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史上最全顾景舟大师的美壶与美文

7 已有 2743 次阅读   2017-08-22 22:34
史上最全顾景舟大师的美壶与美文

史上最全顾景舟大师的美壶与美文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早年别称瘦萍、武陵逸人、壶叟,宜兴川埠上袁村人。顾景舟出生于紫砂世家,18岁随祖母邵氏制壶。20世纪30年代到上海仿制历代名作,临摹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之作。

顾景舟做壶60余年,心摹手追明代、清代、民国诸名家,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器必精心构撰,出手皆成华章,形成了雄健而严谨、流畅而规矩、古朴而典雅、工精而秀丽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他视紫砂为生命,承前启后,融古铸今,一改清初以来紫砂壶纤细繁琐、堆砌繁华之气,追求壶体线条的流畅舒展,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注重造型的简朴大方,在20世纪40年代就有“寸壶竟有斗米贵”的声誉。

顾景舟为名副其实的壶艺泰斗,身价最高的紫砂艺术大师。

顾景舟作品鉴赏:

扁腹壶

扁腹壶形,于转折衔接处皆以大弧型处理圆润丰腴。厚而短的流,浑厚的把手与乳钉形盖的,周身圆团团,上刻有范曾书画,更增怡然自得之感。

藏六抽角

壶身略成扁圆状,由钮、盖、口、身以至圈足皆贯以六棱,线条明析工整,转折合度,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此壶成型难度高,造型挺拔有力,做工严谨。

此乐壶

壶身扁圆如鼓,下大上小,盖的亦采扁圆形与夸张的瘦高提梁相互衬映,使整体造型看来既协调又隽永有味。提梁顺壶身较窄的肩部向上渐开,顶部与壶底宽度略同,成倒梯形,和壶身上下对称。

仿古如意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高虚扁壶

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形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的、把这三点搭配最是高明。

高腰线提梁壶

壶身似鼎,以圆弧线条构成,力求浑圆饱满,唯圆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虚实相应,更添此壶神韵。壶肩饰以三道圆环,有效地平衡视觉重心。丰厚的流弧度变化极大,显得兴味盎然。

供春壶

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井栏壶

井栏壶周身皆由弧线构成,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壶身虽圆似方,沉稳而不凝滞。斜斜向上的管状流和重心略为下沉的环形把,前后呼应。壶的造型简单却无以增减,再三观之韵味无穷。

菱花壶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桥形盖钮与口、身、圈足协调统一成一只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缩与盖上菱花纹路紧密吻合,毫厘不差。底微内凹。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简洁流畅,色呈赭红温润雅致,可称佳品。

墨泥石瓢壶

石瓢壶做者虽众,却各有风格。此壶不仅工精艺谨,细腻独道,流、把、的、足搭配恰当、比例合度,造型挺拔精神墨泥色闪耀着青铜光泽,更散发着内敛自省的隽智意味。

牛盖莲子壶

通体散发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圆筒身,肩略呈弧形与前伸的流及卷曲的把手无间地衔接,一气贯通。把手卷起活似随时欲扬起的牛尾般生动。壶口与盖各成一环上下密合无缝。

秦权壶

壶形似钟稳重沉着。盖与壶身浑成一体,盖的顺着钟形盖面弧度拱起做桥形钮,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把则呈大椭圆形,壶底内凹。赭红色泽温和中正,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

新桥壶

圆扁腹身。肩上带一环,盖口一环,盖中间再一环,如水波荡漾,上有桥形钮立于其中。此壶线条处理得圆润通融。环形把手上塑一平背与盖钮呼应,又似一叶过桥小舟,亦利于提握。

雨露天星提梁壶

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充分掌握雕塑与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飞扬的劲势,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

鹧鸪提梁壶

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成短圆筒状,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成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子冶石瓢壶

此壶采上小下大的圆台造型,把则为上大 下小的倒三角形,与壶身对应成趣。短直流,桥形盖钮高高拱起,底有三扁圆足。壶身与盖密合无缝,满水后亦不外溢。

紫砂壶公冶父壶

下大上小呈三角形的石瓢形,周身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嘴、把、的处处衔接自然流畅,线条利落明确,起承转合交待清楚。下以三圆足支起全身,使壶显得挺括有神,沉静而深伊永。

座有兰言壶

壶体呈扁腹状,直口,短颈,管状流,配环形把。弧状盖,乳钉形盖的中有小孔,底内凹,朱泥色华而不腻。浑圆雅致,有大家风范。一侧刻有「座有兰言]。

瓜梨壶

瓜梨成壶,以蒂为的生动巧妙,壶身为瓜结实丰美,而不流于肥硕,有型有款。浑不似多数以瓜果肖型的作品务求饱满欲破为美,此壶做来令人神清气爽。

均玉壶

壶身做圆角方柱体。圆口,短坡颈,小圈足,桥形盖钮塑来大有古意。无论整体或局部造型皆可见方中寓圆之意,有如天地方圆,和协统一。

双线竹鼓壶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形,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中正沉稳。流、把化为新抽嫩枝,动势内酝,生动有力。盖上堆塑屈曲的竹枝为桥形钮,钮下贴塑竹叶纹饰。

小石瓢壶

壶身及盖钮呈三角形,壶式饱饱厚厚,盖钮则轻巧巧拱起如桥状。直流延壶腹弧度斜向上伸,把则顺壶肩平伸向下弓起,形状非圆非方,前后相应妙趣横生。造型虽简,却更能在质朴中见深厚。

云肩如意壶

造型简炼有致,以细部雕琢刻划加以变化。扁鼓身,直颈,管状流微曲做蓄劲吞吐状,环形把,下有三只鼎状足。肩上堆塑云形图案,壶口与盖圈刻以仿古图形,盖钮成莲花微放状。

------------------------------------

壶艺的创新

宜兴紫砂壶艺,近几年出现了新的繁荣。老一辈艺师累有新作问世;秉承着传统艺技的中年艺人各擅胜场,新一代青年技工迅速成长,砂壶艺苑中群芳争艳,欣欣向荣。紫砂陶艺出现了史所未有的鼎盛景象。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艺人在创新。

本文就壶艺的创新作简约的论述。

紫砂壶艺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丁蜀镇蠡墅羊角山古窑出土的大量紫砂残器证明,紫砂陶器远在宋代已开始烧造。执把注水壶、提梁注水壶等均是源于生活,来自民间,经创造而又用于生活的生活日用品。其造型简朴,制法粗犷,质坚耐用,里外不施釉。随着饮茶品茗风尚的发展与盛行,砂壶从田间劳作的携水用具而进入庭堂,成为家中饮茶的器皿。

一、大彬制壶妙不可思

据传,明正德年间,吴颐山的书僮供春「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试着跟金沙寺僧捏制茶壶。周高起着《阳羡茗壶系》中嘉誉供春的作品云:「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则供春就成为紫砂陶艺史上第一个被记载下来的大师傅。至明万历年间紫砂壶艺术被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妙手推上了新的高峰。其中以时大彬壶艺最为突出。明许次纾在所着《茶疏》中说:「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时大彬的壶「不务妍媚而朴雅坚致,妙不可思。」确有独特的高雅风格,堪称一代名工。大彬所制茗壶款式甚多,有僧帽、菱花、六方、书扁、瓜棱、八角等,其泥质温润凝重,造型深厚健朴,可谓壶艺之典范。他的工艺技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学习。自清以降,清皇朝更把紫砂壶列为贡品。这可从故宫博物院藏康、雍、干御用紫砂器中找到左证。

二、艺高技精陈鸣远

其后,以陈鸣远为代表的制壶高手,吸取自然瓜果、植物之形态,进行写生、变化、取舍、夸张,充分发挥紫砂泥材质之优良特性,制茗壶及文房雅玩,堆、雕、捏、塑,艺高而技精,独创一格。吴骞编《阳羡名陶录》一书中,有「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制作精雅」等记述,可见他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其时,宜兴砂壶艺术进入宫廷,远销海外,故有「海内竞求鸣远碟,宫中艳说大彬壶」之誉。壶艺的创新使「荆南土俗雅尚陶,茗壶奔走天下半」(《阳羡茗壶系》)。

与陈鸣远同时代的名手较多,许龙文、圣思等均可谓一流好手。《茗壶图录》一书中,日人奥兰田藏许龙文制葵花壶一件,「流直把环,通体以秋葵花为式,花瓣参差,向背分明,如笑如语」,「许氏巧手,制壶无一不竭尽智力,而兹壶精制尤穷神妙,非他工之可拟论」。南京博物院藏圣思所制之桃杯一件,艺精技巧,堪称捏型工艺的佳品。

三、文学艺术导师陈曼生

壶艺高雅风格之提高,陶刻装饰起了很大的作用。十九世纪初期,文人雅士日益爱好壶艺。陈曼生、郭频迦等积极参与壶艺。以书法、绘画、陶刻来装饰宜兴砂壶。集节古诗词之佳句,或自撰铭文;或与茶事清趣相联,缀以书法、绘画,奏以乃劲的金石刀法,使壶艺与陶刻取得和谐的统一。犹如红花与绿叶,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砂壶造型千姿百态,可谓汇集器皿造型艺术的宝库,其间蕴藏着丰富多采的完美器形,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能,经数百年来的反复提炼、修改,日臻完善,沿传至今,虽古犹新,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线云壶、菱花壶、合菊壶、风卷葵壶、鱼化龙壶……,各呈仪态,蕴蓄着紫砂壶艺独特的风格和内涵的精华。

探索壶艺的创新,既要有取舍地继承传统的优良特色,又要能吸收新的东西。要有新的突破,要能够发现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内在真谛;而这个真谛就是美的本身。一件较为完美的作品,必须自己能够抒发艺术语言,给人油然而生的一定艺术感受。

四、一代名家邵大亨

以邵大亨的作品为例,大亨为砂壶艺术上的杰出代表。清嘉、道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据《宜兴县志》中高熙「茗壶说」赠邵大亨君一文载说他「善于仿古,每专览前人名作辄心揣手摹,得者珍于璧,其佳处,力追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又说:「其掇壶、顶、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嘴把胥屈自然,若生成者,截肠嘴,尤古峭,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而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可见其技艺之缜密高超。邵大亨的主要作品如龙头一捆竹壶、蛋包壶、掇壶、仿鼓壶、鱼化龙壶等等,无不精美绝伦。我仿制大亨作品的第一件就是掇壶,作于1936年。我的创作体会是:首先做到形似,其后做到神似,最后有所突破而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经仿制邵大亨的作品,壶艺水平产生了飞跃。

-----------------------

壶艺三要:形神气

通过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不断总结,我认为壶艺创新要注意三个要素:

其一是形,即壶的形象,也就是形状式样。这来源于对造型的熟悉深度,取决于自己的精心设计。耍明确地安排制作壶的大的「面」,即壶身;要鲜明地强调壶体每个部分,嘴、把、口、底、足、盖、钮所支配的方向。由点、线到面,交待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度,明暗转折,虚实对比。这样才能深入空间而获得形的深度。把点、线、面处理好以后,一切也就找到了,作品 — 形,已经具有了生命。

其二是神,即壶的神态,也就是通过形象表达散发出的情趣。创作的时候,万不可仅在平面上探求,而要在起伏上思考。一切生命都是从一个中心迸生出,然后由内到外,滋长发芽,灿然开花。要设想形象(壶)正迎着你,向你突出,向你诉说,向你表达。这种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内在冲动。这样的艺作就具有了生命,就有了神。

其三是气,即壶的气质,也就是形象内涵的实质性的美的素质。紫砂壶艺是实用工艺美术产品之一,是具有艺术气质的实用品和装饰品,要求产品的气质要美。因为壶艺产品是为生活服务的,这就要求做到美与实用相结合。装饰生活,适用于生活,既方便实用,又能陶冶性情,从使用中获得美的感受。这就是气质上的美,是健康的美,而不是病态的美。艺术的本身就是感情。如果没有轮廓、线条、体积、比例的学问,没有基本功扎实而又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完美的作品其本身就具有充沛丰富的感情在抒发,在感染着人。在我们看来,线条和块面不是别的,是内在真实的标志。我们的目光透过表面一直潜入内心。当我们表现形象时,便会用内涵的精神 — 气质来丰富形象的本身,强化艺术的感染力。

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汇贯通,方可称为佳作。诚然,这是不容易的事。需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丰富的生活积累,严格缜密的技巧,要有对泥原料、成型、烧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工艺流程的深入了解和掌握等等。总之,艺术要有决断,要朴素、要率真,要把亲自感觉到的表达出来,以达到形、神、气兼备,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技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己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形艺术的理论和法则,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把、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恰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即制作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无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座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的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是高或矮,侧重从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感情,怡养性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鸣。

当然,作为一件实用工艺美品,它的适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适感可以愉悦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因此,也就要依据饮茶的习惯,风俗,有选择地考虑壶身的容量,壶嘴的出水流畅,壶把的端拿省力舒适等等。这些都是必须作为具体范围的内容来考虑的。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只: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在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在一件器物的内容和形式上,它包含着多方面因素的内在联系,形式的完美与制技的精湛固然是第一要素,其次是在完整器形上加以装饰,使作品有锦上添花地丰富观感。首先要审视纹样的适合,其次是装饰的取材(一是指题材和内容;二是指用何种材料),以及制作的手法,这些都是具体而细微维系到创作者的素养水平与鉴赏者的着眼力。

简约地举一些例来阐明,譬如说:砂艺的传统装饰“陶刻”,首先思考反映铭题的内容,必须是体现出切情切理的文学词藻,书法和绘画的美妙以及格调的高超,镌刻刀法、金石韵味的精到,能使人对器物的欣赏玩味无穷。而且真正由名画家,绘画之茶壶,必须是一个画面一个壶;若经过反拓,或批量印刻已失去意义,那要视乎经营者的信誉以及作者本身的艺术素养。

诸如摹仿自然界形象性的雕塑制品,兼及装饰在几何形体上的浮雕、贴雕,图案的刻印板,以及釉料彩绘,其它材质的镶嵌,抽象的陶艺构思。任何艺术形式,都应该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样居高临下地来看待品评砂艺和鉴赏砂艺,使作者与热衷砂艺的爱好者,相互感触以便领悟制壶艺术的真谛。

近年来随着对砂艺热潮的兴起,传统的茶文化与陶文化的推广,热爱紫砂艺术的人士日益众多。较高文件次的佳作生产,究属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各界人士玩赏上的需求,尤其高雅名作,更是稀少。因此出现社会上极少数缺乏艺术道德的工匠,串通一些肯不讲商业道德的狡商市侩,不择手段地乘机猎取暴利,假冒名家印鉴,各种等级的劣质膺品,充斥市场,蒙蔽众多热衷砂艺爱好者的眼睛。所以有必要讨论一下辨伪问题。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鉴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已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征,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累积经验。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难识别真假的。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会有他的独到一面的硬工夫,这是指艺术的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是所谓个人的风格和韵致,也就是所谓灵感。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倘若说一个存心作伪的人,如果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么他自身已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别人而湮没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胆地说,真的,生来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只有没出息的作假货者。作假的这种行为是绝对可耻的。

另外尚须附带约略讨论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至二十世纪初期),也曾出现过一阶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有凭古玩商人根据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艺匠地臆测构思设计制作,签署历代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鉴加戳的。诸如此类的作品,在笔者从业数十年来的观感研究所得,总结如下数点:其一、凡是意仿明代作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着。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都显平出后代摹仿制品的优越水平。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鸣远、圣思、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么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不免宥于玉与燕石的差别。但是这类作品流传至今日,一旦偶为好事者所获得,当然还是很有赏玩珍藏的价值的。它应当有别于现代的假冒的伪造的膺品,亦更异于近年出现的借图谱伪造再仿的技低质劣产品的假中之假,用以自欺欺人。好事者诚然不可不千虑慎辨,以免受骗上当。否则,将沦为“玩物丧志”。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拉拉杂杂,提出以上的一些主观的见解,公诸砂艺同道以及热衷于砂艺的人士供作参考,并希广闻博识的同仁们,有以教我,实厚望啊。

顾景舟的鉴壶秘籍

1. 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2. 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 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泡茶有关系。

4. 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 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6. 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 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8. 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9. 紫砂泥料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10. 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 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 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 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 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5. “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 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7. “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 “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

19. “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

20. “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

21. “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 “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 “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 “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

25. “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

26. “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 “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 “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 “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 “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 “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 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 “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34. “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 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 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看完记得分享哦……

微信平台ID:dengyun521←长按可复制(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微信平台CP:15000114487(每天推送最新古玩咨询\鉴定/评估)

艺术品经纪人:邓先生

【在这里让您遇见最珍贵的艺术品.最前沿的艺术市场和高端艺术品交流平台.欢迎您的参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