誉而骄傲,更加勤奋,埋头制作,以闲玩情趣来调节自己的疲劳和辛劳,亲自镌刻“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之艺名章,既是顾景洲内心的真情流露,也充分体现出顾景洲对事业的忘我精神。


他对紫砂已入了迷,爱得发狂,爱不释手,忙得一天都不得闲,忙得一天都没时间休息,故发出“得一日闲为我福”之感叹!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



艺海一舟

勇往直前



“宜兴人”,为顾景洲40年代末所用印款。


至40代末,顾景洲步人成年期,已不像青年时期那麽富有幻想,那样锋芒毕露。


他用“宜兴人”为壶用印款,是成功後的谦虚表现,通俗而平凡,淡化自己以往强烈的名利观点,也显示顾景洲成熟地走向中年老成期。



宜兴人


“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为顾景洲改名後所用印款。


1948年秋,在丰收季节,取得丰硕成果的顾景洲,接受艺人“艺海一小舟,鼓足风帆,勇往直前”的建议,顾景洲改名顾景舟


在这个“舟”字上,顾景舟曾解释“艺海一舟,即是把自己的命运随着艺海的一舟而搏击,永不停息,永往直前!”


这意味着顾景舟的崇高理想和目标追求,是要当一舟之“长”,掌一舟之“舵”。而不想再当一舟之上的水手,撑篙、拉线、摇橹。


“景洲”“景舟”,是顾景舟思想上的一大飞跃,也显示了顾景舟的雄心壮志



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


“啜墨看茶”,为顾景舟带艺徒后所用艺名印款。


1955年底至1956年初,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成立,并设立“紫砂工艺班”,招收艺徒61名,由朱可心、顾景舟等七人担任技术辅导员。


顾景舟收受徐汉棠(入杜前即随顾学艺)、李昌鸿、沈巨华、束凤英、高海庚等为艺徒,精心培育,耐心传授。


顾景舟用啜墨看茶来比喻制壶人的个性培养、文化修为,用深入浅出的道理来教育艺徒,一遍遍反复解释修心养性和做壶的关系,以至艺人在心态平和,心境平衡的状态下,心领神会其制壶工艺之要领,最终达到形、态、气、神、韵之最高境界。


这是顾景舟对下一代艺徒的殷殷期望和苦口婆心,也表达了顾景舟对其艺徒的一种特殊的授艺方法与心得体会。



啜墨看茶


“壶叟”、“景舟七十後作”,为顾景舟晚年成熟期制壶印款。


人至将老,名利淡泊,制壶不息,追求不止,所制之器,已达到出神入化之至高境界。几乎无可挑剔,无瑕可击。


年纪已老,技艺愈高,取名“壶叟”,是对自己所追求的紫砂光货素器一派裸胎艺术的肯定和骄傲,也是对自己独特的灵秀艺术风格的肯定和骄傲。

注:“壶叟”之印原用于在上海仿作的供春款作品上,老年时顾景舟干脆作为自己的别号,用于自己的作品。



景舟七十後作、壶叟



有志者事竟成

干古传万人赞



顾景舟艺名,壶用印款之多、之广,可以说是当代紫砂艺辈中无与伦比,无人超出的,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



顾景舟款识


内容来源于网络,紫砂吧编辑,重在分享!

精彩阅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