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沂水县云头峪村的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
现存放于云头峪村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的印刷机
《丰碑》局部(一)
丰碑》局部(二)
徐青峰创作中
山东省美术馆馆长、著名油画家徐青峰是个大忙人,若不是脚部意外受伤骨折,他所承担的“大众日报主题绘画创作”任务或许还不会完成得如此顺利,谈到此,徐青峰自己也认为是天意。当然,对大众日报及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尊重和发自心田的创作冲动,才是他圆满完成这次创作的真正原动力。
呼唤: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是时代的需要
对于“大众日报主题绘画创作”此类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活动,徐青峰并不陌生。2005年至2009年,中宣部和国家财政部打造了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活动,当时徐青峰以油画作品《血战台儿庄》参与了此项盛事。
当下,山东美术馆也在进行山东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徐青峰认为,这种主题性创作意义重大,“‘八五思潮’之后,中国文艺种类有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之前的程式化、样板戏化的创作模式,而是出现了很多讲求个性的艺术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个人作品,但很多个人作品拿到国际上却不够分量。因此我们呼唤真正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并愿意积极投身其中。这也是我接下这项任务的原因之一。”
感动:一次很见“世面”的采风经历
而真正带给徐青峰震撼并让他获得创作激情的,还是2011年7月份那次大众日报创刊地的采风活动。
“有人说现在要出国见世面,但我到了沂蒙山之后,却有了另一种感触——其实我们对身边的很多事情都不了解,想见世面无需走得太远。”
徐青峰坦承,之前对大众报业集团没有太多了解,等到深入沂蒙山,参观了大众日报旧址,听了大众报人创刊初期的传奇故事之后,对于这份在战火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报纸才更加肃然起敬。“我们读过大众日报,也读过大众日报旗下的很多子报,但如果没有这次经历,对大众日报怎么创建,她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根本不知。我现在了解到,大众日报是党报,其实也是我军的一份报纸,起先是为了配合政治和军事宣传工作而创办,有这种经历的报纸,在全世界都很少。”
徐青峰认为,国外很多报纸操作得很成功,但大众日报相比而言更加难得。“她从战争年代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严峻考验,依然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可以说,大众日报完成了数次成功转型,若能以画笔来表现这张报纸的前世今生,让历史得以重现,给民众以鼓舞,是十分有价值的。”
灵感:与一台印刷机的不期而遇
徐青峰的写实功底十分深厚,画风既雄浑又细腻,大场面波澜壮阔,小细节丝丝入扣,尤其擅画人物。事实上,他自己都认为这次活动组织方给他的命题是倾向于人物画的,但人物画的具体选材确实颇费脑筋。“我看了非常多的资料,发现大众日报创刊这个题材十分不好表现,作品跟公众见面时,怎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徐青峰一直在冥思苦索。
直到在沂水云头峪村大众日报印刷所旧址看到当年那台破旧的印刷机,徐青峰的灵感才突然迸发——就是它了!
舍弃人物而选择静物,徐青峰有自己的想法:报纸印刷是通过印刷机实现的,就像长矛之于勇士,钢琴之于乐师,印刷机是一个关键角色,是工具,是灵魂,也是历史的见证。
他设计的画面颇有意味:画面中心是斑驳陈旧的印刷机,后面有大众日报的第一份报纸,无需多言,主题一目了然,作品定名为《丰碑》。
这幅画画了三个多月。其间徐青峰还专门组了一个包括摄影师、灯光师在内的六人团队,专程又回去拍了一次照片。不过第一次印象是最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最珍贵,“第二次去,印刷机上的蜘蛛网已经不见啦,幸好我第一次拍下来了。”徐青峰得意地说。
画风:任何的写实都是主观
当记者问为什么要用写实的手法创作这幅《丰碑》时,徐青峰答道:“主题性创作一定要有具体的形象。随意而抽象的画面,不足以把历史的真实表现出来。事实上现实主义创作难度最大。前段时间有个新闻,说英国女王的肖像,全欧洲都找不到合适的画家来画,最后找了中国人。欧洲人的绘画艺术,往往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是习惯于彻底否定前面,现代人大多搞抽象、搞装置,只有到卢浮宫才可以看到他们祖先的作品。”
那么,是否写实就可以最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呢?徐青峰认为,所有的艺术都是主观的,包括摄影,写实画法当然也是。因为无论你想表现的东西多么具体、多么客观,你总归要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画笔来表现,同样一种东西,每个人画出来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感知、经历与习惯。
沉浸:有人天生是写长篇的
欧洲如今的画风,倾向于完全推翻传统,放弃写实而只搞抽象和装置,这属于创新还是浮躁呢?对于这个问题,徐青峰答道:“其实浮躁是这个时代的特点。这个世界节奏太快,信息传播得太快,让人应接不暇,难辨真伪。古人通信的感觉是多么美啊!并非科技越发达人类越幸福,等待和期盼,都是幸福,这些感受现在人都很难体验到了。”
徐青峰指着一幅还未完工的画作对记者说:“你看这幅画,把脸部再稍微加工加工,可能就有很多人愿意买走了。但人只能活一辈子,这张画只能画一次,一定要做到极致。有人天生是写诗的,有人天生是写长篇的,我就是那个写长篇的。”
徐青峰有一幅画,一天工作10个小时,画了一年半才完成。一年半的时间,他朋友22层的大楼都盖完了,朋友打电话笑他慢,说这样没法挣钱。他说,这不一样,画画不单纯为了挣钱。
采访即将结束,又回到印刷机的主题时,徐青峰说,画家选材靠的是敏锐的感觉,而不是论证。之前的开会、研究,都无法代替看到机器的那一瞬间,我认定了它,但别人不一定有这个感觉,每个个体是不一样的。
《丰碑》静静伫立,一台机器与一位画家的不期而遇,完成了一段历史的对话,也实现了一次现实到艺术的转化,他们从未谋面,但他们宛如挚友——从很久以前。
徐青峰,山东省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学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市油画学会名誉会长。
1994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十届油画助教研修班,1994年—201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
作品《青铜时代》获中国首届水彩展银奖,入编《中国美术全集•水彩卷》,《天空》获第三届全国油画展最高奖项——中国油画艺术奖和“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作品优秀奖,《血战台儿庄》入围“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入选“胜利属于人民——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美术作品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亲临存在》入选“拓展与融合——中国现代油画大展”,《青铜时代》获山东首届水彩展金奖,《家园》获山东“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一等奖,《老人站像》获山东省第三届写生画展金奖,《青岛火车站》获山东省“经验•试验——2008山东省油画精品展”一等奖,《青岛迎宾馆》获“山东省建国60周年油画作品展”一等奖,《青岛基督教堂》入选山东省赴法美术作品展。
《天空》被编入《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集》和《第十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出版有《徐青峰绘画艺术》,2008年成功策划举办了青岛市油画学会成立大展,并主编出版了《青岛油画作品集》。油画作品《血战台儿庄》入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