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蜜汁轱辘” “蜜汁轱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究。这是一道久负盛名的同州名菜,因其状为球体,当地把这种形体的东西俗称“轱辘”。其制作方法是将猪板油切成小块,在调有蛋清、蛋黄、淀粉的稠汁中蘸过,然后投入油锅炸熟,捞出装入盘中,又勾以蜜称汁(今多用白糖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磨丝” “水磨丝”以猪耳为原料,是陕西大荔县传统名菜, 据说是由唐代韦巨源《烧尾食单》中的“羊皮花丝”一菜演变而来。距今 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素以精湛的刀功而著称。以猪耳朵为原料,去毛洗净后,放入凉水锅中加热 5 分钟后捞出,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泡油糕” 泡油糕由唐代佳点“见见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糕面隆起,泡泡蓬松,其味芬芳,入口即消。形状玲珑剔透,犹如巧制凌花。 大荔泡油糕的基本制作方法是:取清水放入锅泡油糕内烧沸,加入猪油,将面粉倒大锅内,用小火将油面搓拌成熟面团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枣肉沫糊” 大荔枣肉沫糊,源于唐代,是以当地 " 三大宝 " 之一的 ' 马牙枣 ' 为主料制作的,另加面粉、豇豆、碱面、糖等精制枣肉汁、制豇豆汤、制沫糊三道工序熬制而成,其色红味甜,滑润可口,健脾开胃,老幼皆宜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炉齿面” 大荔炉齿面因其形似炉齿而得名,原料有面粉、猪五花肉、笋瓜、油炸豆腐等 21 种,经和面、制炉齿面、制卤、煮熟调味等工序,可谓选料严格,配料多样、工艺精细、面条柔韧光润,臊子香辣味浓,诱人食欲,誉满三秦。 原料:面粉,猪五花肉,鸡蛋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因在农历六月上市,又称“六月鲜”。大荔的水盆羊肉,久负盛名。以剔骨鲜羊肉、骨头、桂皮、花菽、小茴香、草果、精盐、味精为原料 ,分原料处理、煮羊肉、调制熟羊肉三道工序,食用时用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月牙烧饼” 大荔月牙烧饼大荔月牙烧饼好看也好吃。表皮黄亮,有些脆。内瓢松软,有点甜。虽说只一指头多厚薄,却又有若干层层,油油的。虽说那里边是空的,外边却沾着不少的芝麻,香香的。有的说:“走南京,到北京,同州府(今大荔县)里好烧饼。热吃脆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带把肘子” 陕西大荔古称同州,有一道名菜曰“同州带把肘子”。其味道独特,肘肉酥而不腻,肘皮含胶,颇有韧性,别有一番风味。 关于这道名菜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弘治年间,陕西同州出了个无恶不作的州官,千方百计搜刮民脂民膏,百姓对其恨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九碗十三花 大荔秦菜宴席大品“同州九碗十三花”源远流长 “九碗十三花”,是大荔传统菜肴,也是陕西东府宴席大菜菜品一绝。其源远流长,距今已有600年历史。2011年11月23日, “九碗十三花”在大荔首界美食节上隆重推出,引起震动
-
舌尖上的大荔——同州葫芦头 这些天,忽冷忽热的,还时不时的飘点小雨,这样的天气里,吃点热乎乎的、汤汤水水的最舒服啦!这家葫芦头,可是压箱底的私藏,今天给大家扒拉出来唠一唠。 早中唐朝时期,京城长安有一种名叫“煎白肠”的食品在出售。据说,这就是用猪肠肚做的
按照发布时间排序