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当代画坛,画大写意的人真是寥寥!
放眼当今画坛,画大写意山水的人更是寥寥!
放眼古今画坛,用大写意手法表现西部山水,画得有气势有味道的且风格鲜明的——蒋志鑫就算是其中的代表了。对于蒋志鑫的画,我分了四个阶段。
一 多元探索 黄土情深
1975年到1987年,故土情深的十年。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因为深爱着黄土,从家乡平凉崆峒山以自己的足迹和画笔丈量描绘了甘肃黄土地。
黄土题材,古人没有表现,前辈画家石鲁在描绘领袖的时候,画出了黄土高原。气象是领袖伟大,胸中藏有百万兵;黄土浓烈,壑外负起一片天。其历史价值早有定论。后来者王文芳以意境美、形式美、笔墨美“三美”之法创造了看似真实却很理想化的西部山水。是一位敏锐画家对西部的新的阐释。而蒋志鑫是以“黄土之子”的情怀表述了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热爱。王文芳是蒋志鑫的老师,师徒情深,艺术界知者甚广。如果有史论家提出“黄土山水画派”之说,并能够成立的话。我认为:“赵望云、石鲁是创始人,王文芳是开拓者,蒋志鑫则是其中的优秀的继承和发扬者。”
当时的作品特征如下:一是对黄土地真情表现;二是对黄土高原的多元探索;三是找到了自己的语言,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四是将西方构成光影等因素用到了自己的黄土系列中。
回顾其作,赭石之山,层层叠加。牛在哞,羊在叫,鞭子的响声划破长天。山在转,树在燃,激情在奔涌,好一片诗歌化的黄土高原……
这一时期让他最感欣慰是,古人的技法不可能表现西部山川,经过十年探索努力,终于被他找到了,并且画出了黄土高原泥土的味道。
二 纵胆黄河 放情草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十余年间……
他本来可以坐吃老本,他本来可以稳定地留在甘肃画院,然而对于一个独立的艺术家来说,故事是如此传奇……
纵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谓种类繁多:黄土题材依然继续,自然光色在画面中流动,点彩山水尚在探索,草原飞雪不时飘起,大漠行者呼唤风沙,崆峒山在线条中编织,连阿尔卑斯山也不甘寂寞来到了画家的笔下,唐古拉山带着野性和苍凉,大漠胡杨似乎在深情地呼唤……
在我看来,在这众多题材中“黄河系列”和“牦牛”是主旋律,其他都是和声或伴唱。
黄河系列的作品,气势宏大。《天歌》、《天运》奔腾咆哮,见其画而可闻其声,声震天地之外。《天泻铜液》跳出众家法理之间,精神高度升华。《天地洪荒》色墨交融,别具风致。
用画黄土的技法画黄河显然不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古人一笔中融含色墨的技法,色破墨墨破色,一切被蒋志鑫活用,作品散发出一种新的魅力。追根溯源,“湿画法”最早为王文芳先生所创造,王文芳多用于山,蒋志鑫多用于水又加以狂草的笔法,生命的激情终于在黄河中燃烧。欣赏这些作品,所有以古人的笔墨论高低的方法,都失去了依据。
我们通常都用传统的方法评价着当代的山水,为什么我们不用有先见性、预见性的方式,评价具有文化内涵和生命激情的当代新笔墨呢?
说到水,不得不提周韶华。两者相比,各有所取。我说周韶华是用理性的笔墨表现水,作品中更多地流露出诗意的大气。而蒋志鑫作品中传递出的是一种荒蛮的元气。周的作品是历史的回声,蒋的作品是生命的勃发。周重视完整,将大化小,蒋重视局部,将小放大。师徒二人在相互的吟唱中唱出了母亲河的魅力,唱得荡气回肠。我想,以后的美术史家,在谈到黄河题材的时候,一定会记下他们。
牦牛是蒋志鑫十分钟爱的题材。蒋志鑫笔下的牦牛,简洁概括,凝重老辣,深合中国造型艺术之妙。它们或独立于高原,仰望苍穹;或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或排山倒海,扑面而来;或沐浴晨光,舒缓筋骨;或凝神月下,畅思古今……
当代画家贾浩义的汉血马,蒋志鑫的野牦牛,我是非常喜欢的,画里面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桀骜不驯的性格和自由自在的人文精神,他们的作品是立于画界的“真大写意”。
胡杨是新疆的“神树”。人们常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用油画方式表现胡杨的作品较多,而用国画表现的却很少。蒋志鑫的“胡杨系列”用大笔书写的方法,表现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及悲壮的美感。
1995年到1997年,两次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赴法国巴黎艺术城学习、考察、交流期间,在巴黎举办了九次个人书画展,诸多作品被法国人收藏。获法国“纯艺术家银质十字勋章”等四次大奖。作品《春风》被法国参议院收藏。法国人为何要将这特殊的荣誉给予他?那就是,东方神韵,唯艺至上。
三 心随天籁 浴火重生
1987年1月“黄土魂—蒋志鑫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馆,第一次把黄土高原展示给世人,作品深得赞誉。
2001年8月,“西部追魂——蒋志鑫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正厅开展,精品力作轰动画坛。
2002年,也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去川藏稻城探访天堂途中,两次经历了近乎死亡的洗礼,这种经历让这位艺术家体会到生命同艺术的生死较量。这是一次大彻大悟的感悟和生命的涅槃,非常体验使他的作品格调逼近天堂。“香格里拉”系列作品带着浓浓的宗教情结,笔情墨韵,感人至深。《天籁之一到天籁之九》是作者大写意的至境,是笔墨同心灵的自由吟唱,是人籁与天籁的二重奏,是大写意和情感的宣泄,笔迹神化,代天而言。《圣湖》有神秘泼彩意味。《仙界》浓淡相破,恍惚图象,堪称神会。《悠馨》横涂竖抹,造境玄幽。《瑶池春色》将烈性的焦墨和温柔的清墨对比而又和谐地并置在一起,光影流动,万物苏醒。
蒋志鑫是深悟书法之道的,在这一系列的作品中,用笔更为狂放,逆起直落,斜扫慢拖,一笔当中见顿挫,片墨之中见精神,西部山川风骨被他用笔墨表现的淋漓尽致。雄烈之美,简约之美,纯粹之美在这些作品中纷至沓来。其作品真是“横行天下,裂破古今”。
生命在高原中重生,神在圣山中给他了灵性,艺术家将这绝世的“香格里拉”用中国笔墨语言自豪地告诉了世人。
四 俯瞰昆仑 梦幻南极
莽莽昆仑也来到了画家的笔下,《昆仑之晨》造境空灵,笔少而韵长。《圣界》、《净界》浓淡相呼,黑白交错。六米巨制《月沉昆仑》堪称绝响,大黑大白,跨越两极。读其作,如同天兵凿山刻水;又似天将,浇铸江山。《幕士塔格峰——天神》画有一种西部霸主的味道,如椽巨笔,摇动风云。这些“放胆昆仑”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的笔墨,中国西部诗人的情怀和狂草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数年之前,我曾评其作“重自然而少文化内含”。今见其作,可谓“发自然之言而夺自然之魄,写自然之味更增文化内涵。”
看历史我们总能悟出一些真理,一个大艺术家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超越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升华自己,蒋志鑫也不例外。
昆仑是黑山狂水,南极为白玉净地。昆仑以长笔烈墨深沉地写出中国西部脊梁;南极则是用同样的笔法空灵地幻出地球圣洁的眼神。代表作有《南极天堂湾》、《净界》、《南极风云》、《梦幻南极》等。
如果说西部的神秘,是一种是世人能可触可摸的神秘,那么南极的神秘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对此奇境,谁会用中国精神的笔墨去表现晶莹剔透的它呢?蒋志鑫挑战了这个难题!古人有荒寒的境界,那是可以寄托文人和禅者的心灵家园。蒋志鑫的冰雪南极,则是化静为动冰冷之地的热情曲谱。我说,他是用一个中国西部人的情怀讴歌了南极圣洁的世界。
花甲寂寞,心归平静,在他的画室当中,不为世俗和流行所动,依然坚贞地寻求着自己梦想的艺术世界……
五 写意西部 斯人卓立
西部,总是被主流文化遗忘。西部,总是和贫困联系在一起。而对西部艺术媒体介绍并不是很多。许多画家对西部的关注只是好奇和神秘,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了。可是西部却孕育了大画家:石鲁﹑黄胄、刘文西等,然而他们画的多是人物。蒋志鑫追前贤而痴情西部,激情、刚毅、朴实,大气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新的传统。这种传统属于烈性的西北文化,是迥异于其他文化的一种文化。一直以来,我们关注的是吴越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荆楚文化,却很少关注西北文化。蒋志鑫的作品,给了我们某种启示,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难道不应当对这种文化保持深深的敬意?
雅化了的文人画,我们要延续。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我们要保留。学院严谨科学的艺术精神,我们要发扬。而面对神圣的自然,创造出来的新笔墨,我们应当怎样呢?我说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解读﹑评价。这是走在时代前沿的艺术家留给我们评论家的新课题。遗憾的是我们对这类作品没有给予相应地定位,我们今天对于模仿者给了太高的评价。艺术是不是该回到原点,创造的精神到哪里去了?。
这世界,有许多人画了西部,或制作,或写形,或一种独到的感受,所有画西部的人画得各有风采。独立特行的蒋志鑫以自己的火热的激情和蛮牛般的体质毅力,行遍了古人未曾走过的领域,并且创造了新的技法,开拓了一种新的境界。激情在燃烧,燃烧了黄土,燃烧了黄河,燃烧了大漠,燃烧了胡杨,燃烧了香格里拉,燃烧了巍峨昆仑,燃烧了冰雪南极,这火烧得轰轰烈烈,这火让生命烧得充满了传奇,这火让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烧得如此绚丽多姿。
大道行吟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蒋志鑫艰辛的历程和探索过程中,笔墨价值,怎能不谈!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古人笔墨在黄土地上的探索应用,当然更多的是创造。那么第二个阶段则是笔墨的成熟和色墨交融于大自然,灵活的应用。第三个阶段则是草书笔法在西部山川中的大胆挥洒,而第四个阶段则狂草激情与山川融合后的绝唱。
在美学领域中,他也有自己的创造和表现,朴素之美,多元之美,奔放之美,野性之美,宗教之美,原始之美,并且美在继续延续……
非凡的勤奋,非凡的体力,非凡的胆魄,非凡的创造,名师的启迪,生命的体悟。冥冥中似乎有神灵将特别地爱给了特别地他。冥冥中的神灵也将这位艺术家雕塑地如此丰富而立体。
蒋志鑫山水画的价值在于:古人没有表现的西部山水,而让他和一些画家表现了。古人无法想象的南极,让他的笔墨给耕耘了。许多画家不敢梦想的大写意山水,让他给实现了。
一个画家在绘画领域中有一点发现就已经不错了,而他却发现了那么多并且也创造了那么多……
仰望这座高峰,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2012年7、8月三香斋主写于望月楼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